:::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空間與身體:元豐五、六年間蘇軾之心境反映--以家為考察中心
書刊名:中國文學研究
作者:蔡珮吟
作者(外文):Tsai, Pei-yin
出版日期:2021
卷期:52
頁次:頁93-131
主題關鍵詞:蘇軾黃州空間身體感家屋Su ShiHuang-zhouSpaceBodily feelingResiden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8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蔡瑜(20040600)。試從身體空間論陶詩的田園世界。清華學報,34(1),151-1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傅含章(20081200)。論蘇軾寓居定惠院之生活與心境。高醫通識教育學報,3,111-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毓瑜(20061200)。抒情、身體與空間--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一個反思。淡江中文學報,15,257-2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志浩(2017)。宋代士人平均死亡年齡考。浙江學刊,2017(4),170-1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何阿珺(2008)。陶淵明與蘇軾歸田情懷之比較。中國文化研究,2008(冬),54-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霞、朱曉穎、李文虎(2010)。歸屬需要的研究進展。心理學探新,30(2)=116,86-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姚明今、徐宇春(2007)。蘇軾夜雨對眠意象闡釋。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5(5),559-5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夏明宇(2017)。對話與突圍:蘇軾在黃州的空間書寫。青海師範大學學報,39(4),103-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舒韶雄(2006)。景似情殊 境同感異--陶淵明〈游斜川〉與蘇軾〈和陶游斜川〉比較閱讀。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3(3),10-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勝寬(2011)。雪堂記與蘇軾黃州適意的貶謫生活。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6(7),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慶存、鄭倩茹(2019)。宋代尚香文化與人文內涵。東北師大學報,2019(4),7-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張灿煇(2003)。分隔與聯繫--門窗現象學。「現象學與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10-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吳嘉敏(2015)。元豐五年蘇軾文學研究(碩士論文)。吉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海瑄(2017)。蘇軾涉夢書寫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天祥(2010)。蘇軾的「寄寓」與「懷歸」--以時間、空間為主軸的考察(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陸游(1981)。入蜀記。台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achelard, Gaston、龔卓軍、王靜慧(2005)。空間詩學。臺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assirer, Ernst、結構群出版社(1989)。人論。臺北:結構群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蘇軾、王文誥(1985)。蘇文忠公詩編註集成總案。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家駱(1976)。新校本舊唐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維權(1999)。中國古典園林史。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蘇頌(1970)。蘇魏公文集。臺北:新陸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啟方(2014)。詩人・美人・文人:唐宋文學十一題。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脫脫、楊家駱(1983)。新校本宋史並附編三種。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范曄、李賢(196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蘇軾(1982)。東坡志林。台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方回、李慶甲(2005)。瀛奎律髓彙評。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郭象、郭慶藩、王孝魚(2010)。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Freud, Sigmund、賴其萬、符傳孝(1986)。夢的解析。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語堂、張振玉(1979)。蘇東坡傳。德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龔卓軍(20060000)。身體部署:梅洛龐蒂與現象學之後。臺北:心靈工坊。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陶潛、龔斌(2009)。陶淵明集校箋。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蘇軾、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2011)。蘇軾全集校注。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蘇軾、朱孝臧、龍榆生、朱懷生(2012)。東坡樂府箋。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查慎行、王友勝(2017)。蘇詩補注。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曾棗莊、曾濤(1998)。蘇詩彙編。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水照、崔銘(2013)。蘇軾傳。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包亞明(2002)。現代性與空間的生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