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法治國原則與臺灣的轉型正義─兼評非常法制並以美麗島事件為例
作者:城兆毅
作者(外文):Chao-Yi Cheng
校院名稱: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國家發展研究所
指導教授:邱榮舉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4
主題關鍵詞:法治國原則轉型正義非常法制美麗島事件白色恐怖戒嚴法Rule of LawTransitional JusticeExtraordinary Legal InstitutionsKaoshiung IncidentWhite TerrorMartial Law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4
法治國原則為近代歐陸國家憲法層次的最重要原則。近半世紀來,也透過我國法學界學者與實務人士的推廣與呼籲,成為我國公法學上被持續熱烈研究討論的重要理論依據。
本文擬自法治國的觀點,確認法治國的諸項重要原則為憲政建構之基礎。在此前提下,對於戰後臺灣「轉型正義」的論述與實際作為,從公法學上法治國原則的學理高度與立場,予以探討過去威權體制下各種「非常法制」於白色恐怖期間對我國在推行法治方面產生哪些影響與衝擊?而後,另從比較法制的觀點,檢視過去世界各國值得借鏡的轉型正義經驗,並從這些實踐中,透過邏輯論證與辯證,探討法治國原則與轉型正義間,是否具有理論上的衝突等問題?其間的相互關係與學理基礎為何等學理論述。
本文最後對於轉型正義的實踐,進一步以臺灣戰後政治發展中可說是最重要的美麗島案件為例,以筆者親身的工作經歷,予以評析論述,指出在其平反過程中,經過了什麼樣的程序?達到了什麼樣的成果?有哪些地方仍值得探討?作為本論文之具體個案總評。在未來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繼續努力?從威權體制轉型至民主政治後,未來臺灣在法治國原則下的「轉型正義」究竟應何去何從?
The “Rule of Law” (das Rechtsstaatsprinzip) is the most essential principle at the constitutional level in modern European countries. This principle has been extensively promoted and advocated through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It has been continuously discussed and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theory of public law in Taiwan.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highlight several crucial principles from the concept of “Rule of Law”, which are the essential building blocks for forming the constitution. Subsequently,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review several critical issues encountered and their impact to the political - legal environment and the society under the “Extraordinary Legel Institutions” during the martial law period, also called the “White Terror” period, in Taiwan. Following such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experiences and achievements of other countries like Austria, Germany, Korea and South Africa undergone “Transitional Justice” as references. In addition, it also scrutinizes the theoretical correlation, potential conflicts and issues involved between “Transitional Justice” and the principles of “Rule of Law”.
Consequently, this thesis takes Kaohsiung Incident as an example to demonst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ransitional Justice” that leading to influencing the political development post World War II in Taiwan. It shall try to indicate in referencing to author’s own work experiences as the legal director with Compensation Foundation for Improper Verdicts to provide point of view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ransitional Justice”, especially during the rehabilitation process, to highlight the processes that had gone through, the achievements that had accomplished and where certain areas that still have rooms to improve etc. Finally, in a nutshell, this thesis hopes to discus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aiwan going forward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Rule of Law” through “Transitional Justice” post transforming from authoritarian political system to democratic political system.
(一) 中文部分
1. 專書
王作榮 (1999),《壯志未酬—王作榮自傳》,臺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王泰升 (2001),《臺灣法律史概論》,臺北:元照出版社。new window
吳庚 (2001),《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臺北:作者自印,增訂七版。new window
吳庚 (2003),《憲法的解釋與適用》,臺北:作者自印,修訂版。
吳叡人 (2014),《民進黨八年執政論文集2000–2008年》,臺北:新境界文教基金會,第一版。
呂秀蓮 (2000),《重審美麗島》,臺北:前衛出版社。
李旺台總策劃 (2003),《二二八事件新史料學術論文集》,臺北,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彙編。
李南海 (1998),《制憲國民大會代表選舉之歷程》,臺北:文京圖書有限公司。
李惠宗 (2000),《行政法要義》,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惠宗 (2004),《憲法要義》,臺北:元照出版公司。
李筱峰 (2002),《60分鐘快讀臺灣史》,臺北:玉山社。
李禎祥等編撰 (2002),《人權之路:臺灣民主人權回顧》,臺北:玉山社。
李震山 (1999),《行政法導論》,臺北:三民書局,修訂新版。
李震山 (2000),《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學術論文集),臺北:元照出版公司。new window
李震山 (2005),〈論行政損失補償責任〉,載於《損失補償 行政程序法》,臺北:臺灣行政法學會主編。
李震山 (2007),《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臺北:元照出版公司。new window
李震山 (2009),《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臺北:元照出版公司。new window
李鴻禧 (2002),《立憲制度之人權保障機能的動態分析》,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
周慶祥 (2006),《台灣本土報人吳三連在美麗島事件中的角色探討》,台北:中華傳播學會。
林三欽 (2008),《「行政爭訟制度」與「信賴保護原則」之課題》,臺北:新學林出版公司。
林三欽 (2008),《法令變遷、信賴保護與法令溯及適用》,臺北:新學林出版公司。new window
林子儀、葉俊榮、黃昭元、張文貞編著 (2003),《憲法—權力分立》,臺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山田 (2000),《刑事程序法》,臺北:作者自印,增訂三版。
林明鏘 (2000),《公務員法研究(一)》,臺北:臺大法學叢書(120)。new window
林紀東 (1960),《中華民國憲法釋論》,臺北:法學評論社。
林紀東 (1970),《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一》,臺北:作者自印。new window
林紀東 (1992),《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二》,臺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林鈺雄 (2003),《刑事訴訟法》上冊(總論篇),臺北:作者自印,三版。
林鈺雄 (2003),《刑事訴訟法》下冊(各論篇),臺北:作者自印,三版。
邱振瑞 (2011),《轉型正義》,臺北:新臺灣國策智庫有限公司。
邱榮舉、謝欣如 (2007),《戰後臺灣客家政治菁英與白色恐怖政治事件─解析許信良與三個重要政治事件之關係》,臺北: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城仲模 (1991),《行政法之基礎理論》,臺北:三民書局,增訂新版。new window
城仲模主編 (1994)。《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臺北:三民。
城仲模主編 (1997),《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二)》,臺北:三民書局。
施正峰 (2013),《轉型正義》,臺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初版。
施茂林 (1996),《當代法學名家論文集》,臺北:法學叢刊雜誌社。
柯慶賢 (2006),《刑法專題研究》,臺北:作者自印,增修五版。
倪子修總編輯 (2001),《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之法律與歷史探討》,臺北: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
涂懷瑩 (1979),《中華民國憲法原理》,臺北:作者自印。
翁岳生 (1994)。《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臺北:月旦出版社。
荊知仁 (1984),《美國憲法與憲政》,臺北:三民書局。
袁士枚 (1983) ,《刑事特別法詮論》,臺北:作者自印。
陳志龍 (1992),《人性尊嚴與刑法體系入門》,臺北:作者自印,初版。new window
陳志龍 (1998),《人性尊嚴與刑法體系入門》,臺北:作者自印,修訂五版。new window
陳志龍 (2008),《證辯與法學》,臺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陳志龍、許坤田、吳景芳、曾淑瑜、張麗卿等(2012),《民主法治與人權保障—蔡墩銘教授八秩華誕祝壽論文集》,臺北:翰蘆圖書出版公司。
陳春生 (1998),《中華民國憲法原理》,臺北:國立編譯館。
陳春生 (2007),《法治國之權利保護與違憲審查》,臺北:新學林出版公司。new window
陳敏 (2003),《行政法總論》,臺北:作者自印。
陳傳岳總策劃 (1991),《戡亂終止後法制重整與法治展望論文集》,臺北:中國比較法學會。
陳慈陽 (2005),《行政法總論》,臺北:翰蘆圖書出版公司。
陳慈陽 (2005),《憲法學》,臺北:元照出版公司。
陳新民 (1990),《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冊,臺北,作者自印。new window
陳新民 (1991),《行政法總論》,臺北:作者自印,修訂一版。
陳新民 (1995),《中華民國憲法釋論》,臺北:作者自印。
陳新民 (1995),《行政法學總論》,臺北:作者自印,修訂五版。
陳新民 (2000),《行政法學總論》,臺北:作者自印,修訂七版。
陳新民 (2001),《中華民國憲法釋論》,臺北:作者自印,修訂四版。
陳新民 (2001),《法治國家論》,臺北:學林文化事業出版。new window
陳新民 (2002),《中華民國憲法釋論》,臺北:三民書局。
陳新民 (2007)。《法治國家原則之檢驗》,臺北:元照出版公司。
陳翠連、薛化元、李福鐘、吳鯤魯、楊秀菁等合著 (2003)。《戰後臺灣人權史》,臺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
陸潤康 (2001),《美國聯邦憲法論》,臺北:作者自印,增訂三版。new window
湯德宗 (2005),《權力分立新論卷一》,臺北:元照出版社,增訂三版。new window
黃昆輝總策劃 (2005),《新臺灣憲法》,臺北:群策會編印,群策叢書。
楊日然 (1997),《法理學論文集》,臺北:月旦出版社。new window
楊青矗 (1987),《給臺灣的情書》,臺北:敦理出版社。
楊振隆總編輯 (2009),《二二八事件與人權正義 大國霸權or小國人權 學術論文集》上冊,臺北: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葉振輝 (1999),《美麗島事件民間資料彙編》,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鄒文海 (1974),《比較憲法》,臺北:三民書局。
鄒文海 (1996),《新編世界各國憲法大全》第三冊,臺北:國民大會祕書處。
劉慶瑞 (1987),《比較憲法》,臺北:三民書局,四版。
劉馥著,梅寅生譯,《中國現代軍事史》,臺北:東大書局。
蔡墩銘 (1977),《刑法總論》,臺北:三民書局,三版。
蔡墩銘 (2012),《80年臺灣論述與個人回憶》,臺北:翰蘆出版有限公司。
蔡震榮 (1999),《行政法理論與基本人權之保障》,臺北:五南出版公司。new window
蔣經國 (1988),《勝利之路》,臺北:正中書局。
薛化元、李筱峰、戴寶村、潘繼道等合著 (2004),《臺灣的歷史》,臺北:玉山社。
韓忠謨 (1972),《刑法原理》,臺北:作者自印,增訂十版。
薩孟武 (1974),《中國憲法新論》,臺北:三民書局。
羅明通 (1995),《國家賠償法上公權力概念之比較研究》,臺北:臺英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
蘇俊雄 (1990),《法治政治》,臺北:正中書局。
Francis Fukuyama 著(1999), 《跨越斷層》 (The Great Disruption – Human Nature and the Reconstitution of Social Order)(中譯本),張美惠譯,《跨越斷層—人性與社會秩序重建》,臺北:時報出版。
Ruti G. Teitel著 (2001),鄭純宜譯,《變遷中的正義》,臺北:商周出版社。

&;#8195;
2. 期刊、研討會論文
朱立熙 (2007),〈韓國518光州事件之處理與借鏡—韓、臺「國家暴力」與「過去清算」的比較研究〉,載於《二二八事件6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人權與轉型正義學術論文集》,臺北: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江如蓉、翁大鈞 (2005),〈戒嚴時期違反法治國原則的國家行為—以叛亂犯之死亡案件為例〉,收錄於《臺灣人權與政治事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會議資料,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主辦。new window
江如蓉、翁大鈞 (2006),〈戒嚴時期國家權力濫用行為〉,收錄於《臺灣人權與政治事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
江宜樺 (2007),〈臺灣的轉型正義及其省思〉,《思想》第5期。new window
何賴傑 (2000),〈正當法律程序原則—刑事訴訟法上一個新的法律原則?〉,載於《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之內涵與落實》學術研討會(下),臺北:憲政時代,第25卷第4期。
吳乃德 (2005),〈珍惜民主資產,告別威權年代: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載於《臺灣人權與政治事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會議資料,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主辦。
吳坤城 (1997),〈公法上信賴保護原則初探〉,載於《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二)》,臺北:三民書局。
李在光、金啟恩 (2006),〈戰後韓國人權與政治事件之平反—光州民主化運動個案分析〉,載於《臺灣人權與政治事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補償基金會。new window
李宗薇 (2000),〈國人法治觀念認知程度之調查研究〉,法務部委託專案。
李怡俐 (2012),〈轉型正義的機制及脈絡因素—以臺灣為例〉,《臺灣人權學刊》,第1卷第2期。new window
&;#8195;
李慶雄 (2007),〈「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立法爭議與影響的研究〉,載於《人權與轉型正義學術論文集 二二八事件6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編印。
李震山 (1991),〈非常體制轉變後集會遊行法應有之興革〉,載於《戡亂終止後法制重整與法治展望論文集》,臺北:中國比較法學會。
李鴻禧 (1991),〈「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之民主憲政評估〉,載於《戡亂終止後法制重整與法治展望論文集》,臺北:中國比較法學會編,初版。new window
李鴻禧 (2002),〈臺灣憲法之縱剖橫切〉,載於《立憲制度之人權保障機能的動態分析》,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new window
林萬億 (2014),《民進黨八年執政論文集2000 – 2008》,臺北,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林錦村 (2012),〈重罪之追訴時效應否無限制〉,載於《民主法治與人權保障—蔡墩銘教授八秩華誕祝壽論文集》,臺北:翰蘆圖書出版公司。
邱基峻、邱銘堂 (1997),〈論行政法上之平等原則〉,載於《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二)》,臺北:三民書局。
邱榮舉 (2001),〈論臺灣戒嚴時期政治案件〉,載於《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之法律與歷史探討》,臺北: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
邱榮舉、張炎憲、戴寶村 (2009),《戰後臺灣政治案件數量與類型分析(1949 – 1987)》研究計畫,臺北: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
邱榮舉、謝欣如 (2005),〈美麗島事件之政治解析〉,載於《臺灣人權與政治事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會議資料,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主辦。
&;#8195;
邱榮舉、謝欣如 (2006),〈美麗島事件之政治解析〉,載於《臺灣人權與政治事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
邱榮舉、謝欣如 (2007),〈戰後臺灣人權發展與政治事件〉,載於《臺灣解嚴2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人權與政治事件探討》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城仲模 (1986),〈從法學觀點論戒嚴制度〉,載於《東吳大學-法訊80》,臺北:東吳大學出版。
城仲模 (1987),〈戒嚴與解嚴之法理探討〉,載於《臺北土城扶輪社社刊「城曦」》(Weekly Bulletin Taiwan, District 348 R. I., Vol. 5, No. 8),臺北:臺北土城扶輪社。
城仲模 (1987),〈從法學觀點論解除戒嚴(上)〉,載於《中國時報》,第二版。
城仲模 (1991),〈我國公務員法制之新展望〉,載於《行政法之基礎理論》,臺北:三民書局,增訂新版。new window
城仲模 (1991),〈從法學觀點論解除戒嚴〉,《戡亂終止後法制重整與法治展望論文集》,臺北:中國比較法學會編,初版。
城仲模 (1998),〈泛論憲法文化與法治社會〉,載於《司法院大法官釋憲五十週年紀念論文集》,臺北:司法院印行。
城仲模 (2001),《二十一世紀行政法學發展的新趨勢》,臺北:法令月刊社,第52卷第12期。new window
城仲模 (2003),〈法律保留之現代意義〉,收錄於《月旦法學雜誌》,No. 98。
城仲模、林山田、林信和 (1986),〈戒嚴與國家安全之研究(三)〉,中國時報,第二版。
洪茂雄、李明峻 (2005),〈中、東歐國家制憲經驗:兼論對臺灣的啟示〉,載於《新臺灣憲法》,臺北:群策會編印。
&;#8195;
范文清 (1997),〈試論個案正義原則〉,載於,《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二)》,臺北:三民書局。
夏福樂 (2007),〈由奧地利的經驗探討臺灣的轉型正義〉,載於《二二八事件6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人權與轉型正義學術論文集》,臺北:二二八紀念基金會。
翁岳生 (2011),〈司法院大法官解釋與臺灣民主政治及法治主義之發展〉,載於《臺灣法學雜誌》,第178期。
翁金珠 (2007),〈「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立法爭議與影響的研究〉,載於《人權與轉型正義學術論文集 二二八事件6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編印。
張炎憲 (2007),〈二二八平反運動與其歷史意義〉,載於《人權與轉型正義學術論文集 二二八事件6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編印。
張炎憲 (2011),《白色恐怖時期農、工、學相關政治案件量化分析》,《臺灣風物》,第61卷第4期。new window
張錕盛 (1994),〈析論禁止恣意原則〉,載於《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臺北:三民書局。
許玉秀 (2013),〈讓法律產業升級的方程式—正當程序的思考路徑〉,《司法週刊》,第1628期,第四版。
郭佳瑛 (1997),〈論行政法上強制說明理由原則〉,載於《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二)》,臺北:三民書局。
陳志揚 (1994),〈行政程序法中聽證制度之研究〉,載於《行政法之一般原理原則》,臺北:三民書局。
陳志龍 (1991),〈檢討「動員戡亂時期檢肅流氓條例及其施行細則」之法治化問題〉,載於《戡亂終止後法制重整與法治展望論文集》,臺北:中國比較法學會編,初版。
陳志龍 (1996),〈非常時期的刑法與審判觀〉,載於《臺灣法制一百年論文集》,臺北:臺灣法學會,初版。
陳志龍 (2003),〈二二八元兇責任追究之迫切性與必要性 從法律觀點探討如何使司法面對此問題〉,載於《二二八事件新史料學術論文集》,臺北: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彙編。
陳志龍 (2007),〈由人權與法律角度探討二二八事件究責問題—探討轉型正義與司法應有之認知〉,載於《二二八事件6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人權與轉型正義學術論文集》,臺北: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陳志龍 (2012),〈刑法的構成要件科學化〉,載於《蔡墩銘教授八秩華誕祝壽論文集 民主法治與人權保障》,臺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陳志龍、邱榮舉、倪子修 (2006),《臺灣人權與政治事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補償基金會。
陳雨君 (2009),〈轉型正義的條件:「中正紀念堂更名事件」的文化社會學分析〉,載於《二二八歷史教育與傳承學術論文集》,臺北:二二八事件基金會基金會。
陳翠蓮 (2007),〈歷史正義在臺灣—兼論國民黨的二二八論述〉,載於《二二八事件6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人權與轉型正義學術論文集》,臺北:二二八基金會。
陳顯武 (2007),〈東柏林圍牆士兵射殺事件之處理〉,載於《二二八事件6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人權與轉型正義學術論文集》,臺北: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彭國能 (1994),〈法治國之基本理論〉,載於,《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一)》,臺北:三民書局。
湯德宗 (2005),〈憲法結構與動態平衡〉,載於《權力分立新論 卷一》,臺北:元照出版社,增訂三版。new window
&;#8195;
黃桂興 (1994),〈淺論行政法上的人性尊嚴理念〉,載於《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臺北:三民書局。
黃琬君 (2013),〈轉型正義的理想與現實—以波蘭為例〉,載於《轉型正義》,臺北:翰蘆出版有限公司。
楊日然 (1997),〈判決的合法性與妥當性〉,載於《法理學論文集》,臺北:月旦出版社。new window
葛祥林 (2007),〈德國納粹屠殺事件之處理與借鏡〉,載於《人權與轉型正義學術論文集 228事件6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編印。new window
鄒文海 (1996),〈(美利堅合眾國)憲政發展概述〉,載於《新編世界各國憲法大全》第三冊,臺北:國民大會祕書處。
廖福特 (2014),〈司法審判於兩公約人權保障思維之挑戰—行政法院適用兩公約之檢視〉,載於《第69屆司法節學術研討會》,司法院法務部。new window
蔡清彥、陳志龍、張天欽、王永壯 (2001),〈戒嚴政治刑案與補償責任〉,載於《法學叢刊》,第181期。new window
蔡震榮 (1999),〈比例原則概念之發展〉,載於《行政法理論與基本人權之保障》,臺北:五南出版社。new window
盧映潔 (2014),〈犯罪被害人在刑事訴訟程序中地位與權利及其保護〉,載於《第69屆司法節學術研討會專刊》,主辦單位:司法院、法務部。
謝世憲 (1994),〈論公法上之比例原則〉,載於《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一)》,臺北:三民書局。
羅名威 (1997),〈論行政法上之便宜原則〉,載於《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臺北:三民書局。
蘇永欽 (1996),〈臺灣的社會變遷與法律學的發展〉,載於《當代法學名家論文集》,臺北:法學叢刊雜誌社。
&;#8195;
蘇俊雄 (2007),〈轉型正義與刑法正義〉,載於《中研院法學期刊》創刊號,臺北: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new window
Christian Starck 著(2012), Errungenschaften der Rechtskultur(法文化的成就),蔡宗珍譯,載於《臺灣法學雜誌》191期。

&;#8195;
3. 博碩士論文
吳宥霖 (2006),《戰後臺灣政治案件之補償與平反—以「二二八基金會」與「補償基金會」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雅麗 (1994),《政府犯罪》,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學政 (2013),《資訊公開紛爭解決機制之研究》(初稿),國立海洋大學博士學位論文。new window
許毓文 (2007),《臺灣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之補償與平反》,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丞莘 (2011),《捷克轉型正義與淨化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瑞鏘 (2010),《臺灣政治案件之處置》,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new window
&;#8195;
4. 網路文獻與其他
立法院公報,院會記錄,第89卷,第70期。
維基百科 (2011.01.30)。〈白色恐怖〉,
http://zh.wikipedia.org/wiki/白色恐怖。
國際轉型正義研究中心 (2011.01.30)。〈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ransitional Justice〉,http://ictj.org/research。
吳乃德 (2011.01.30),〈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臺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 http://www.taiwantrc.org/images/images_read_article/read_article22_1.pdf。new window
維基百科 (2011.01.30)。〈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ttee (South Africa)〉,http://en.wikipedia.org/wiki/Truth_and_Reconciliation_Commission_(South_Africa)。
聯合國網站 (2011.02.20)。〈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Human Rights〉,http://www.un.org/en/documents/udhr/index.shtml。
美國和平組織 (2012.09.04)。〈Rethinking 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 Lessons from Sierra Leone〉,http://www.usip.org/publications/rethinking-truth-and-reconciliation-commissions-lessons-sierra-leone。
Joanna R. Quinn, Truth Commission (2012.09.05),http://globalautonomy.ca/global1/servlet/Glossarypdf?id=CO.0038。
&;#8195;
(二) 外文部分
日文:
上原克之 (1995),〈裁量決定&;#12395;&;#12354;&;#12369;&;#12427;理由付記&;#12398;意義—&;#12489;&;#12452;&;#12485;法&;#12434;素材&;#12392;&;#12375;&;#12390;〉,載於 兼子仁、磯部力編,《手&;#32154;法&;#12398;行政法&;#23398;&;#12398;理論》,東京:勁草書房。
田口精一 (1967),〈法&;#12398;下&;#12398;平等原理〉,載於 清宮四郎、佐藤功合編,《憲法講座2 國民&;#12398;權利及&;#12403;義務》,東京:有斐閣。
伊藤潔 (1993),《臺灣—四百年&;#12398;歷史&;#12392;展望》,東京:中央公論社刊行,中公新書1144。
佐藤英善 (1994),《行政手續法》,東京:三省堂。
尾高朝雄 (1961),《法律哲學概論》,東京:東京學生社,改訂版。
和田鶴藏 (1971),《日本國憲法&;#12398;平等思想》,東京:三和書局。
室井力 (2001),《新現代行政法入門(1)》,京都:法律文化社。
南博方 (1989),〈處分&;#12398;理由付記〉,載於 原田尚彥等編,《新版行政法(二)》,東京:有斐閣。
海老澤俊郎 (1992),《行政手續法&;#12398;研究》,東京:熊本大學法學會叢書2,成文堂。
&;#22633;野宏 (1966),《行政法 I》,東京:有斐閣,第二版。
藤田宙靖 (2005),《行政法I—總論》,現代法律學講座6,東京:青林書院,改訂版。
蘆部信喜 (1992),《平等思想&;#12398;展開&;#12392;實定化》,收載於《法學教室》第137期,東京:有斐閣。
&;#8195;
英文:
De Greiff, Pablo (2007), Vetting and Transitional Justice, In Alexander Mayer-Rieckh &; Pablo de Greif eds, Justice As Prevention: Vetting Public Empolyees in Transitional Societies: New York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
Epstein, J. A., Dean, and Dienes, C. T. (1986), Constitutional Law, West P. Co., Minnesota
Garscha, Winfried R. and Kuretsidis-Haider (1997), Claudia, War Crime Trials in Austria, presented at the 21st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German Studies Association (GSA) in Washington, September 25th - 28th
Gellhorn Walter and Byse Clark (1970), Administrative Law Cases and Comments, 5th Ed., Mineola, New York, The Foundation Press, Inc.
Kagan, R ichard C. (2007), Taiwan’s Statesman Lee Teng-hui and Democracy in Asia.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Kauper, Paul G. (1966), Constitutional Law Cases and Materials, 3rd Ed., Little Brown and Co., Boston-Toronto
McAdams, A. James (1997), Transitional Justice and the Rule of Law in New Democracies, (Notre Dam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Minow, Martha (1998), Between Vengeance and Forgiveness, Boston: Beacon Press
Neumann, Franz (1986), The Rule of Law, Berg, Learmington Spa; Heiderberg: Dover, NH
Rummel, R. J. (1994), Death by Government, New Brunswick, NJ: Transaction
Wade, H. W. R. and Forsyth, C. F. (1994), Administrative Law, 7th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N.Y.
&;#8195;
德文:
Adamovich, Ludwig (1971), Handbuch des osterreichischen Verfassungsrechts, 6., neubearbeifete Aufl.
Adamovich, Ludwig K. und Funk, Bernd-Christian (1984),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2 neubearbeitete Aufl., Springer-Verlag, Wien, New York
Ambos, Kai (2004), Der Allgemeine Teil des Volkerstrafrechs, Berlin: Duncker &; Humblot, 2 Aufl.
Antoniolli, Walter (1954),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Manzsche Verlag, Wien
Badura, Peter (1986), Staatslehre, C.H. Beck-Verlag, Munchen
Becker, H. J. (1972), Das verfassungsmasige Prinzip der Verhaltnismasigkeit, Recht im Amt
Bull, Hans Peter (1986),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2 neubearbeitete Aufl., C.F. Muller Verlag Heidelberg
Creifelds, Carl (hrsg.) (1973), Rechtworterbuch, C. H. Beck, Munchen
Dolzer, R. (1985), Zum Begrundungsgebot im geltenden Verwaltungsrecht, in Die offetliche Verwaltung (Zeitschrift seit 1947)
Erichsen, H.-U. (Hrsg.) und Martens, W. (1988),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8 Aufl., de Gruyter Lehrbuch, Berlin, New York
Funk, Bernd-Christian (1988), Einfuhrung in das osterreichische Verfassungs-und Verwaltungsrecht, 5. Aufl., Leykam-Verlag Graz
Forsthoff, Ernst (1964), Rechsstaat im Wandel, (Vefassungsrechtliche Abhandlungen 1950 – 1964), Stuttgart
Katz, Alfred (1996), Staatsrecht, Grundkurs im offentlichen Recht, 12 neubearbeitete Aufl., C.F. Muller Verlag Heidelberg
Maurer, Hartmut (1985), Alle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4. Aufl., Verlag C.H. Beck, Munchen
Maurer, Harmut (2006), Alle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Verlag C.H. Beck, Munchen
Mayer, Otto (1924), Deutsches Verwaltungsrecht, (Systematisches Handbuch der Deutschen Rechtswisssenschaft, hrsg. von Friedrich Oetker) Verlag von Duncker &; Humblot, Munchen und Leipzig
Oberreuter, Heinrich (1978), Notstand und Demokratie, (Besond. 3 Teil: Notstand und Demokratischer Rechtsstaat), Verlag Ernst Vogel, Munchen
Racbruch, Gustav (1963), Rechtsphilosophie(Hrsg.) von Erikwolf, 6. Aufl. K.F. Koehler Verlag, Stuggart
Stern, Klaus (1984), Das Staatsrecht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Band. I (Grundbegriffe und Grundlagen des Staatrechts, Strukurprinzippien der Verfassung), 2. Aufl. Verlag C. H. Beck
Wolff, Hans J., Bachof, Otto, Stober, Rolf (1994), Verwaltungsrecht I, 10 Aufl. Verlag C. H. Beck, Munchen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