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戰後臺灣護理教育與專業發展(1945-1991)
作者:蕭雅宏
作者(外文):Hsiao,Ya-Hung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指導教授:邱馨慧
劉士永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4
主題關鍵詞:護理史護理教育護理專業政治背景Nursing HistoryNursing EducationNursing ProfessionPolitical Perspectiv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4
本論文以戰後臺灣護理教育與專業發展為題,1945年起臺灣由於政治社會的變化,中國大陸護理背景、日本殖民傳統與西方外援影響,彼此錯綜複雜交互作用,影響戰後護理專業化的發展。本論文試圖從政治因素、社會變遷、教育制度與醫護環境等項,重新理解歷史脈絡下,戰後臺灣出現過各種形形色色的護理面貌,並探討發展迄今若干困境。研究年代則斷限於1991年,因該年〈護理人員法〉立法實施,象徵護理發展從教育、考試、證照到專業認定,其權益終於被規範保障。
透過研究,初步得到下述結論:一、護理的政治面向。從1950年代以降,隨著反攻動員,「護理即後勤」觀念灌輸於學校教育、護理與軍訓、民防、婦聯會、援外、教會醫療等,皆可看出政治力操作無孔不入。二、學制的變化。1970年代前後,在高中與大學護理教育以外,曾出現三專、二專、四年助產、在職班與五專等多樣化學制,部分雖已淘汰,有則仍為主力,研究指出這些學制並非過渡或雜亂之急就章,存在實有其必要性。三、專業化的建立。護理在日治時代是一項職業,戰後受到技術演進與現代觀念影響,逐漸形成一項專業。而早年受限環境,所培養之助理護士、代用護士、保健員與非正規教育出身者,在專業化約略建立同時,也隨之淘汰;取而代之者,為正統護理科系背景,經國家考試取得執業證照之護士與護理師。末章從政治外緣切入,檢視護理教育內涵到專業化的核心歷程,可謂臺灣護理史的寫照。
關鍵字: 護理史, 護理教育, 護理專業, 政治面向
The thesis focuses nursing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ization in Post-war Taiwan. After 1945, simultaneous, complex changes occurred throughout Taiwanese politics, the Chinese nursing industry, Japanese colonial practices, and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foreign aid. These influenced postwa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nursing.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nderstand various postwar nursing aspects and explores lasting difficulties through historical contexts of political factors, social change, education, and health care. The postwar period covers 1945 to 1991, when the “Nursing Personnel Act” was legislatively implemented. The act is a symbol of development in nursing education, exams, professional licensing, and 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 At this point, nursing rights were standardized and secured.
Research has presented the following preliminary conclusions. First, there were politics aspects of nursing. During the 1950s,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aiwan) wanted to retake China, and thus the concept of "nursing is support" was instilled in school education, nursing classes, military training, civil defense, women’s associations, foreign aid, and medical treatment from churches. They all showed pervasive political forces. Second, there were changes in education. Around 1970, in addition to nursing classes in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there were two to five-year colleges, four-year midwifery schools, on-the-job training programs, and other diverse educational systems. Eventually, some of these schools were deemed unnecessary and eliminated; others, supported by studies, have remained to the present day as established and necessary institutions of learning. Third, of note is professional establishment. Nursing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era was considered a career choice. After the war, it was influenced by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and modern concepts, and thus gradually became a profession. From 1950 to 1970, trained assistant and substitute nurses, health workers, and medical care workers with informal backgrounds were gradually eliminated from the field follow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pecialized nursing educational system. Those with formal nursing backgrounds and those who took national exams to become licensed nurse practioners took over. The final chapter of this study, which starts with foreign political influence and end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 inspects the specialized core courses of nursing education, which can be described as portraying the history of Taiwan nursing.
Keywords: Nursing History、Nursing Education、Nursing Profession、Political Perspective
一、檔案
「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國史館藏
1.〈交擬稿件—民國四十二年二月至民國五十四年一月〉,00207020000026016。
2.〈交擬稿件—民國三十九年一月至民國四十一年十二月〉,00207020000025080。
「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檔案」國史館藏
1.〈民防計畫草案〉(附防空疏散草案),120000001105A。
2.〈本會研擬完成方案呈 總統鑒核卷-改進護理教育之研究案〉,120000001650A。
3.〈光復初期公共衛生緊急實施方案草案〉,028000000339A。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檔案」國史館藏
1.〈Assistance to Provincial Tainan Nursing School〉,034000010654A
2.〈Further Assistance Tainan Nursing School〉,034000010606A。
3.〈Nursing & Midwifery School〉,034000010613A。
4.〈Preparation of Nurse-midwifes for Health Services in Backward Areas〉,
034000010800A。
5.〈Provision of Living Accommodation for WHO Hospital Nursing Team〉,
034000010722A。
6.〈Public Health Nursing Services for Intensive Village Improvement〉,
034000010933A。
7.〈Strengthening Nursing Services in Local Areas〉, 034000010668A
8.〈Training Nurse-midwifes for Indigent Areas〉,034000010940A
9.〈Training of Nurse-Midwifes for Indigent Areas〉,034000010765A。
10.〈Training of Nurse-Midwifes for Indigent Areas〉,034000010886A。
11.〈Training of Nurse-midwifes of Orchid & Green Islands And Aborigines
Areas〉,034000010731A。
「行政院檔案」國史館藏
1.〈青年反共救國團四十三年度學校軍訓報告〉, 014000012154A。
「外交部檔案」國史館藏
1.〈利隊人事(密蘇拉達)〉,020000011008A。
2.〈駐越醫隊〉,020000030339A。
3.〈應聘赴利比亞軍中醫師〉,020000011225A。
4.〈醫療工作隊赴越服務〉, 020000030996A。
5.〈難民醫療隊〉,020000030984A。
6.「行政院衛生署檔案」國史館藏
7.〈一九五七美援獎學金〉,028000002336A。
8.〈中德文化協會申請護士出國〉,028000002741A。
9.〈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區域會議〉, 028000002568A。
10.〈西德柯倫大學甄選我護士〉,028000002733A。
11.〈西德漢諾佛醫院聘我護士案〉,028000002737A。
12.〈我國重新加入世界衛生組織案〉,028000002213A。
13.〈洽詢我護士訓練情形〉,028000002735A。
14.〈高考增列醫事人員護理師考試〉,028000000395A。
15.〈培養台省山地籍暨離島地區醫護人員〉,028000000354A。
16.〈婦幼衛生示範工作成果暨擴展計劃〉,028000002108A。
17.〈推展緊急傷病救護工作〉,028000003634A。
18.〈越南技術人員來台研習防瘧課程〉,028000002686A。
19.〈越南醫生考察團來台參觀〉,028000002787A。
20.〈臺北公共衛生示範教學中心概況〉,028000003375A。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1.〈民政處人員陳翠玉許夢蘭何斌任免案〉,00303231008066。
2.〈衛生局技士陳翠玉免職案〉,00303231004115。
3.〈陳翠玉派代臺北醫院護士部副主任案〉,00303231113017。
「臺灣省衛生處檔案」
1.〈據轉呈本省山地醫護佐理員訓練班舉行動員月會情形希知照〉0040723019005010。
「臺灣省政府委員會議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1.〈主席指示〉,00502014127。
2.〈委員會議〉,00501079910。
3.〈教育廳衛生處會簽為研議改進護理教育一案請提府會討論案〉,00501085507。
4.〈設立臺灣省立臺北高級護士職業學校案〉,00501002510。
5.〈臺灣省南部醫事人員訓練預備班設置辦法草案案〉,00501076711。
6.〈衛生處簽為擬定「臺灣省立醫療機構接受公私立護理助產學校學生實習計劃」草案請提府會討論案〉,00501097210。
7.〈總統指示本省本年度中心工作項目案〉,0040210013529003。
「經合會檔」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
1.〈1957年改進護理實施計畫〉
2.〈1958年改進護理實施計畫〉
3.〈1959年改進護理實施計畫〉
「一般檔案」,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藏
1.〈一年來的本省學校軍訓〉,552/304。
2.〈村里衛生教育〉,檔號557/170。
3.〈衛生行政概況〉,553/174。
「國防檔案」,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藏
1.〈宜速培植護士人才案〉,防003/3891。

二、報刊、史料
《中央日報》
《中國時報》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
《臺灣省政府公報》
《徵信新聞報》
《聯合報》
《台灣善後救濟業務寫真》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編,《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工作報告》1-33期。
《台灣省民防幹部教材彙編》,1952年。
周琇環編,《臺灣光復後美援史料》第三冊,臺北:國史館,1998年。
葉惠芬編,《陳誠從政史料-臺灣省政府委員會議紀錄》,臺北:國史館,2007年。
葉惠芬編,《陳誠從政史料-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會議紀錄》,臺北:國史館,
2009年。

三、論著
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編,《婦聯三十五年》,臺北: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
1986年。
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編,《婦聯四十年》,臺北: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1990年。
王秀紅,《信心90-護理傳承》,高雄:麗文文化,2012年。
行政院衛生署編,《護理,台灣》,臺北:行政院衛生署,2008。
佟世俊,《佟督學的回憶》,臺北:光復書局,1991年。
克爾瓦丁頓(Keir Waddington)著,李尚仁譯《歐洲醫療五百年》,新北市:左岸文
化出版,2014。
李明濱總編輯,《臺大醫學院百年院史(上中下,三冊)》,臺北:國立臺大醫學院,
1997年。
李錦容著,《臺灣女英雄陳翠玉》,臺北:草根文化,2009年。
范燕秋,《疾病、醫學與殖民現代性─日治台灣醫學史》,臺北:稻鄉出版社,2010new window
年。
馬素珊、韋淑玲,《信實的愛:門諾五十年護理生命的印記》,花蓮:財團法人門
諾醫院 ,2002年
國立臺北護理學院編,《北護五十年》,臺北:國立臺北護理學院,1997年。
國防醫學院院史編纂委員會編,《國防醫學院院史》,臺北:國防醫學院,1995

國防醫學院護理系系友聯誼會,《淵遠流長一甲子:國防醫學院護理學系創系六十週年暨護理學系系友聯誼會成立十週年紀念專輯》,臺北:國防醫學院護理學系,2007年。
張秀蓉編,《日治臺灣醫療公衛五十年》,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2
年。
張秀蓉編《臺大醫學院(1945-1950)》,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3年。
張朋園、羅久蓉,《周美玉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
年。
張芙美,《中華民國臺灣地區軍訓教育發展之研究》,臺北:幼獅出版,1999年
張芙美,《臺灣護理學史》,臺北:華杏出版社,2008年。
張淑容,《我們的恩師-軍護之母周美玉將軍》,臺北:國防醫學院護理學系友聯
誼會,2004年。
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編,《五年制醫事專科學校護理助產科課程標準暨設備
標準》,臺北:正中書局,1981年。
教育部軍訓處編,《軍訓十年》,臺北:教育部軍訓處,1962年。
莊永明著,《臺灣醫療史:以臺大醫院為主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
司,1998年。
陳月枝總編輯,《余道真回憶錄》,臺北:臺大醫學院護理學系畢業同學會,2006
年。
陳永興著,《臺灣醫療發展史》,臺北: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陳怡霈、蔡篤堅編著,《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發展史:一甲子的回顧》(臺北:記
憶工程,2005年。
陳淑芬著,《戰後之疫:臺灣的公共衛生問題與建制(1945-1954)》,臺北:稻鄉
備》,臺北:正中書局,1981年。
游鑑明,《走過兩個時代的台灣職業婦女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new window
究所,1994年。
游鑑明,《臺北榮民總醫院半世紀-口述歷史回顧》,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
究所,2011年。
游鑑明,《臺中榮民總醫院三十載》,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4年。
黃勝雄等,《門諾一甲子大家來扶持:基督教門諾醫院六十週年紀念特刊》,花蓮:
財團法人門諾醫院,2008年。
楊思標總編輯,《楓城四十年》,臺北: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1985年。
熊秉真、江東亮訪問,鄭麗榕記錄,《魏火曜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
臺灣民防司令部編,《民防服勤手冊》,臺北:臺灣民防司令部,1955年。
臺灣護理學會編,《百週年紀念特刊》,臺北:臺灣護理學會,2014年。
臺灣護理學會編,《臺灣百年護理的回顧與啟航》,臺北:臺灣護理學會,2015
年。
趙淑員,《臺灣護理教育發展研究》,臺北:高立出版社,2004年。
劉似錦編,《劉瑞恆博士與中國醫藥及衛生事業》,臺北:商務印書館,1989年。
劉翠溶、劉士永,《蘭大弼醫生口述歷史》,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02
年。
蔡幸娥,《護理的信心》,臺北:華騰出版,2001年。
傅大為,《亞細亞的新身體─性別、醫療與近代台灣》,臺北:群學出版社,2005
年。
盧茲艷主編,《護理與社會》,臺北:群學出版社,2012年。

四、期刊論文
朱寶鈿,〈實習做病人〉,《護理雜誌》9:3,1962年。
朱寶鈿,〈護士爭取到高考了〉,《護理雜誌》9:3,1962年。
朱寶鈿,〈我參加了世衛鄉村衛生會議〉《護理雜誌》9:4,1962年。
朱政騏,《假面天使-護理人員的認同政治》,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new window
2005年。
李選、黃正宜,〈國際護理專業之近代發展趨勢〉,《護理雜誌》53:3,2006年。new window
李選、顏文娟、邱玉璽、張婷,〈護理人員教考用制度之檢討〉,《國家菁英》5:4,2009年。
李泰翰,〈黨團、軍事與教育:一九五○年代學生軍訓進入校園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李泰翰,〈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的動員與組訓〉,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14年。
林琇珠、黃璉華,〈世紀回眸-護理職業工作環境之演變與發展〉,《護理雜誌》,61:4,2014年。new window
林慧屏,〈埔里基督教醫院附設護士學校(1958-1970)之個案研究〉,長榮大學護
理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陳如一,〈護士之光〉,《護理雜誌》9:2,1961年。
成舍我(百憂),〈從「調整學制」談起:三專似已無存在必要〉,《校友會刊》,
1980年10月。
吳嘉苓,〈醫療專業、性別與國家:臺灣助產士興衰的社會學分析〉,《臺灣社new window
會學研究》4期,2000年。
徐明珠,〈護校功成身退 護理技專教育時代來臨〉,《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
80期,2004年。
許妝莊,〈從偕醫館到馬偕紀念醫院—殖民地近代化中的醫療傳教(1880-1919)〉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許毓良,〈從解嚴前臺灣軍訓課本來看民初軍國民教育思想影響〉,《史耘》7
期,2001年。
張玉枝,〈實習做病人〉,《護理雜誌》9:3,1962年。
張媚、余玉眉、陳月枝、田聖芳,〈臺灣護理人力規畫研究〉,《臺灣醫學》9:2
期,2005年。
張淑卿,〈美式護理在臺灣:國際援助與大學護理教育的開端〉,《近代中國婦new window
女史研究》,第18期,2010年12月。
張淑卿,〈國家與兒童健康:1950-60年代臺灣國民學校的衛生教育〉,《國史new window
館館刊》24期,2010年。
張淑卿,〈傳教護理在臺灣-以1950-1970年代的埔基護校與門諾護校為例〉,收錄《變局下的西潮-基督教與中國的現代性》,香港:建道神學院,2015年。
游鑑明,〈日據時期的臺籍護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new window
23(上),1994 年。
周春燕,〈婦女抗戰時期的戰地救護〉,《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24期,2014年。new window
周傳姜,〈運用歷史的思考看護理發展〉,《護福雜誌》175期,2007年。
蔡淑鳳、王秀紅,〈臺灣護理教育之自省與前瞻- 護理人力政策面〉,《護理雜new window
誌》54:1。
高靖秋,〈臺灣護理人力面面觀〉,《澄清醫護雜誌》7:3,2011年。
劉仲冬,〈我國的護理發展史〉,《護理雜誌》,53:3,2006年。
劉淑慎,〈日治時代彰化基督教醫院之研究—以「醫院經營」和「醫療人才培
育」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1年。
鍾泰德紀錄,〈公共衛生護理心理衛生討論會紀錄〉,《護理雜誌》9:3,1962
年。
湯惠婷,〈日治時期新樓醫院之醫療與傳教事業研究〉(臺中:東海大學歷史所
碩士論文,2004年。)
趙育農,〈一個女性經驗的家庭計畫:臺灣家庭計畫早期的發展(1954-1964)〉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蔣欣欣,〈老協和精神對臺灣影響-英美醫護教育的傳承〉,收錄蔡篤堅編《台
灣醫療道德之演變-若干歷程及個案探討》,臺北:國家衛生研究院,2003年。
郭文華,〈1950至1970年代臺灣家庭計畫:醫療政策與女性史面相討論〉,國
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安後暐,〈美援對臺灣職業教育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
論文,1997年。
楊翠華,美援對臺灣的衛生計畫與醫療體制之形塑〉,《中央研究院近代new window
史研究所集刊》,62期,2008 年。
〈臺灣省立臺中高級護理助產職業學校簡介〉,《護理雜誌》16:1,1969年。
謝麗嬪,〈華校長與我〉,《彰化護理》19:3,2012年。
〈密護與護士荒孰因孰果?〉,《當代醫學》242期,1993年。
曾雅玲,〈男護士-探討隱藏在性別與職業角色下的問題〉,《護理雜誌》,new window
47:1,2000年。
楊政議,〈男護士的緣起發展與相關研究〉,《護理雜誌》,47:4,2000年。。new window
成令方,〈護理職場中性別關係〉,《護理雜誌》,58:6,2011年。new window
蔡淑鳳,吳濟華,陳永興,戴正德合著〈從護理史探討臺灣的護理發展脈絡〉。《臺灣醫學人文學刊》,7卷2期,2006年。
余道真,〈臺灣近二十年來護理教育概況〉,《護理雜誌》24:4,1977年。new window
傅大為,〈再會吧,南丁格爾精神〉,《當代》190期,2003年。


五、外文資料
1. Barbara Mortimer ed. New Directions in the History of Nursing, (NY: Routledge,
2005)
2. Fairman, J.Context and Contingency in the History of Post World War II Nursing
Scholarship in the United States. J. of Nursing Scholarship, 40:1(2008),p 4-11.
3. Joan I. Roberts ,Thetis M. Group, Feminism and Nursing: 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Power, Status, and Political Activism in the Nursing Profession,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1995)
4. Liu Chung-Tung ,” From san gu liu po to ‘caring scholar’: the Chinese nurse in perspective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8:4(1991),pp315-324.
5. Lynn, C. E., & Tranbarger, R. E.. Men in Nursing: Histor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Ed.).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2006.
6. Maggs, C. A history of nursing: a history of caring?.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3(1996),p630-635.
7. M. Patricia Donahue, Nursing, the Finest Art: An Illustrated History ,Mosby(2009).
8. Nelson, S.Reading nursing history. Nursing Inquiry, 4(1997),p 229-236.
9. Robert Dingwall,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cial History of Nursing (London:
Routledge, Chap3 “The New Model Nurse”, pp35-47.
10. Stanley, D. Lights in the shadows: Florence Nightingale and others who made
their mark. Contemporary Nurse. 24(2007): 45-51.
六、網路資源
中華婦女聯合會網站 http://www.nwl.org.tw/
檔案管理局目錄查詢網 http://near.archives.gov.tw/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網頁 http://www.ntunhs.edu.tw/
(2015年6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