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偶然性.再現.生命實相--蘇軾〈後赤壁賦〉釋旨
書刊名:中外文學
作者:徐聖心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su, Sheng-hsin
出版日期:2002
卷期:31:4=364
頁次:頁110-129
主題關鍵詞:蘇軾赤壁賦偶然性再現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2
  • 點閱點閱:76
     本文標題為偶然性、再現、生命實相,以表蘇軾〈後赤壁賦〉的三個子題,並解釋子題間的相關意義。首段提出偶然性是「零散之物隨機地置攏、聚集」,對生活的影響乃是「使現實生活定習歧出,不斷偏離其常軌,終至發生不可思議的結局」;在第二段除保有首段的驚喜意外(適有孤鶴),另由仿佛「再現」的經驗,補充自然現象「重複之不可能」的一次性。再現有二態,理性確認之「同態重複」,或便於吾人識取偶然性之「變形再現」。能識取前二子題,東坡展示三種對應大自然的方式及其分別的領受。其後現境的示例,如靜聽並不必然導出「適有孤鶴」,而只是使水有孤鶴成為可能的預備;同樣孤鶴飛鳴過我,也不必然導出「夢一道士」與鶴之間的糾纏。我們因此可一貫地讀出「隨機、歧出」的偶祭性,不斷作為生活無序嬗變的意外原則。最後並由夢覺互滲真幻交識,證得生命實相「了無一法可得」之大自在,即末段結語之意。故最後宗析「不見其處」一語之所以奇崛絕妙,正在由文字表玖出非文字現境,就意旨表達與傳旨讀者兩面皆圓融無瑕,能以技法密合於全文旨趣。
期刊論文
1.廖肇亨(199912)。禪門說戲--一個佛教文化史觀點的嘗試。漢學研究,17(2)=34,277-2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豐楙(19821100)。嘯的傳說及其對文學的影響--以「嘯旨」為中心的綜合考察。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5,21-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衣若芬(19940600)。談蘇軾<後赤壁賦>中所夢道士人數之問題。臺大中文學報,6,333-3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奕珍(1997)。讀《後赤壁賦》─由「追蹤前遊」意圖之逐步破滅談起。宋代文學研究叢刊,3,647-6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康韻梅(1997)。試由《放鶴亭記》、《後赤壁賦》的鶴意象論蘇軾「文」、「心」的進程。宋代文學研究叢刊,3,381-3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金聖嘆(1992)。天下才子必讀書。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閔智亭、李養正(1995)。道教大辭典。北京:華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鍾來因(1990)。蘇軾與道家道教。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歸有光(198510)。文章指南。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何云、吳立民(199808)。禪宗宗派源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儲欣(1997)。唐宋十大家全集錄--東坡先生全集錄。莊嚴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曾棗莊、曾濤(1998)。蘇文彙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文典、劉安、劉向(1992)。淮南鴻烈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啟江(19970000)。北宋佛教史論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過商侯(1979)。古文評註全集。台北:宏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釋普濟(1986)。五燈會元。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柳存仁(1991)。和風堂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蘇軾、孔凡禮(1996)。蘇軾文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衣若芬(2001)。臺港蘇軾研究論著目錄(1949-1999)。赤壁漫遊與西園雅集─蘇軾研究論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Bohm, David(1999)。現代物理學中的因果性與機遇。現代物理學中的因果性與機遇。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柯慶明(1977)。後赤壁賦析評。境界的再生。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清)林雲銘(1989)。古文析義,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清)張伯行(1968)。唐宋八大家文鈔,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