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簡政珍與當代詩人長詩書寫的參差對照
書刊名: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
作者:蔣美華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Jiang, Mei-hua
出版日期:2005
卷期:4
頁次:頁190-225
主題關鍵詞:長詩洛夫葉維廉楊牧簡政珍陳克華林燿德Long poemsRalphYe Wei-lanYang MuJian Zheng-zhenChen Ke-huaLin Yao-d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6
  • 點閱點閱:52
首先,林燿德〈時間晶石〉、陳克華〈病室詩抄〉,這兩首長詩的「線性」敘述結構:這樣的敘述方式是傾向於「散文」的「走路」思維,而非以時空跳轉、往絡環鍊的「意象並置」來呈現「詩」的「舞姿」「逸軌」。「線性」敘述結構長詩,首先,詩行大抵是以「機械排比」方式堆砌著詩行,而削弱了其「有機」的想像空間。其次,前「因」後「果」的「線性」敘述,形成順時性的「散文」思維。其次,楊牧在〈《有人》後記:詩為人而作〉一文中,說:「我對於詩的抒情功能絕不懷疑。……即使抒的是小我之情,因其心思極小而映現宇宙之大,何嘗不可於精微中把握理解,對於這些,我絕不懷疑。」楊牧又說:「總之,為事而作和為文而作,其實是完全不衝突的。我的詩為人而作」--筆者以為「為人而作」是楊牧的抒情詩美學。再者,葉維廉從1967年的〈愁渡〉長詩以後,其詩風有了轉折,他說:「我從繁音複旨衝出來,首先是頓覺自己困在這個鬱結太久了。其次,是中國古典詩,尤其是道家影響下的古典詩中,所提供的物各自然、依存實有、即物即真的美感意識,幫我剔除了『因語造境』的若干毛病,而復歸『因境(而且是實境)造語』的路線上。」--筆者以為,「意象興發」的「詩學」觀,正是葉維廉七○年代長詩從「繁音複旨」到「無言獨化」的具體呈現。繼而,從1957年出版第一本詩集《靈河》迄今,洛夫魚躍鳶飛的詩語言,總讓讀者的詩思瞠目其後;筆者以為「轉喻的逸軌」是洛夫詩藝的特色。最後,藉由簡政珍與上述五位詩人「長詩」書寫的兩兩參差對照,筆者對於簡政珍長詩五首在臺灣長詩史上的時空軸游標,有如下的定位:(一)「詩化的現實」是簡政珍終始人文關懷的詩心。(二)簡政珍的長詩「詩藝」,姿容萬千,如:「隱/轉喻」的意象思維、「空/縫隙」的語言存有、「悲劇喜感」的人生映照、「道進乎技」的大音希聲、「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意象網絡、「正言若反」的圓轉結構等,無厚有間,遊刃有餘。
The central idea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The cross examination on poetic arts in Lin Yao-de and Jian Zheng-zhen's poems “Expression in One's Eyes”; the cross examination on poetic arts in Chen Ke-hua and Jian Zheng-zhen's poems “Tumor Tree/Poisonous fluid”; the cross examination on poetic arts in Ye Wei-lan and Jian Zheng-zhen's poems “Emptiness/nihiligy”; the cross examination on poetic arts in Yang Mu and Jian Zheng-zhen's poems “Death”; and the cross examination on poetic arts in Ralph and Jian Zheng-zhen's poems “Time”.
圖書
1.耿占春(1993)。隱喻。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世紀研究會、李尙霖(2004)。伊斯蘭的世界地圖。台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光明(1991)。歷史與思考。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簡政珍(20040000)。臺灣現代詩美學。臺北市:揚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牧(1995)。楊牧詩集II:1975-1985。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楊牧(20041231)。抽象疏離:那裡時間把我們遺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牧(20041230)。抽象疏離:那裡時間把我們遺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牧(20041229)。抽象疏離:那裡時間把我們遺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牧(2001)。失落的指環--為車臣而作,台北市: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牧(20041228)。抽象疏離:那裡時間把我們遺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簡政珍(2004)。長詩的發展。台灣現代詩美學。台北:揚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簡政珍(2004)。光影的變化。電影閱讀美學。台北: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簡政珍(1993)。光影的變化。電影閱讀美學。台北: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簡政珍(1999)。詩和現實的辯證。詩心與詩學。台北: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簡政珍(2003)。葉維廉 : 自我而足的放逐意象。放逐詩學 : 臺灣放逐文學初探。臺北: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維廉(1980)。無言獨化:道家美學論要。飲之太和--葉維廉文學論文二集。台北:時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葉維廉(1987)。三十年詩:回顧與感想。三十年詩。台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葉維廉(1987)。愁渡。三十年詩。台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潛誠(199305)。衡論詩的長短以及詩系。當代台灣評論大系:文學理論卷。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