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空間與差異的敘事:當代臺灣旅行書寫的一個現象
書刊名:醒吾學報
作者:林建發
出版日期:2006
卷期:31
頁次:頁51-63
主題關鍵詞:觀光文化旅行書寫離返差異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9
  • 點閱點閱:57
當代臺灣常見的現象是「書寫旅行」作為一種「後設」(meta)旅行論述,旅行變得很不「輕鬆」(light),而這不是指行李或路途的負擔,指的竟然是視線、激情與思維向度開展的壓力。顯然,書寫旅行已不只是創作美文。旅行書寫理論提醒大家一個過程:「遠足出發、離開自己、迷路回家」。先要能離開自己,才可能探險,之後,帶著差異回家。只是,「我」已不全然是原來的「我」;「家」也不必然是原初的「家」。回家後,旅行細節可能愈益模糊,距離卻不斷增加美感。旅遊地點被時間帶著遠去,逐漸的,「一切又復歸是書上的圖片」,只剩下記憶而已—記憶,往往被旅行書寫所建構。
期刊論文
1.廖炳惠(19980800)。「與污塵為伍的奇異種族」:身體、疆界與不純淨。中外文學,27(3)=315,82-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Wolff, Janet、黃筱茵(19990500)。重新上路:文化批評中的旅行隱喻。中外文學,27(12)=324,29-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長房(19981000)。疆域越界:論後現代英文旅行文學。中外文學,27(5)=317,6-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長房(19970900)。建構東方與追尋主體:論當代英美旅行文學。中外文學,26(4)=304,29-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建發(2005)。視角.聲音.延異:閱讀《大人物》。一代鬼才:古龍與武俠小說 (第九屆文學與美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中文系所,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 (主辦) (會議日期: 2005年6月4-5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憲(2001)。旅行者的眼光 : 從近代遊記文學看現代性體驗的形成。臺北:書林。403-4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香君、Pollock, Griselda(2000)。視線與差異:陰柔氣質、女性主義與藝術歷史。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曬淑(20040000)。身體變化 : 西方藝術中身體的概念和意象。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Laqueur, Thomas W.(2004)。Laqueur Solitary Sex: A Cultural History of Masturbation。New York:Zone Books。  new window
4.Feifer, Maxine(1986)。Tourism in History: From Imperial Rome to the Present。NY:Stern and Day。  new window
5.Hulme, Peter、Youngs, Tim(2002)。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ravel Writing。Cambridge UP。  new window
6.莊萬壽、張孝裕(2002)。新譯列子讀本。臺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Barker, Chris、羅世宏(2005)。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臺北:五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鍾文音(2004)。山城的微笑:尼泊爾的不浪漫旅程。臺北:地球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念萱(2002)。不丹,深呼吸:山境、雪國、梵音。臺北:大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熊宗慧(2004)。當酸黃瓜遇上伏特加。臺北:天培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鍾文音。山城的微笑:尼泊爾的不浪漫旅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顏忠賢(2005)。明信片旅行主義。臺北:天下遠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Barker, Chris(2004)。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Eagleton, Terry(2005)。理論之後:文化理論的當下與未來。臺北:商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廖炳惠(2004)。羔羊與野狼的寓言:瑪莉的抗爭論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Urry, John(1990)。The Tourist Gaze: Leisure and Travel in Contemporary Societies。Sage Publications。  new window
17.Angeles, Peter A.、段智德、尹大貽、金常政(1999)。哲學辭典。台北:貓頭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廖炳惠(20060000)。臺灣與世界文學的匯流。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周慶華(20050000)。身體權力學。臺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廖炳惠(2003)。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鴻鴻(2004)。春天是一個女孩在夜晚的街角,臺北:二魚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正平(2004)。The Big Blue:在聖托里尼,臺北:二魚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力昕(2004)。東非.帝國主義.觀光客,臺北:二魚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席慕蓉(2004)。泰姬瑪哈,臺北:二魚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焦桐(2004)。遠足,臺北:二魚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朱天心(2004)。銀河鐵道。台灣當代旅行文選。臺北:二魚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邱炫元(2000)。嚴肅的出遊:晚清使西者對西方現代性的凝視。旅遊文學論文集。臺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顏忠賢(1998)。不在場□台北--八〇年代以後台灣都市小說的書寫空間策略。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照(2004)。跨越邊界。台灣當代旅行文選。臺北:二魚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廖炳惠(19940000)。羔羊與野狼的寓言--瑪莉的抗爭論述。回顧現代:後現代與後殖民論文集。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Graff, Gerald、Robbins, Bruce(1992)。Cultural Criticism。Redrawing the Boundari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Studies。New York:MLA。  new window
7.胡錦媛(2000)。靜止與遊牧--《印度之旅》中的兩種旅行。旅遊文學論文集。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