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提高或普及?--顧頡剛從事通俗教育的背景
書刊名:興大歷史學報
作者:陳識仁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Shih-jen
出版日期:2007
卷期:19
頁次:頁123-154
主題關鍵詞:提高和普及顧頡剛傅斯年胡適通俗教育民俗學Improve and popularizingGu Jie-GangFu Si-NianHu ShihPopular educationFolklo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62
  • 點閱點閱:43
本文主要對顧頡剛推動通俗教育的背景做初步探索,先從顧頡剛與傅斯年關係的生變談起,突顯近現代歷史學者對「研究提高」與「通俗普及」態度的歧異。次論顧頡剛在民俗學研究的經歷與其從事歷史通俗化工作之間的關係;再論1931年的一趟旅行,乃是顧氏在一貫從事不問致用的學術研究道路中,岔出了另一條通俗化的支線。直到抗戰期間,顧頡剛仍舊致力於學術研究與通俗化的工作,彷彿是在烽火之下開闢的兩條史學道路。
This text just explore the background about Gu Jie-Gang to advanced popular education. First, discuss the relation between Gu Jie-Gang and Fu Si-Nian, conspicuous the differencd attitude about “study to raising” and “more popular to popularize” of historian of modem times. Second, to search for Gu Jie-Gang’s experience of studies in folklore, and the relation about engaged in historical popularization. Third, discuss a travel in 1931, take care of in the academic research road that was always engaged in being ignored and caused, have gone by chance out another popularized branch line.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Gu Jie-Gang is still devoted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opularized work.
期刊論文
1.胡適(1923)。國學季刊發刊宣言。國學季刊,1(1),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顧頡剛(199001)。顧頡剛自傳。中外雜誌,47(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籌備處(19280000)。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1),3-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蔭麟(1928)。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週刊。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週刊,2(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27)。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招生簡章。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週刊,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27)。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週刊發刊詞。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週刊,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東華(2001)。記抗戰時期顧頡剛先生致方杰人師的兩封信。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33,217-2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識仁(2007)。評余英時《未盡的才情─從顧頡剛日記看顧頡剛的內心世界》。兩岸發展史研究,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傅斯年(1928)。與顧頡剛論古史書。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週刊,2(13)/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顧頡剛(1948)。文史雜誌‧復刊詞。文史雜誌,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顧頡剛(1934)。旅行後的悲哀。獨立評論,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顧頡剛(1941)。商王國的始末。文史雜誌,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顧頡剛(1990)。顧頡剛自傳。中外雜誌,4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顧頡剛(1990)。顧頡剛自傳。中外雜誌,4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2004)。紀念顧頡剛先生誕辰110周年論文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施愛東(2004)。顧頡剛、傅斯年與民俗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顧頡剛(1926)。吳歌甲集。北京:北大歌謠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煦華(2006)。顧頡剛先生學行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顧頡剛、顧潮(2007)。顧頡剛日記。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適(1983)。胡適來往書信選。香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俐娜(1999)。顧頡剛學術思想評傳。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學典、孫延杰(2000)。顧頡剛和他的弟子們。濟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起釪(1986)。顧頡剛先生學述。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逯耀東(1998)。胡適與當代史學家。臺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彭明輝(1991)。疑古思想與現代中國史學的發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顧頡剛、顧洪(1990)。顧頡剛讀書筆記。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顧潮(1997)。歷劫終教志不灰--我的父親顧頡剛。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文寶(199509)。中國民俗學史。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余英時(2007)。未盡的才情:從《顧頡剛日記》看顧頡剛的內心世界。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歐陽哲生(1998)。胡適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顧潮(1993)。顧頡剛年譜。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以愛(1999)。中國現代學術研究機構的興起--以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為中心的探討(1922-1927)。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Schneider, Laurence A.、梅寅生(1984)。顧頡剛與中國新史學。臺北: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志明(1993)。顧頡剛的疑古史學--及其在中國現代中國思想史上的意義。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桑兵(2001)。晚清民國的國學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福慶(19880000)。近代中國高等教育研究:國立中山大學(1924-1937)。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汎森(20030000)。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顧領剛(1982)。古史辨。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汎森(19870000)。古史辨運動的興起:一個思想史的分析。臺北:允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余英時(1982)。史學與傳統。臺北:時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許冠三(1996)。新史學九十年,1900-(上)。新史學九十年,1900-(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顧潮、顧洪(1995)。顧頡剛評傳。顧頡剛評傳。南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胡適(1978)。胡適講演集。胡適講演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胡適(1994)。胡適遺稿及秘藏書信(第42冊)。胡適遺稿及秘藏書信(第42冊)。合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以愛(1998)。國學季刊發表宣:一份「新國學」的研究綱領。結網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王為松(1997)。傅斯年印象。傅斯年印象。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朱家驊(1997)。悼念亡友傅孟真先生。傅斯年印象。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陳穉常(1955)。中國上古史演義。中國上古史演義。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葉春生(2004)。典藏民俗學叢書(1928-1930)。典藏民俗學叢書(1928-1930)。哈爾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羅家倫(1997)。元氣淋漓的傅孟真。傅斯年印象。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顧潮(2002)。顧頡剛學記。顧頡剛學記。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顧頡剛、王鍾麒(1926)。現代初中教科書本國史。現代初中教科書本國史。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顧頡剛、楊向奎(1936)。三皇考。三皇考。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顧頡剛(1998)。蘄弛齋小品。蘄弛齋小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杜正勝(1998)。無中生有的志業:傅斯年的史學革命與史語所的創立。新學術之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七十週年紀念文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傅斯年(1980)。「新潮」之回顧與前瞻。傅斯年全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