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當代儒學詮釋的分化及其省察
書刊名:宗教哲學
作者:袁保新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0
卷期:53
頁次:頁127-147
主題關鍵詞:儒學當代新儒家詮釋學牟宗三海德格ConfucianismContemporary Neo-ConfucianismHermeneuticsMou Tsung-SanM.Heidegge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841
  • 點閱點閱:228
期刊論文
1.傅佩榮(19920100)。存在與價值之關係問題。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15,127-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安樂哲(200607)。自我的圓成:中西互鏡下的古典儒學與道家。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晨陽(200506)。道與西方的相遇:中西比較哲學重要問題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余紀元(2009)。德性之鏡。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唐君毅(1974)。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香港:新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榮華(2008)。葛達瑪詮釋學與中國哲學的詮釋。台北:明文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洪漢鼎(2001)。詮釋學--它的歷史與當代發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石元康(19980101)。從中國文化到現代性:典範移轉?。臺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Heidegger, Martin、Stambaugh, Joan(1996)。Being and Time。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new window
9.唐君毅(1973)。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香港:新亞書院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唐君毅(1975)。中華人文與當今世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沈清松(1992)。傳統的再生。台北: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牟宗三(1970)。道德的理想主義。臺中:私立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牟宗三(1968)。心體與性體。台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牟宗三(1974)。中國哲學的特質。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牟宗三(1985)。圓善論。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祥龍(1996)。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終極視域的開啟與交融。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牟宗三(1973)。生命的學問。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韓非、陳奇猷(1974)。韓非子集釋。河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勞思光(1984)。新編中國哲學史。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牟宗三(2003)。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