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都市社會運動的顯性文化轉向?1990年代迄今的臺北經驗
書刊名: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
作者:王志弘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Chih-hung
出版日期:2010
卷期:16
頁次:頁39-64
主題關鍵詞:都市社會運動都市治理文化治理都市政權臺北Urban social movementUrban governanceCultural governanceUrban regimeTaipe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2)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5)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7
  • 點閱點閱:125
期刊論文
1.莊雅仲(2005)。五餅二魚:社區運動與都市生活。社會學研究,116,176-1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錦秀(19990300)。中山橋與圓山人文世界。當代,21=139,57-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widler, Ann(1986)。Culture in Action :Symbol and Strategies。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51,273-286。  new window
4.Stone, Clarence N.(1993)。Urban Regimes and the Capacity to Govern: A Political Economy Approach。Journal of Urban Affairs,15(1),1-28。  new window
5.Harvey, D.(1989)。From Managerialism to Entrepreneurialism: the Transformation in Urban Goverance in Late Capitalism。Geografiska Annaler: Series B: Human Geography,71(1),3-17。  new window
6.夏鑄九(19990900)。市民參與和地方自主性:臺灣的社區營造。城市與設計學報,9/10,175-1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夏鑄九(20030300)。在網絡社會裡對古蹟保存的新想像。城市與設計學報,13/14,51-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志弘(20031200)。臺北市文化治理的性質與轉變,1967-2002。臺灣社會研究,52,121-1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志弘(20050200)。記憶再現體制的構作:臺北市官方城市書寫之分析。中外文學,33(9)=393,9-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夏鑄九、成露茜、陳幸均、戴伯芬(20020600)。朝向市民城市--臺北大理街社區運動。臺灣社會研究,46,141-1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俐容(20050900)。文化政策中的經濟論述:從菁英文化到文化經濟?。文化研究,1,169-1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施長安(20030300)。都市保存:後殖民都市政治系譜學--以四四南村為個案研究。城市與設計學報,13/14,395-4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立本(20050200)。都市治理與社會運動的文化策略:臺北市寶藏巖違建運動。中外文學,33(9)=393,109-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盈潔(1999)。重新看見寶藏巖-開發中國家都市非正式地景的營造過程與形式(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德君(2002)。危機與轉機:追蹤萬華大理街社區的空間實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方雅麗(1999)。台北市公娼事件中政府社會工作人員的工作困境--一個行動研究的反思(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丁勻婷(2002)。台北市廢除公娼事件的媒體再現政治(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雨潔(2004)。空間的歷史再書寫--「蔡瑞月舞蹈研究社」的保存運動(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林頌(2003)。本城上水.時空由道--臺灣日治時期上水道之調查研究與保存行動(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馥瑋(2003)。說一個剝皮寮的故事--分析崩解的都市保存論述(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沈又斌(1994)。社區動員與都市意義的轉變--臺北市「慶城社區」的形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麗玲(2002)。都市更新與都市統理:台北與香港的比較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長苓(2004)。銘印、協商與抵抗的空間實踐--由康樂里非自願拆遷重思都市規劃與建築歷史(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羅秀華(2003)。文山社區由充權到治理的發展歷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孫權(1997)。綠色推土機-九零年代臺北的違建,公園,自然房地產與制度化地景(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郭至剛(2005)。全球化脈絡下的社區營造與縉紳化--台北市永康社區的建構與轉化(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Melucci, Alberto(1989)。Nomads of the Present: Social Movements and Individual Needs in Contemporary Society。Philadelphia, PA:Temp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Castells, Manuel(1983)。The City and the Grassroots。Berkeley, California:Los Angeles, 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new window
3.Porta, Donatella Della、Diani, Mario、苗延威(2002)。社會運動概論。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編(2002)。與娼同行,翻強越界--公娼運動抗爭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甫昌(2003)。社會運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史宓(2000)。違建社區財富積累--以台北市寶藏巖社區為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台灣大學(1995)。基隆河中山舊橋處理方式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余光華(1991)。「色情空間」之形成與抗拒:以名人大廈事件為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呂秉怡(1992)。運動組織與組織運動--無住屋運動之資源創造與轉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玉梅(1989)。蝸牛討殼,趙永恕畫樣--無殼蝸牛紙上「練躺」,諷刺旁白道盡小民心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雪莉(1999)。從廢公娼事件看婦運團體的聚散離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志鴻(2002)。『釀造城事』--以建國啤酒廠產業活保存與周邊地區都市設計為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佩玲(1998)。誰能治城?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與萬芳社區媽媽治城行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青年樂生聯盟社團、法人台灣社會改造協會(2004)。回首痲瘋百年--樂生院歷史與空間國際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郁道玲(1994)。社區事件居民抗爭動員過程之研究--三個台北案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唐筱雯(1999)。台北市公娼之從業歷程及生活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立本(2005)。魔戒--1990年代以降臺北市空間生產與都市社會運動:寶藏巖聚落反拆遷運動的文化策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維修(1990)。日出時,讓悲傷終結--重構都市社會運動:反對市府推土機個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莊孟榮(2000)。探討北投溫泉博物館的形塑過程與居民參與機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許君如(1991)。無住屋者團結組織之參與行為的探討--以相對剝奪的概念為架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幸均(2000)。老市中心社區之空間實踐--萬華大理街社區運動之個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曾憲陽(2003)。集體空間營造的經驗研究--紫藤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程彩倫(2004)。做勞動文化:兩座工廠文化保存案例的比較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仕穎(2001)。「公共」的歷史建構與爭論--台北市定古蹟「紫藤盧」的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楊忠穎(1998)。空間衝突中民眾與政府對立的政策論證--以台北市十四、十五號公園預定地違建戶拆除案為例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萬芳社區婦女人才培訓班(1997)。萬芳社區公約草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廖淑婷(2003)。權力與空間形塑之研究--以台北市都市公園為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雯婷(2004)。「華山藝文特區」之藝文生態與社會關係探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蔡源德(1997)。台北市路外停車場興建衝突管理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謝佩娟(1999)。台北新公園同志運動--情慾主題的社會實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謝偉葳(2000)。公共設施之環境衝突管理分析--以台北市公共設施衝突事件為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韓意慈(2000)。非營利組織政策倡導角色之剖析--以台北市廢除公娼事件中的婦女團體為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魏怡嘉(1995)。從國民黨中央黨部拆除看古蹟保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龔之忻(2001)。國家與社會衝突之研究--台北市中山舊橋存廢之個案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Jenks, C.(1993)。Culture。  new window
33.Painter, J.(1995)。Regulation, theory, post-Fordism and urban politic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Stoker, Gerry(1995)。Regime Theory and Urban Politics。Theories of Urban Politics。London:Sage Publications Ltd.。  new window
2.Foucault, Michel(1991)。Governmentality。The Foucault Effect: Studies in Governmentality。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