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社區基礎設施化:新北市新店區花園新城供水爭議
書刊名:地理研究
作者:李蔚王志弘
作者(外文):Li, WeiWang, Chih-hung
出版日期:2021
卷期:73
頁次:頁1-30
主題關鍵詞:山坡地開發自來水社區動員水治理Hillside developmentTap waterCommunity mobilizationWater governan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23
  • 點閱點閱:6
期刊論文
1.何明修(20100600)。從污染受害者到環境巡守者:大寮空污事件之後的社區參與。公共行政學報,35,119-1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莊雅仲(20051200)。巡守社區:權力、衝突與都市地方政治。臺灣人類學刊,3(2),79-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容邵武(20131200)。文化親密性與社區營造:在地公共性的民族誌研究。臺灣社會學刊,53,55-1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文一、邱淑宜(20140300)。後政治的社區動員與共識建構--一個臺北社區文化建構的案例。地理學報,72,85-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夏鑄九(19990900)。市民參與和地方自主性:臺灣的社區營造。城市與設計學報,9/10,175-1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賴兩陽(20100600)。地方政治人物對推動社區工作的影響性分析:桃園縣觀音鄉社區工作者的觀點。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4(1),39-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瑞茂(20000300)。社區行動重構「生活地圖」:臺北福林社區社區參與公園改造經驗(1993-98)。都市與計劃,27(1),81-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育軒、陳怡君、王業立(20071200)。社區發展協會、選舉動員與地方政治。東吳政治學報,25(4),93-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文誠(20110300)。反身性的社區營造:實踐性的地理學想像。都市與計劃,38(1),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曾旭正(20140300)。營造社區公眾生活與公共空間的基本課題。建築學報,87,159-1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夏鑄九、成露茜、陳幸均、戴伯芬(20020600)。朝向市民城市--臺北大理街社區運動。臺灣社會研究,46,141-1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立偉(20081200)。社區營造的反思:城鄉差異的考量、都市發展的觀點、以及由下而上的理念探討。都市與計劃,35(4),313-3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吳介民、李丁讚(20050600)。傳遞共通感受:林合社區公共領域修辭模式的分析。臺灣社會學,9,119-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Anand, Nikhil(2011)。Pressure: The PoliTechnics of Water Supply in Mumbai。Cultural Anthropology,26(4),542-564。  new window
15.林文玲(20171200)。基礎設施研究:前言。臺灣人類學刊,15(2),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夏鑄九(20070300)。做為社會動力的社區與城市:全球化下對社區營造的一點理論上的思考。臺灣社會研究季刊,65,227-2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志弘、黃若慈(20171200)。基礎設施中介的水文領域化:臺北供水治理體制的形成與轉變。社會科學論叢,11(2),1-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何東洪(20130300)。社區與社群的爭議:以地下社會事件為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90,255-2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麗玲(20031200)。一九九〇年代臺北市都市規劃中的社區參與--全球過程、地方政治以及鄰里回應。地理學報,34,61-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蕭百興(2010)。重視社造的地域文化特性:全球化挑戰下社區掌握空間性的魅力地方營造之途。社區研究學刊,1,113-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林靖修(20171200)。基礎設施、水利社會與行動者的交織:陳有蘭溪流域Kalibuan社區共同灌溉系統建造與營運。臺灣人類學刊,15(2),97-1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江大樹、張力亞(20080300)。社區營造中組織信任的機制建構:以桃米生態村為例。東吳政治學報,26(1),87-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江欣樺、王志弘、黃若慈(20180600)。水的延展都市化:坪林水源保護區的領域治理。都市與計劃,45(2),131-1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蘇麗瓊、田基武(20040900)。「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與「社區營造條例草案」的介紹。社區發展季刊,107,5-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王瑞庚、彭立沛(20150600)。都會社區高地供水系統之行動者網絡研究。都市與計劃,42(2),171-2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柯學航(2008)。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之法律定位--以公共基金之歸屬出發。法學研究報告合輯--司法官,47,2822-28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Anand, N.(2012)。Municipal disconnect: On abject water and its urban infrastructures。Ethnography,13(4),487-509。  new window
28.方孝謙(20080400)。社會資本與社區營造:比較林邊與北投。社會科學論叢,2(1),128-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光祥(2010)。臺北市都市計畫內住宅區山坡地禁建改善計畫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文采(2008)。藝術治理社群活化--以新店市花園新城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Anand, Nikhil(2017)。Hydraulic City: Water and the Infrastructures of Citizenship in Mumbai。Durham, North Carolina:Duk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Bjorkman, L.(2015)。Pipe Politics, Contested Waters: Embedded Infrastructures of Millennial Mumbai。North Carolina:Duk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駱尚廉、楊萬發(2012)。自來水及下水道工程。曉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Latour, Bruno(2005)。Reassembling the Social: an Introduction to Actor-Network Theory。The MIT Pres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Lefebvre, Henri、Nicholson-Smith, Donald(1991)。The Production of Space。Wiley-Blackwell。  new window
6.楊弘任(2014)。社區如何動起來?:黑珍珠之鄉的派系、在地師傅與社區總體營造。群學出版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賴麗櫻(20040303)。污水場停擺,82萬臺北人喝糞水,https://news.tvbs.com.tw/other/3805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咸亨(1998)。山坡地開發策略與災害關係探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