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文學地景之閱覽與再現--以「閱讀後山:東臺灣文藝影像」通識課程為例
書刊名:關渡通識學刊
作者:簡齊儒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ien, Chi-ru
出版日期:2012
卷期:8
頁次:頁67-106
主題關鍵詞:文藝影像文學地景東臺灣優質通識課程人文地理Literary imagesLiterary landscapeEastern TaiwanExcellent general courseHuman geograph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92
  • 點閱點閱:140
期刊論文
1.李玲珠(2003)。大學國文教育的人文精神與實踐的省思。中山通識教育學報,3,67-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臺麗(2004)。臺灣原住民民族誌影片的新貌。博物館學季刊,20,59-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夏長樸(19941200)。通識教育與臺大國文課程改革。通識教育,1(4),99-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夏黎明(199712)。東臺灣及其生活世界的構成。東臺灣研究,2,7-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淑媚(20050600)。由直接教學到多元智慧學習--「閱讀與寫作」之課程設計與檢討。慈濟通識教育學刊,2,185-2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文玲(20010900)。米酒加鹽巴:「原住民影片」的再現政治。臺灣社會研究,43,197-2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胡台麗(19910900)。民族誌電影之投影:兼述臺灣人類學影像實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1,183-2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2001)。2001年「影像與民族誌研討會」會議論文。2001年「影像與民族誌研討會」會議,(會議日期: 2001)。臺北: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社會學系(2003)。社會與文化發展研討會論文集‧第二屆歷史、空間、東臺灣:從歷史社會學及全球化角度看東臺灣的發展。社會與文化發展研討會,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社會學系等主辦 。宜蘭:宜蘭政府民政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夏黎明、呂理政(2000)。族群、歷史與空間:東臺灣社會與文化的區域研究研討會論文集。族群、歷史與空間:東臺灣社會與文化的區域研究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玉燕(2008)。環境議題紀錄片的敘事策略研究:一個集體行動框架的觀點(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嘉珍。「臺東劇團」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丁宜芬(2009)。返身尋傷之自我敘說(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哲瑋(2008)。獨立紀錄片工作者之隱性知識研究--以製片流程為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曾宏民(2004)。原鄉映像--蘭嶼在地影片攝製者及其影像實踐(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文建會策劃、聯合文學(2008)。閱讀文學地景‧散文卷。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莎莉(2007)。臺灣原住民族文化館:營運行銷手冊十大關鑑秘笈。臺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正盛(2001)。未來,一直來一直來。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原上(1995)。後山煙塵錄‧鋼鐵豐年祭。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冠宏(2008)。後山人文年。臺北:二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柯金源、葉怡君(2008)。我們的島。臺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96)。臺灣地名辭書。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馬躍‧比吼(2002)。部落飄到金樽。臺北: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夏黎明(2005)。結構與行動之間:邊陲社會及其主體性的預設與反思。邊陲社會及其主體性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昌彥、李道明(2000)。紀錄臺灣:臺灣紀錄片研究書目與文獻選集。臺北: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毅峰(2006)。觀光發展與文化認同:一個新文化地理學的理論初探。族群與社會。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趙閔文(2000)。文學地圖。臺北:昭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薛絢(2001)。空間地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顏忠賢(2006)。影像地誌學:邁向電影空間的理論建構。臺北:萬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關超然、李孟智(2000)。PBL問題導向學習之理念、方法、實務與經驗。臺北:臺灣愛思唯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Wagner, A. R.(2002)。Landscapes of The Soul: Essays of Place and Chinese Literary Modernity, 1920-1945。Cambridge: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7.李玉芬(2007)。消失中的都市部落?臺東市馬蘭社阿美族生活空間的形成與轉變。高雄市:麗文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顏忠賢(199610)。影像地誌學--向電影空間的理論建構。臺北:萬象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Pred, Allan、夏鑄九、王志弘(1993)。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明文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國章、石再添、嚴盛雄(1971)。人文地理學通論。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志弘、李根芳、魏慶嘉、溫蓓章、丹尼斯.渥德(1996)。地圖權力學。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昂(1983)。殺夫:鹿城故事。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臺芳(1996)。女性電影理論。臺北:揚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范銘如(20080000)。文學地理:臺灣小說的空間閱讀。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邱貴芬(1997)。仲介台灣.女人:後殖民女性觀點的台灣閱讀。臺北:元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貴祥(1998)。文化.空間圖式與東西方建築空間。臺北:田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林玉茹(20070000)。殖民地的邊區:東臺灣的政治經濟發展。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Cresswell, Tim、徐苔玲、玉志弘(2008)。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Cloke, Paul、Crang, Philip、Goodwin, Mark、王志弘、李延輝、余佳玲、方淑惠、石尚久、陳毅峰、趙綺芳(2006)。人文地理概論。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林從一(2007)。教育部通識教育中程綱要計畫(96-99年度),http://hss.edu.tw/doc_detail.php?doc_id=1005&plan_title=通識教育中綱計畫&class_plan=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從一(2007)。教育部顧問室(96-99年度)通識教育中程綱要計畫成果報告,http://hss.edu.tw/upload/user/file/GE/通識中綱成果報告書/9699GEreport981030.pdf。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潛誠(19971109)。閱讀花蓮--地誌書寫:楊牧與陳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Schein, R. H.(2008)。The Place of Landscape: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interpreting an American Scene。Culture and Society :Critical Essays in Human Geography。England:Ashgate。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