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透過藝術實作的大學美感素養課群--實踐與反思並重的經驗學習模式
書刊名:關渡通識學刊
作者:林文琪陳偉誠蒲浩明
作者(外文):Lin, Wen-chiChen, Wei-chengPo, Ho-ming
出版日期:2014
卷期:10
頁次:頁87-121
主題關鍵詞:藝術教育美感教育美學感性認識經驗學習古琴舞蹈泥塑Arts educationAesthetic educationAestheticsAesthetic epistemologyExperiential learningQuqinDanceSculptu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6
  • 點閱點閱:52
期刊論文
1.林文琪(20101200)。透過藝術的倫理行動教育構想與教學實踐:二種可能的課程形態。關渡通識學刊,6,27-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文琪(20060700)。《莊子》有關技術現象的人文主義關懷--通過技術操作的自我教養。哲學與文化,33(7)=386,43-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豐榮(20010500)。當代藝術教育論題之評析。視覺藝術,4,59-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雅婷(20101200)。美感教育之實踐策略探究:以敘事課程為例。教育學刊,35,65-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范賢娟(2006)。杜威的經驗學習理論對博物館學習理論的啟示。第22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多元素養與科學教育」,臺灣師範大學 (會議日期: 2006/12/15-2006/12/16)。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部校區。1289-12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朱立元(1996)。現代西方美學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Levi, Albert Willian、王柯平(1998)。藝術教育:批判評的必要性。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Harold, Osbome、王柯平(2006)。鑑賞的藝術。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鮑姆嘉滕、簡明(1987)。美學。北京:新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Jarvis, P.、Holford, J.、Griffin, C.(2003)。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earning。London:Kogan Page。  new window
6.Iacoboni, Marco、洪蘭(2009)。天生愛學樣:發現鏡像神經元。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Schmitz, Hermann(1965)。哲學體系。波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Boud, D.、Keogh, R.、Walker, D.(1985)。Reflection: Turning experience into learning。London, England:Kogan Page。  new window
9.Dufrenne, Mikel(1973)。The Phenomenology of Aesthetic Experience。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0.Schmitz, Hermann、龐學銓、李張林(1997)。新現象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Whinston, A. B.、Stahl, D. O.、Choi, Soon-Yong(1997)。The Economics of Electronic Commerce。Indiana:MacMillan Technical Publishing。  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Ansbacher, T.(1998)。Guidelines for Inquiry。  new window
其他
1.美感教育中長程計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103年至107年),http://www.edu.tw/.../1020827簽陳核定版-美感教育第一期五年計畫.pdf。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教育部教育部辦理補助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課程計畫徵件事宜,http://www.edu.tw/.../1075.../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課程計畫徵件須知.doc。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瑞祺(2003)。自我修養與自我創新:晚年傅柯的主體/自我觀。後學新論:後現代╱後結構╱後殖民。台北:左岸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