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民國文學」抑或「現代文學」?--評析當前兩岸學界的觀點交鋒
書刊名:二十一世紀
作者:王力堅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Li-jian
出版日期:2015
卷期:150
頁次:頁35-46
主題關鍵詞:民國文學現代文學民國機制臺灣文學意識形態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41
  • 點閱點閱:15
期刊論文
1.陳培豐(20111200)。鄉土文學、歷史與歌謠:重層殖民統治下臺灣文學詮釋共同體的建構。臺灣史研究,18(4),109-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儀冠(20050200)。臺灣鄉土敘事與「文學電影」之再現(1970s-1980s)--以身份認同、國族想像為主。臺灣文學學報,6,159-1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丁帆(2011)。「民國文學風範」的再思考。文藝爭鳴,2011(7月號),55-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怡(2010)。民國機制:中國現代文學的一種闡釋框架。廣東社會科學,2010(6),132-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國恩(2011)。關於民國文學與現代文學。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5),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怡(2009)。「民國文學史」框架與「大後方文學」。重慶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怡(2009)。「五四」與現代文學「民國機制」的形成。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4),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堂錡(20121000)。從「民國文學的現代性」到「現代文學的民國性」。國文天地,28(5)=329,65-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怡(20121000)。中國現代文學的「民國意義」。國文天地,28(5)=329,24-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芳明(19961000)。臺灣研究與後殖民史觀。歷史月刊,105,4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秦弓(2010)。現代文學的歷史還原與民國史視角。湖南社會科學,2010(1),133-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玲玲(20070300)。歷史、種族與風土--葉石濤的臺灣文學史分期。黃埔學報,52(社會科學類),43-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福貴(20030400)。從意義概念返回到時間概念--關於中國現代文學的命名問題。文學世紀,3(4)=25,14-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熊修雨(2013)。論「民國文學」的概念屬性及其意義。文藝爭鳴,2013(3月號),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趙學勇(20131101)。對「民國文學」研究視角的反思。中國社會科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健(2013)。「民國文學」還是「現代文學」?--關於民國文學發展的思考。華夏文化論壇,2013(2),112-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怡(2012)。中國現代文學史的敘述範式。中國社會科學,2012(2),178-1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怡(2011)。從歷史命名的辨正到文化機制的發掘--我們怎樣討論中國現代文學的「民國」意義。文藝爭鳴,2011(7月號),63-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湯巧巧(2012)。「民國文學」或者「民國機制」--民國話語空間推進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探討。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10,1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韓偉(2014)。「民國性」:民國文學研究的應有內涵。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1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周維東(20121000)。「民國視野」與大陸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新趨向。國文天地,28(5)=329,59-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怡(2013)。「民國文學」與「民國機制」三個追問。理論學刊,2013(5),115-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怡、周維東(2012)。文學的「民國機制」答問。文藝爭鳴,2012(3月號),59-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堂錡(20141200)。「民國文學」研究的時空框架問題。中國現代文學,26,73-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怡(20141200)。民國文學:命運共同體的文學表述。中國現代文學,26,59-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丁帆(2012)。關於建構民國文學史過程中難以迴避的幾個問題。當代作家評論,2012(5),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張中良(2014)。回答關於民國文學的若干質疑。學術月刊,2014(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李怡(2010)。含混的「政策」與矛盾的「需要」--從張道藩《我們所需要的文藝政策》看文學的民國機制。中山大學學報,2010(5),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呂正惠(2007)。三十年後反思「鄉土文學」運動。讀書,2007(8),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許俊雅(2012)。如何台灣,怎樣文學史?--「台灣文學史長編」編寫之意義及省思。台灣文學館通訊,35,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張曉平(2012)。「鄉土」與「本土」的糾結--論台灣鄉土文學觀念的演變。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83-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黃怡菁(20100400)。文學史的書寫形態與權力政治:以《中華民國文藝史》為觀察對象。臺灣學誌,1,75-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明台(20070700)。從橫的移植論臺灣現代詩的成立與展開--其與日本詩潮關聯的考察。文學臺灣,63,98-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修慎(20111200)。戰前臺灣「現代性」的思考與1937以後所見臺灣知識份子之「鄉土意識」。臺灣史學雜誌,11,26-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洪鵬程(20121000)。三○年代鄉土文學論戰後臺籍日文作家的鄉土意識書寫。僑光學報,35,29-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芳明(20141200)。民國文學的史觀建構。中國現代文學,26,51-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山口守(20131200)。作為契機的鄉土文學。中國現代文學,24,2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李怡、張堂錡(2014)。民國史觀及民國文學史的建構。中國現代文學,26,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張堂錡(2014)。「禁區」與「誤區」--台灣的「三十年代作家論」。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51(2),23-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劉滌凡(20010600)。六○年代臺灣新詩本土意識的研究--以「笠詩社」為考查對象。中外文學,30(1)=349,84-1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孫如陵(1966)。三十年代文藝論叢。台北:中央日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敬之(1980)。三十年代文壇與左翼作家聯盟。臺北:成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葛留青、張占國(1994)。中國民國文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蘇雪林(1979)。二三十年代作家與作品。台北:廣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龍應台(2009)。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臺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姜穆(1986)。三十年代作家論。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紀瀅(1980)。三十年代作家記。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紀瀅(1986)。三十年代作家直接印象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孫陵(1980)。我熟識的三十年代作家。台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石濤(1987)。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何錫章(2013)。民國文學現象叢論。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周群玉(1928)。白話文學史大綱。上海:群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袁國興(2008)。中國現代文學史教程。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國立台灣文學館(2011)。台灣文學史長編。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丁望(1978)。三十年代作家評介。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龍雲燦(1977)。三十年代文壇人物史話。台北:金蘭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龍雲燦(1975)。三十年代左翼文壇現形錄。台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014)。中國現代文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012)。國文天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姜穆(1989)。三十年代作家論續集。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齊邦媛(2009)。巨流河。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孟樊(2006)。文學史如何可能--台灣新文學史論。台北:揚智文化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少廷(1977)。臺灣新文學運動簡史。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彭瑞金(1991)。臺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牧(1973)。三十年代文藝論。台北:黎明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芳明(20110000)。臺灣新文學史。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290606)。全國宣傳會議第三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福康(1999)。應該「退休」的學科名稱。民國文壇探隱。上海:上海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姜穆(1986)。左聯與共產國際的關係。三十年代作家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芳明(2011)。序言:新台灣.新文學.新歷史。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