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大理院判解中妾的地位--以財產關係為重心
書刊名: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
作者:梁弘孟
作者(外文):Liang, Hung-meng
出版日期:2017
卷期:55
頁次:頁1-93
主題關鍵詞:大理院大理院判例民初法制妾的財產權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判例男女平等DaliyuanJudicial decisions of DaliyuanLegal system in the early republican periodConcubineProperty rights of concubineSupreme CourtJudicial decisions of the Supreme CourtEquality of gender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33
  • 點閱點閱:15
期刊論文
1.王世杰。大理院與習慣法。法律評論,168,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棨昌。民國以來新司法制度。法律評論,5(36),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呂永、王進科(2006)。宋代妾之家屬身份與地位的邊緣化。池州師專學報,20(4),78-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汪雄濤(2013)。民初法律衝突中的妾制--以大理院解釋例為素材的考察。雲南社會科學,2013(2),149-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秀雄(1990)。論妾。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19(2),279-3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靜莉(2010)。「契約」抑或「身分」:民初「妾」之權利變化的語境考察--以大理院婚姻、繼承判解為中心。政法論壇,28(2),34-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梁弘孟(20110600)。大理院關於夫妻財產制判例之研究。法制史研究,19,187-2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梁弘孟(20140100)。大理院所建構之妻對夫遺產地位初探。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42,217-2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梁弘孟(20150600)。論親權及監護對未成年人財產之作用--以大理院所建構之子女財產管理法制為例。成大法學,29,1-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梁弘孟(20160900)。從「父母之命」到「兩情相悅」--論民初法制發展中男女結婚意思對婚姻締結之影響。政大法學評論,146,127-1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松義(19960800)。清代的納妾制度。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4,35-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戴炎輝(1963)。清代台灣之家制及家產。台灣文獻,14(3),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源盛(2011)。大理院司法檔案的整編與研究。民初大理院與裁判,83-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樹槐(19940600)。康有為對女性及婚姻的態度。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2,27-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永鋐(2004)。法律繼受與轉型期司法機制--以大理院民事判決對身分差等的變革為重心(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程郁(2005)。清至民國的蓄妾習俗與社會變遷(博士論文)。復旦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琴唐(2008)。民國初年親權法制的開展--以大理院的司法實踐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雅如(2000)。情感與制度:魏晉時代的母子關係(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瞿同祖(1994)。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宋遼金元史研究室(1987)。名公書判清明集。中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紹璽(1995)。小妾史。上海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司法解釋編輯委員會(1989)。司法院解釋彙編。司法解釋編輯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沈之奇、懷效鋒、李俊(2000)。大清律輯注。法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采真(1922)。廢妾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胡長清(1968)。中國民法總論。臺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徐靜莉(2010)。民初女性權利變化研究--以大理院婚姻、繼承司法判解為中心。法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高鳳仙(2013)。親屬法理論與實務。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生(2002)。民國初期民法的近代化--以固有法與繼受法的整合為中心。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國剛、余新忠(2007)。中國家庭史(第四卷)明清時期。廣東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國剛、鄭全紅(2007)。中國家庭史(第五卷)民國時期。廣東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郭松義(2000)。十八世紀中國婚姻家庭研究--建立在1781-1791年個案基礎上的分析。法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郭衛(1971)。大理院判例彙編。成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程郁(2007)。納妾--死而不僵的陋習。新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費孝通、戴可景(1987)。江村經濟--中國農民的生活。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源盛(2012)。大理院民事判例輯存--承繼編。犁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源盛(2012)。大理院民事判例輯存--承繼編。犁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源盛(2012)。大理院民事判例輯存--親屬編。元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源盛(2012)。大理院民事判例輯存--親屬編。元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源盛(2013)。大理院刑事判例輯存--分則編。犁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黃源盛(2014)。晚清民國民法史料輯注。犁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源盛(2014)。晚清民國民法史料輯注。犁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黃源盛(2014)。晚清民國民法史料輯注。犁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巨才(1989)。中國近代婦女運動史。中國婦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潘光旦(1990)。中國之家庭問題。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盧靜儀(2004)。民初立嗣問題的法律與裁判。北京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薛安勤(2010)。春秋穀梁傳今註今譯。臺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謝振民、張知本(1947)。中華民國立法史。正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滋賀秀三、張建國、李力(2003)。中國家族法原理。法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黃源盛(2010)。晚清民國刑法史料輯注。元照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盧靜儀(2012)。清末民初家產制度的演變--從分家析產到遺產繼承。元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袁俐(1999)。宋代女性財產權述論。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稻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源盛(2011)。民國初期大理院。民初大理院與裁判。元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1. 1970年代之前中華民國赦免實踐的傳統色彩--以「復仇」、「官蔭」與「留養」為主的討論
2. 共犯關係下的「準服制以論罪」--以《刑案匯覽》「聽從尊長殺害以次尊長」類案件為例
3. 評介《中國古代的法典、制度和禮法社會》[鄭顯文著,(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20)]
4. 邊緣異常或無所不在?法律移植作為法社會研究概念工具
5. 傳統中國哲學範疇落實於警察文化與執法之舉隅
6. 理解法律多元--行動者視角的分析框架
7. 刑事法教化效能可能性之探討--以法院判決分析為例
8. 親親與幽禁--探析明代高牆規劃與罪宗淹禁現象
9. 不是契約的約定--論約法三章與社會契約義理的差距
10. 后妃的荷包:溫惠皇貴太妃及其太監們的營生
11. 精神障礙犯罪者與監護處分關聯之法制探討--兼論其判斷疑義及治療
12. 集體化時期中國農村的社會運動--兼評《告別理想》、《通向集體之路》與《西溝》[評1.張樂天,《告別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盧暉臨,《通向集體之路:一項關於文化觀念和制度形成的個案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3.常利兵,《西溝:一個晉東南典型鄉村的革命、生產及歷史記憶(1943~1983)》(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
13. 評釋字第791號解釋--從性別身分到平等契約?
14. 認真對待別居權--別居訴訟的創生與《最高法院遷臺舊檔》中之實踐(一九一二~一九四九)
15. 《逸周書》〈芮良夫〉之憲政思想限制與隱埋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