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革故鼎新--1930年代廖漢臣的文學理念與實踐
書刊名:高雄師大學報. 人文與藝術類
作者:王美惠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Mei-huei
出版日期:2017
卷期:43
頁次:頁1-30
主題關鍵詞:廖漢臣臺灣新文學臺灣民間文學歌謠Liao Han-ChenTaiwanese literatureTaiwanese folkloreFolksong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94
  • 點閱點閱:8
期刊論文
1.王美惠(20051100)。臺灣新文學「反迷信」主題的書寫--以賴和、楊守愚比較為例。崑山科技大學學報,2,151-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若林正丈(19870900)。臺灣抗日運動中的「中國座標」與「臺灣座標」。當代,17,40-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鋒(19541200)。不堪回首話當年。臺北文物,3(3),65-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廖漢臣(19541200)。新舊文學之爭--臺灣文壇一筆流水賬。臺北文物,3(3),34-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錦江(19360504)。一個試評--以「臺灣新文學」為中心。臺灣新文學,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廖毓文(19541200)。臺灣文字改革運動史略。臺北文物,3(3),107-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紹馨、林滿紅(1957)。新學藝在台灣的傳播與發展。台灣研究,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莊永明(1981)。琴聲響,無時停。台灣文藝,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莊永明(1981)。絕響的琴韻--哀唱老作家廖漢臣默凋零。大同雜誌,6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若林正丈、何義麟(20041200)。黃呈聰抱持「待機」之意涵--日本統治下臺灣知識分子的抗日民族思想。臺灣風物,54(4),133-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詩琅(1981)。奇才廖漢臣兄的逝世雜憶。台灣文藝,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廖漢臣(1965)。學界的墊腳石--憶石暘睢兄。南瀛文獻,10,13-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邱各容(20100600)。獻身臺灣文獻整理的民俗研究者:廖漢臣。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38,18-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呂訴上(19540100)。臺灣流行歌的發祥地。臺北文物,2(4),93-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季樺(20020600)。臺灣「常識」的考察--1920-1930年代初「迷信」的分析。臺灣風物,52(2),57-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廖毓文(19550500)。臺灣文字改革運動史略。臺北文物,4(1),88-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蔡蕙如(2004)。從建構到評論--試論黃得時的歌謠觀。台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文車(2005)。日治時期臺灣福佬歌謠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克隆(1998)。台灣流行歌曲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趙勳達(2003)。《台灣新文學》(1935-1937)的定位及其抵殖民精神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洪長泰、董曉萍(1993)。到民間去:1918-1937年的中國知識分子與民間文學運動。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萬川(2004)。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新竹:清大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麗祝(2000)。歌謠與生活--日治時期台灣的歌謠采集及其時代意義。台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淑容(2004)。1930年代鄉土文學、台灣話文論爭及其餘波。台南:台南市立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島利郎(2003)。1930年代台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高雄: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詩琅(1979)。台灣民俗學家群像。臺北:海峽學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弗朗索瓦‧菲雷(1990)。八十年代的西方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獻璋(1936)。台灣民間文學集。臺北:龍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廖漢臣(1980)。台灣兒歌。臺中:臺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趙世瑜(1999)。眼光向下的革命--中國現代民俗學思想史論(1918-1937)。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芳明(1998)。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台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許極燉(19960000)。臺灣近代發展史。臺北:前衛。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廖漢臣(19800707)。永不熄滅的爝火--光復前台灣文學中的民族意義與抗日精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坤煌(19801217)。悼老友漢臣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戴寶村(2003)。台灣文化協會年代的生活革新運動。20世紀台灣新文化運動與國家認同。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武忠(1984)。採風擷俗的廖漢臣。台灣作家印象記。台北:眾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武忠(1980)。獻身台灣文獻整理的--廖漢臣。日據時代台灣新文學作家小傳。台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莊永明(1989)。艋舺陋巷的可感文人。台灣紀事。台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莊永明(1994)。日據時代的台灣流行歌曲初探。台灣歌謠追想曲。台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恆豪(2000)。第一線的文化先鋒--廖漢臣。台北人物誌。台北:台北市新聞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恆豪(1979)。毓文的小說解讀。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豚。台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松永正義、葉石濤(1985)。台灣文學的歷史與個性。沒有土地.哪有文學。台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筱峯(1987)。從「無產青年」到民俗學家--莊松林。台灣近代名人誌。台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施懿琳(2006)。日治時期新舊文學論戰的再觀察--兼論其對台灣古典詩壇的影響。從沈光文到賴和--台灣古典文學的發展與特色。高雄: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建忠(20040000)。民間之歌,民族之詩:日據時期民間文學採集與新文學運動之關係初探。日據時期台灣作家論--現代性、本土性、殖民性。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瑞明(1996)。不為人知的龍瑛宗--以女性角色的堅持和反抗。臺灣文學的歷史考察。臺北:允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