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跨越與邊界--桃園霄裡及銅鑼圈為中心的地域社會與族群關係
書刊名:民族學界
作者:傅寶玉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Fu, Bao-yu
出版日期:2017
卷期:39
頁次:頁121-169
主題關鍵詞:邊界族群關係社群認同地域性BoundaryEthnic relationshipCommunityIdentityTerritorial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42
  • 點閱點閱:43
期刊論文
1.中村孝志、吳密察、許賢瑤(19940300)。荷蘭時代的臺灣番社戶口表。臺灣風物,44(1),197-2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rubaker, Rogers(2002)。Ethnicity without Groups。Archives Européennes de Sociologie,43(2),163-189。  new window
3.許世賢(2007)。清代南崁地方漢人與熟番互動。史匯,11,29-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簡宏逸(20120300)。從Lamcam到南崁:荷治到清初南崁地區村社歷史連續性之重建。臺灣史研究,19(1),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盛清沂(19801200)。新竹、桃園、苗栗三縣地區開闢史。臺灣文獻,31(4),154-1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志豪(2007)。熟番族群的地租紛爭與土地支配關係--以龍潭銅鑼圈蕭家為例,1881-1904。2007年沿山地區研究群工作坊:族群關係史,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 。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徐靜蘭(2012)。清代臺灣北部霄裡地區客家七姓移墾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田金昌(2005)。臺灣三官大帝信仰--以桃園地區為中心(1683-1945)(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莊育忠(2009)。區域拓墾與族群關係--以霄裡社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羅烈師(2006)。臺灣客家之形成:以竹塹地區為核心的觀察(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桃園縣文獻委員會(1962)。桃園縣誌。桃園:桃園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厚源(2005)。我家鄉桃園縣。桃園縣人與地鄉土文化研究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ohen, Anthony Paul(1985)。The Symbolic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London:Routledge。  new window
4.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4)。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鍾瑄、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諸羅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Brubaker, Rogers(2004)。Ethnicity without Group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大津麟平(1910)。熟蕃戶口及沿革調查綴。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本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Barth, Fredrik(1969)。Ethnic Groups and Boundaries: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Culture Difference。Boston, MA:Little Brown。  new window
9.鄭用錫、詹雅能(2006)。淡水廳志稿。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克仁(1998)。八德市志。桃園八德:八德市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潘振墉(2001)。高原社區拓展史。高原社區發展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仇德哉(1978)。雲林縣志稿。雲林:雲林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世慶(1977)。臺灣公私藏古文書彙編。臺北:環球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淡新鳳三縣簡明總括圖冊.附錄〈設改章程總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仲立公祭祀公業管理委員會(1988)。吳氏族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添福(1981)。河南蘭陵蕭氏族譜。臺北:蕭姓宗親修譜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傅寶玉(2007)。古圳:南桃園水圳空間與文化。新竹:客委會臺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楊文中(2001)。龍之源--高平村。龍源國民小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蕭瑞雲(1899)。通臺屯番全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Olwig, Karen Fog、Hastrup, Kirsten(1997)。Siting Culture: Te Shifting Anthropological Object。Routledge。  new window
21.Hornig, Emily(1992)。Creating Chinese Ethnicity: Subei People in Shanghai, 1850-1980。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2.劉良壁(1961)。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詹素娟、張素玢(20010000)。臺灣原住民史:平埔族史篇(北)北臺灣平埔族群史。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99)。(薛)昌棟、昌梅公派下菩提納塔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施添福(1996)。清代臺灣竹塹地區的土牛溝和區域發展。臺灣史論文精選。臺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素玢(1998)。南崁也區的平埔族。北桃園區域發展史。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彭阿鼎(1991)。帝祥得妻傳記。彭氏族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Olwig, Karen Fog(2002)。The Ethnographic Field Revisited: Toward a Study of Common and Not So Com-mon Fields of Belonging。Realizing Community: Concept,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Sentiments。London:Routledge。  new window
5.黃叔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番俗六考。臺海使槎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素玢(1995)。龍潭十股寮蕭家:一個霄裡社家族的研究。平埔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培桂(1963)。附錄一.文徵(上).節錄臺灣十七口設防狀。淡水廳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