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周瘦鵑小說中的女性形象及其處境探析--以《禮拜六》為探討範圍
書刊名:止善
作者:紀俊龍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i, Chun-lung
出版日期:2018
卷期:25
頁次:頁33-61
主題關鍵詞:周瘦鵑鴛鴦蝴蝶派女性形象民初小說禮拜六Zhou Shou-JuanMandarin Duck and Butterfly SchoolFemale imagesNovels in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Saturda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6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潘少瑜(20080600)。愛情如死之堅強--試論周瘦鵑早期翻譯哀情小說的美感特質與文化意涵。漢學研究,26(2)=53,219-2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潘少瑜(20110900)。想像西方:論周瘦鵑的「偽翻譯」小說。編譯論叢,4(2),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曉蓉(20121200)。中國近代女權特色之分析(晚清至五四)。高雄師大學報. 教育與社會科學類,33,43-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建華(2011)。「詩的小說」與抒情傳統的回歸--周瘦鵑在〈紫羅蘭〉中的小說創作。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8(2),9-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建華(2011)。民國初期周瘦鵑的心理小說:兼論「禮拜六派」與「鴛鴦蝴蝶派」之別。現代中文學刊,2011(2),37-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建華(20131200)。周瘦鵑與紫羅蘭:文學商品的建構及其文化意涵。中正漢學研究,2013(2)=22,239-2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紀俊龍(20150600)。周瘦鵑筆下的上海書寫。逢甲人文社會學報,30,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建華(2015)。周瘦鵑與民初文學文化轉型簡論:文言白話的辯證關係與新舊兼備的文化政治。東岳論叢,36(1),5-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進庄(2013)。論1920年代舊派文人的都市言情小說。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3(11),144-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肖愛雲(2008)。被歷史遮蔽的一種:周瘦鵑及其翻譯小說。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4(1),78-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紀俊龍(20151200)。周瘦鵑小說中的死亡。彰化師大國文學誌,31,219-2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范伯群(2009)。1921-1923:中國雅俗文壇的「分道揚鑣」與「各得其所」。文學評論,2009(5),5-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建華(2015)。民國初期上海消閒雜誌與名花美人的文化政治。學術月刊,47,131-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建華(20111200)。論周瘦鵑"影戲小說"--早期歐美電影的翻譯與文學文化新景觀,1914-1922。現代中文文學學報,10(2),149-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建華(2011)。傳統抒情的上海雜交--周瘦鵑言情小說與歐美現代文學文化。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34,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誠(2014)。20世紀20年代另類「婦女問題」的呈現--論周瘦鵑在《快活林》《小申報》中的言情小說。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板),18(4),69-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鐵群(2006)。《禮拜六》作家群的生態與心態。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2(4),56-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建華(20131200)。周瘦鵑與紫羅蘭--文本建構與民國時期愛情、婚姻與家庭。清華中文學報,10,253-2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潘少瑜(2008)。清末民初翻譯言情小說研究--以林紓與周瘦鵑為中心(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智毅(1993)。周瘦鵑研究資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樂詩(2012)。清末小說中的女性想像:1902-1911。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錦珠(20140000)。女性書寫的多元呈現:清末民初女作家小說研究。臺北:里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聯芬(2006)。流動的瞬間:晚清與五四文學關係論。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孝萱(2003)。「鴛鴦蝴蝶派」新論。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東原(1990)。中國婦女生活史。上海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鮑家麟、陳三井(2000)。近代中國婦女運動史。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又寧、張玉法(1988)。中國婦女史論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夏志清(2007)。夏志清文學評論經典:愛情.社會.小說。臺北:麥田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澤厚(1990)。中國現代思想史論。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揚體(1997)。流變中的流派:鴛鴦蝴蝶派新論。北京:中國文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又寧、張玉法(1975)。近代中國女權運動史料。臺北:傳記文學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范伯群(2007)。中國現代通俗文學史:插圖本。北京: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周蕾(2008)。婦女與中國現代性:西方與東方之間的閱讀政治。上海:三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87)。禮拜六。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范伯群(2011)。周瘦鵑文集・散文卷。上海:文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范伯群(2011)。周瘦鵑文集・小說卷。上海:文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范伯群(2011)。周瘦鵑文集・雜祖卷。上海:文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徐敏(2006)。女性主義的中國道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錦珠(2005)。晚清小說中的「新女性」研究。臺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力君(2007)。代言與立言:新時期文學啟蒙話語的嬗變。杭州:浙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劍梅、郭冰如(2014)。革命與情愛: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中的女性身體與主題重述。臺北:秀威資訊科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劉鐵群(2008)。現代都市為成熟時期的市民文學:《禮拜六》雜誌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夏曉虹(2004)。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孟悅、戴錦華(2004)。浮出歷史地表:現代婦女文學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德威(1998)。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范伯群(1990)。民國通俗小說奮鴦蝴蝶派。臺北:國文天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呂芳上(2000)。五四時期的婦女運動。近代中國婦女運動史。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美頤(2013)。評中國近代關於賢妻良母主義的爭論。近代中國婦女與社會。鄭州:大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賀麥曉(2008)。文學史斷代與知識生產--論『五四文學』。文化與詩學。北京: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潘毅(1997)。主體的呼喚與失落:五四時期的婦女解放。性別學與婦女研究:華人社會的探索。臺北:稻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