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道德與思想之意圖」的背景理解:以「血緣性縱貫軸」為核心的展開
書刊名:本土心理學研究
作者:林安梧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7
卷期:7
頁次:頁126-164
主題關鍵詞:土根性血緣性縱貫軸契約性社會連結道之錯置道德與思想之意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87
  • 點閱點閱:112
     本論文旨在對於「道德與思想之意圖」提出一背景理解,並且以「血緣性的縱貫 軸」做為核心而展開其詮釋。首先,筆者經由日常語言及生活世界總的理解,而點出「血緣 性」、「道德性」、「土根性」三者關聯成一不可分的整體,而此正可豁顯其為「血緣性縱 貫軸」的結構,此正是「道德與思想之意圖」的生長土壤。其次,筆者再點出中國傳統政治 、宗教與理性的特點是「禮之象徵」、「氣的感通」與「連續型的理性」,此與西方之重「 權力之支配」、「言說的論定」與「斷裂型的理性」形成強烈對比。凡此種種,都是「道德 與思想之意圖」的重要背景,做這樣的豁顯,將有助於此問題之釐清。再者,筆者經由「君 」、「父」、「聖」的分析,點出中國文化傳統中「血緣性的縱貫軸」含有一奇特而詭譎的 「道的錯置」 (misplaced Tao) 之現象,而此與「道德與思想之意圖」有密切的關聯。 最 後,筆者以為依循「契約性的社會連結」而構造成的社會,以及依循「委託性的政治連結」 而構成的政治,將可以破解傳統血緣性縱貫軸下之「道的錯置」以及連帶而有的「道德與思 想之意圖」,使得政治與社會之道有一個新的發展可能。
期刊論文
1.林安梧(19840400)。理性的弔詭:對「基督教新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的理解與感想。鵝湖,9(10)=106,24-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安梧(19961000)。論「氣的感通」與「連續型理性」--血緣性縱貫軸下「宗法國家」的宗教與理性。東方宗教研究,5=7,7-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安梧、盧曜煌、林倩如(19930400)。存有.方法與思考--對於「方法論」的基礎性反省。鵝湖,18(10)=214,5-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安梧(1989)。儒家現代化的反思片段--解開所謂「道德思想意圖的謬誤」。國文天地,5(4)=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安梧(19840800)。方法與理解:對韋伯[Max Weber]方法論的初步認識。鵝湖,10(2)=110,38-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安梧(1992)。論「道之錯置」--對比於西方文化下中國文化宰制類型的一個分析。鵝湖月刊,1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安梧(19890800)。道的錯置(1):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困結--以「論語」及「孟子」為核心的展開。鵝湖,15(2)=170,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安梧(1989)。論「道之錯置」--對比於西方文化下中國文化宰制類型的一個分析。國際東西哲學比較研討會,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89/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安梧(1992)。論「道之錯置」--對比於西方文化下中國文化宰制類型的一個分析。東西哲學比較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文化大學舉辦 。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安梧(1989)。道的錯置(一):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困結--以論語及孟子為核心的展開。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安梧(1992)。臺灣.中國邁向世界史。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Weber, Max、簡惠美(1989)。中國的宗教。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金觀濤、劉青峰(1992)。興盛與危機: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耀華(1990)。金翅--中國家族制度的社會學研究。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懷海德。科學與現代世界。虹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費孝通(1948)。鄉土中國。上海:觀察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錦昌(19940000)。韋伯社會科學方法論釋義。臺北:唐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呂理政(19900000)。天丶人丶社會:試論中國傳統的宇宙認知模型。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其南(1990)。臺灣漢人移民社會的建立及其轉型。家族與社會:台灣與中國社會研究的基礎理念。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英時(1976)。「君尊臣卑」下的君權與相權:「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餘論。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岑樓(1972)。從社會、個人與文化的關係論中國人性格的恥感取向。中國人的性格:科際綜合性的討論。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余英時(1976)。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論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與匯流。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安梧(1986)。船山對傳統史觀的批判。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台北:東大圖書公司印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Weber, Max(1983)。"Objectivity" in Social Science and Social Policy。The Methodology of the Social Sciences。台北:虹橋書店。  new window
7.李亦園(19920000)。和諧與均衡--民間信仰中的宇宙詮釋(一九八八)。文化的圖像:宗教與族羣的文化觀察。臺北:允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顧忠華(1992)。韋伯的社會科學方法論--價值問題與理念型方法。韋伯學說新探。台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安梧(1995)。從根源性的慎獨倫理到宰制性的順服倫理。中國近現代思想觀念史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安梧(1995)。道德超越形式性原理與絕對宰制性原理之關係。中國近現代思想觀念史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牟宗三(1990)。科學知識之必要:在中國是無而能有,有而能無;在西方是無者不能有,有者不能無。現象與物自身。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安梧(1997)。理性的弔詭--對《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的理解與感想。契約、自由與歷史性思維。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安梧(1991)。人性史哲學的人性概念。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毓生(1989)。兩種關於如何構成政治秩序的觀念--兼論容忍與自由。政治秩序與多元社會:社會思想論叢。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安梧(1996)。「絕地天之通」與「巴別塔」--中西宗教的一個對比切入點的展開。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臺北:文海學術思想研究發展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安梧(1996)。論儒家的宗教精神及其成聖之道:不離於生活世界的終極關懷。儒學與中國傳統社會之哲學省察:以「血緣性縱貫軸」為核心的理解與詮釋。臺北:幼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