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潘之恆及其品劇觀研究
作者:張啟豐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8
出版項: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集叢: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學術論文輯
ISBN:9789860147797
主題關鍵詞:戲曲評論明代戲曲潘之恆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4)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4
期刊論文
1.何為(1984)。論戲曲音樂的程式性。戲曲研究,1984(11),98-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建明(1986)。從《玉華堂日記》看明代上海的戲曲演出。戲曲論叢,198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江巨榮(1989)。明代"徽州腔"演劇考略。戲劇論叢,198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汪效倚(1983)。潘之恆生卒考。戲曲研究,198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路工(1961)。潘之恆--明代戲曲表演藝術評論家。戲劇報,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蔣星煜(1986)。晚明戲劇家彭天錫之生平及其表演藝術。戲劇藝術,198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龔和德(1980)。明清崑曲的舞台美術。戲曲研究,198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田仲一成、楊清發、張素精(1980)。祭祀戲劇的傳播原理。民俗曲藝,1980(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皎宏(1994)。晚明徽州商人的文化活動--以徽商族裔潘之恆為中心。九州學刊,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高友工(19940900)。中國戲曲美典初論--兼談「崑劇」。中外文學,32(4),244-2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高友工(19980600)。從「絮閣」、「驚變」、「彈詞」說起--藝術評價問題之探討。中國文哲研究通訊,8(2)=30,1-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皎宏(19931000)。晚明黃山旅游的興起。史原,19,131-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高友工(19880100)。試論中國藝術精神。九州學刊,2(2)=6,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高友工(19880400)。試論中國藝術精神。九州學刊,2(3)=7,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金文京(1999)。湯賓尹與明末商業出版。「世變與維新:晚明與晚清的文學藝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主辦 。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齊森華(1998)。試論明代家樂。明清戲曲國際研討會。臺北: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305-3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友工(1998)。中國之戲曲美典。明清戲曲國際研討會,29-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華瑋、王璦玲(1998)。明清戲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明清戲曲國際研討會。臺北市: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毛文芳(1997)。晚明閒賞美學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姜公韜(1972)。王弇州生平與著述(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芳英(1983)。明代劇學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建安(1998)。高友工「文學研究理論」架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榮修(1993)。張岱散文理論及作品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麥杰安(1996)。明代蘇常地區出版事業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惠綿(1988)。王驥德曲論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明理(1989)。「晚明文人」型態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巧楣(1989)。晚明蘇州繪畫(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鄭閏(1994)。金瓶梅和屠隆。上海市: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世華(1997)。富甲一方的徽商。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梁辰魚、吳書蔭(1998)。梁辰魚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羅麗馨(1997)。十六、十七世紀手工業的生產發展。台北:稻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大杰(1967)。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紹虞(1991)。中國歷代文學論著精選。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藍凡(1992)。中西戲劇比較論稿。北京: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志達(1991)。明清文學史:明代卷。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庚、郭漢城(1988)。中國戲曲通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郭英德、過常寶(1996)。明人奇情。雲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漢飛(1991)。中國戲曲劇種手冊。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1985)。中國戲曲理論研究文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鼓應(199809)。莊子淺說。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隗芾、吳毓華(1992)。古典戲曲美學資料集。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謝錫恩、陳安娜(1986)。中國戲曲的藝術形式。香港:香港中文語言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1996)。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 曲藝。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蔡英俊(1982)。中國文化新論文學篇(一):抒情的境界。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振忠(1996)。明清徽商與淮揚社會變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惠綿(1998)。元明清戲曲搬演論研究--以曲牌體戲曲為範疇。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吳毓華(1994)。古代戲曲美學史。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袁震宇、劉明今(1996)。中國文學批評通史--明代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郭繼生(1986)。籠天地於形內--藝術史與藝術批評。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珍如、夏荷立、Campbell, Don(1999)。莫札特效應:音樂身心靈療法。台北:先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錢杭、承載(1998)。十七世紀江南社會生活。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學文(1997)。明清時期商業書及商人書之研究。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蕙慧(19970400)。嵇康音樂美學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熹(1994)。中國明代習俗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鄧長風(1994)。明清戲曲家考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潘之恆(1591)。鸞嘯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潘之恆。鸞嘯集總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潘之恆。蒹葭館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潘之恆。白榆社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潘之恆。東游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潘之恆。冶城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潘之恆。黍谷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潘之恆。涉江詩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潘之恆(1598)。金昌詩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潘之恆。三吳雜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潘之恆。黃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潘之恆。太湖泉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潘之恆。半塘小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潘之恆。宛陵二水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潘之恆。南陔六舟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潘之恆(1626)。亙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潘之恆(1629)。鸞嘯小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潘之恆(1629)。曲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潘之恆。六博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潘之恆。葉子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潘之恆。葉子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潘之恆。曲中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潘之恆。曲豔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潘之恆。曲豔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潘之恆。曲豔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潘之恆。金陵妓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潘之恆。秦淮劇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潘之恆。劇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潘之恆。廣菌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潘之恆(1602)。空同子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潘之恆(1610)。雪山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潘之恆。亙史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李贄(1984)。焚書、續焚書。台北:漢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顧起元。客座贅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沈德符(1988)。萬曆野獲編。台北:新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湯顯袓(1973)。湯顯祖集。台北:洪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湯賓尹。睡庵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名山勝概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張岱(1982)。陶庵夢憶。台北:臺灣開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錢謙益(1961)。列朝詩傳小集。台北: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牛若麟(1642)。吳縣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徽州府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岩鎮志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歙縣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胡忌、劉致中(1986)。崑劇發展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青木正兒、王古魯(1996)。中國近世戲曲史。台北:臺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王安祈(1990)。明代戲曲五論--附明傳奇鉤沉集目。台北:大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周育德(1991)。湯顯袓論稿。北京:文化藝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周育德(1996)。中國戲曲文化。北京:中國友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周貽白(1986)。戲曲演唱論著輯釋。上海:上海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姜永泰(1990)。戲曲藝術節奏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姚文放(1997)。中國戲劇美學的文化闡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徐朔方(1993)。湯顯袓評傳。南京: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張庚(1986)。戲曲美學論文集。台北:丹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陳多、葉長海(1983)。王驥德曲律注釋。湖南:湖南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常靜之(1995)。中國戲曲及其音樂。台北:學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傅瑾(1995)。戲曲美學。台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傅惜華(1979)。古典戲曲聲樂論著叢編。台北:鼎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曾永義(1975)。中國古典戲劇論集。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黃芝岡、吳啟文(1992)。湯顯袓編年評傳。北京:中國戲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葉長海(1997)。中國藝術虛實論。台北:學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趙山林(1987)。安徽明清曲論選。安徽:安徽黃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毛佩琦、張自成(1994)。中國明代政治史。北京: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谷風出版社編輯部(1987)。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問題討論集續編。台北: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傅衣凌(1986)。明清商人及商業資本。台北:谷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黃仁宇(1996)。萬曆十五年。台北:食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江兆申(1977)。文徵明與蘇州畫壇。台北:故宮。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江兆申(1987)。關於唐寅的研究。台北:故宮。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朱惠良(1979)。趙左研究。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宗白華(1986)。藝境。北京: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陳鍾凡(1979)。中國文學批評史。台北:龍泉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勞思光(19871000)。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劉士文、陳奕純、袁炳昌(1994)。中國明代藝術史。北京: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高居翰、李渝(1984)。中國繪畫史。台北:雄獅美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木鐸出版社(1987)。中國文化史工具書。台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康來新(1980)。從滑稽到梨香院。台北: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謝和耐、耿昇(1997)。中國社會史。南京:江蘇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余秋雨(1983)。戲劇理論史稿。上海:上海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顧篤璜(1982)。昆劇史補論。江蘇:江蘇古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汪道昆。太函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楊蔭瀏(1988)。語言與音樂。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馬美信(19940600)。晚明文學新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唐文標(1985)。中國古代戲劇史初稿。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傅衣凌、楊國楨、陳支平(1995)。明史新編。臺北:雲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郭紹虞(1994)。中國文學批評史。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孫隆基(1993)。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台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王重民(1984)。中國善本書提要。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黃卓越(1997)。佛教與晚明文學思潮。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袁中道、錢伯城(1989)。珂雪齋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鄧長風(1997)。明清戲曲家考略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陳清輝(1993)。李卓吾生平及其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王世德(1987)。美學辭典。台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陸萼庭(1980)。崑劇演出史稿。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唐力行(199707)。商人與中國近世社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嚴明(1992)。中國名妓藝術史。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石守謙(1996)。風格與世變--中國繪畫史論集。臺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陳多、葉長海(1987)。中國歷代劇論選注。湖南:湖南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楊蔭瀏(1985)。中國古代音樂史稿。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鄭振鐸、王雲五、傅緯平(1992)。中國俗文學史。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蘇立文、曾堉、王寶蓮(1985)。中國藝術史。臺北:南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俞為民(1993)。明清傳奇考論。臺北市: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葉長海(1993)。曲律與曲學。台北:學海。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中國戲劇研究院(1982)。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曾永義(1997)。細說戲曲。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傅衣凌(1986)。明代江南市民經濟初探。台北:谷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陳榮捷(1992)。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解。台北:學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上海藝術研究所、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分會(1996)。中國戲曲曲藝詞典。上海:上海辭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雄獅圖書(1989)。中國美術辭典。台北:雄獅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齊森華、陳多、葉長海(1997)。中國前學大辭典。浙江:浙江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蕭國亮(1996)。中國娼妓史。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趙山林(1990)。中國戲曲觀眾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錢南揚(1982)。戲文概論。台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高宇(1985)。古典戲曲導演學論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敏澤(1987)。中國美學思想史。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宗白華(1987)。美從何處尋。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周明初(1997)。晚明士人心態及文學個案。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廖可斌(1994)。復古派與明代文學思潮。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余英時(1996)。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滕守堯(1997)。藝術社會學描述。臺北:生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郭英德(1991)。明清文人傳奇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鄭傳寅(1995)。中國戲曲文化概論。志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鄭傳寅(1995)。傳統文化與古典戲曲。臺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謝柏梁(1994)。中國分類戲曲學史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吉川幸次郎、鄭清茂(1987)。元雜劇研究。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陳萬益(1988)。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李澤厚(1986)。美的歷程。元山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蘇國榮(1987)。中國劇詩美學風格。臺北:丹青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葉長海(1993)。中國戲劇學史。台北: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牛建強(1997)。明代中後期社會變遷研究。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釋聖嚴(1992)。明末佛教研究。臺北:東初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潘之恆、汪效倚(1988)。潘之恆曲話。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王安祈(1986)。明代傳奇之劇場及其藝術。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林鶴宜(19940000)。晚明戲曲劇種及聲腔研究。臺北:學海。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徐朔方(1993)。晚明曲家年譜。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韓幼德(1987)。戲曲表演美學探索。臺北:丹青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陳大康(1996)。明代商賈與世風。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何良俊(1997)。四友齋叢說。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鄭培凱(19950000)。湯顯祖與晚明文化。臺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徐復觀(1984)。中國藝術精神。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蔡毅(1989)。中國古典戲曲序跋彙編。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梁廷燦(1979)。歷代名人生卒年表。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張敬(19860000)。明清傳奇導論。臺北:華正。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余秋雨(1987)。中國戲劇文化史述。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夏寫時(1988)。論中國戲劇批評。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齊森華(1985)。曲論探勝。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袁宏道、鍾伯敬(1976)。袁中郎全集。偉文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郭繼生(1982)。中國文化新論藝術篇:美感與造形。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阿諾德.豪澤爾、居延安(1988)。藝術社會學。雅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陳學文(1991)。明清社會經濟史研究。稻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王進祥(1983)。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漢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江巨榮(1995)。古代戲曲思想藝術論。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張庚、郭漢城(1992)。中國戲曲通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路應昆(1992)。中國戲曲與社會諸色。吉林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趙山林(1995)。中國戲劇學通論。合肥:安徽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譚帆、陸煒(1993)。中國古典戲劇理論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張庚、蓋叫天(1987)。戲曲美學論文集。台北:丹青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蔡英俊、劉岱(1982)。意象的流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6.潘光旦(1991)。中國伶人血緣之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高友工(1996)。律詩美學。北美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名家十年文選。南京市:江蘇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克保(1988)。戲曲表演程式。中華戲曲。太原:山西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惠綿(1997)。潘之恆表演藝術論分析。中國戲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芳英(1982)。市井文化與抒情傳統的新結合--古典戲劇。中國文化新論文學篇二--意象的流變。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永健(1995)。關於崑山腔研究中的若干問題商兑。小説戲曲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汪效倚(1985)。潘之恆戲曲評論初探。中國藝術研究院首屆研究生《碩士學位論文集》。北京:文化藝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俞大綱(1983)。張岱的戲劇生活。戲劇縱橫談。台北:傳記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賈志剛(1989)。潘之恆文藝觀及表演理論探索。戲曲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高友工(1996)。中國抒情美學。北美中國古典文學名家研究十年文選。南京:江蘇人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曾永義(1988)。中國詩歌中的語言旋律。詩歌與戲曲。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曾永義(1988)。舊詩的體制規律及其原理。詩歌與戲曲。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曾永義(1980)。中國古典戲劇腳色概說。說俗學。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曾永義(1980)。前賢腳色論述評。說俗文學。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敬(1985)。論淨丑角色在我國古典戲曲中的重要。中國古典戲劇論集。幼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曾永義(1976)。評騭中國古典戲劇的態度和方法。說戲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