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族群記憶與臺灣客家意識的形成
作者:張維安
書刊名:思索臺灣客家研究
頁次:191-215
出版日期:2015
出版項: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出版中心
主題關鍵詞:族群記憶客家意識
學門:人類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王雯君(20050700)。從網際網路看客家想像社群的建構。資訊社會研究,9,155-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甫昌(19931200)。族群通婚的後果:省籍通婚對於族群同化的影響。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6(1),231-2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維安(20090400)。臺灣客家研究近況與展望。新竹文獻,36,6-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錦華(19970200)。多元文化主義與我國廣播政策--以臺灣原住民與客家族群為例。廣播與電視,3(1),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張維安(2002)。客家公共政策研討會論文集。客家公共政策研討會,國立清華大學 。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施政峰(2002)。客家族群與國家--多元文化主義的觀點。客家公共政策研討會,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 (會議日期: 2002/06/21-22)。新竹: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楊文山(2004)。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査研究。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幼俐(1997)。客家族群對廣電媒體之使用與滿足調查與評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自隆(2003)。臺灣客語電視節目策略分析與推廣建議。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高怡萍(2005)。徘徊於聚族與離散之間--粵東客家的族群論述與歷史記憶(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月針(2004)。媒體與文化之對話--析論客家電視臺未來發展方向(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吉洋(2007)。敘事與行動:台灣客家認同的形成(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鍾皓如(2004)。論電視新聞中客家「義民」之建構(碩士論文)。臺南藝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彥亨(2003)。客家意象之形塑:台灣客家廣播的文化再現(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羅烈師(2006)。臺灣客家之形成:以竹塹地區為核心的觀察(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姜如珮(2003)。台灣電視中之客家意象:公視「客家新聞雜誌」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徐旭曾(1992)。豐湖雜記。客家史料匯篇。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運棟(1988)。客家人。臺北:東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范振乾(2002)。存在才有希望--臺灣族群生態客家篇。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Hobsbawm, Eric J.、黃煜文(20040201)。論歷史。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維安、徐正光、羅烈師(2008)。多元族群與客家--臺灣客家運動20年。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運棟(1989)。臺灣客家人。臺北:臺原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榮洛(1991)。渡臺悲歌:臺灣的開拓與抗爭史話。臺北:臺原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羅香林(1990)。客家研究導論。臺北:南天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羅香林(1992)。客家史料彙編。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江運貴、徐漢斌(1996)。客家與臺灣。臺北:常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蕭新煌、黃世明(2001)。臺灣客家族群史:政治篇。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Braudel, Fernand、曾培耿、唐家龍(2002)。地中海史:集體的命運和總的趨勢。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明珂(2001)。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羅香林(1987)。客家源流考。臺北:世界客屬總會秘書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子堯(2003)。臺灣客家運動:文化、權力與族群菁英。台北:愛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施添福(1987)。清代在臺漢人的祖籍分布和原鄉生活方式。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台灣省文獻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甫昌(20030000)。當代臺灣社會的族群想像。臺北市:群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Connerton, Paul、納日碧力戈(2000)。社會如何記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鄭榮興(2003)。對於客家頻道戲劇及音樂節目的期許,桃園: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學謙(2003)。客家電視對語言保存之影響,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維安、張翰璧(2008)。誰的記憶?誰的神?義民在臺灣客家族群論述中的角色。轉變中的文化記憶。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維安(2008)。少數族群與主流文化:客家文化運動與族群記憶之轉移。文化自覺與文化認同:東亞視角。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忠正、林鶴玲(1996)。臺灣地區各省籍族群間的經濟差異。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臺北:明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正光(1999)。一個起點。重返美濃。臺北:辰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正光(2002)。書寫臺灣客家運動史。存在才有希望:臺灣族群生態客家篇。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承恕(1997)。布勞岱與韋伯:歷史對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的意義。史學方法論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明珂(20030000)。徘徊在漢與非漢之間:北川羌族的歷史人類學研究。國家、市場與脈絡化的族群。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其南(1984)。土著化與內地化:論清代臺灣漢人社會的發展模式。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運棟(19910000)。客家學研究導論。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客家社會與文化。臺北:正中。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Constable, Nicole(1994)。Histor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akka Identity。Ethnicity in Taiwan: So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Taipei: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