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什麼是「家」:卑南人的例子
作者:陳文德
書刊名:21世紀的家:臺灣的家何去何從?;黃應貴 (主編)
頁次:349-398
出版日期:2014
出版項:新北:群學
主題關鍵詞:家庭卑南族
學門:社會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2)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葉淑綾(20090700)。重思阿美族的年齡階級組織。東臺灣研究,13,3-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Cauquelin, Josiane(1995)。Système d'âge chez les Puyuma, Austronésiens de Taiwan。L'Homme,134,159-170。  new window
3.陳文德(20000600)。胆(月曼)阿美族的宗教變遷:以接受天主教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8,35-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文德(20111200)。文化復振?文化創造?以卡地布(知本)卑南人為例。臺東文獻,復刊17,3-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笠原政治、黃淑芬、林進星、陳文德(20090700)。臺灣卑南族的兩個祭祀。東臺灣研究,13,95-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孫秀女、孫瑞納(1999)。卑南尋根--卑南族的Misahor。原住民文化與教育通訊,4,37-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蛸島直(1997)。プユマ族の個人名。愛知學院大學人間文化研究紀要人間文化,12,87-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蛸島直(1999)。プユマ族の變名習俗。愛知學院大學人間文化研究紀要人間文化,14,109-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宋龍生(19641100)。臺東平原的卑南族調查簡報。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23/24,67-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文德(19870600)。阿美族親屬制度的再探討:以胆(月曼)部落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1,41-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文德(19850700)。光復後日本學者對阿美族的研究。思與言,23(2),4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文德(20140600)。文化產業與部落發展:以卑南族普悠瑪(南王)與卡地布(知本)為例。考古人類學刊,80,103-1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宣衛(19891000)。從歲時祭儀看宜灣阿美族傳統社會組織的互補性與階序性。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7,75-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宋龍生(19651100)。南王村卑南族的會所制度。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25/26,112-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蛸島直(1999)。プユマ族カサウマカン村有力カルマハン。愛知學院大學文學部紀要,29,85-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蛸島直(2000)。プユマ族カサウマカン村有力カルマハン。愛知學院大學文學部紀要,30,149-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蛸島直(2001)。ブユマ族カサヴマカン族村有力カルマハン。愛知學院大學文學部紀要,31,101-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蛸島直(2001)。ブユマ族のカルマハンと知識:系統の認識機構を中心に。臺灣原住民研究,6,179-2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喬健(19720900)。卑南族呂家社祖家制度的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4,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文德(19891000)。'年'的跨越:試論南王卑南族大獵祭的社會文化意義。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7,53-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文德(19991200)。「親屬」到底是什麼?--一個卑南族聚落的例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7,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文德(19900600)。胆(月曼)阿美族年齡組制度的研究與意義。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8,105-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衞惠林、陳奇祿、何廷瑞(19540500)。臺東縣卑南鄉南王村民族學調查簡報。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3,14-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頌恩(20041200)。卡地布青年會部落教育的理念與實踐。東臺灣研究,9,143-1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葉淑綾(2012)。跨地家園的營造:從海岸阿美族的研究出發。「什麼是家?」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2012年7月3、4、5日)。臺北南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文德(2013)。名制與社會生活:卑南人的例子。第一屆卑南學學術研討會(專題演講),臺東縣卑南族自治事務促進發展協會主辦 (會議日期: 11月9日)。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Ye, Shu-Ling(2009)。The Encompassing Kinship System of the Austronesian-speaking Amis of Taiwan: Continuity and Change(博士論文)。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Canberra。  new window
2.簡鳳儀(2004)。台東縣海線地區阿美族國小學童父親意象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利錦鴻(2012)。當你、我成為「我們」--當代拉勞蘭部落青年會所(cakal)的認同實踐(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欣芸(2010)。原鄉部落社工專業實踐經驗--以台灣東部Pinaski部落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麗珍(2001)。初鹿「卑南」人的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瑋寧(2000)。人、家屋與親屬:以Taromak魯凱人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芳誠(2009)。穿梭現代與過去以都蘭部落為例談阿美族年齡組織Pakalungay的文化重建(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葉淑綾(2001)。母親意象與同胞意理--一個海岸阿美部落家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金長驊(2009)。農村再生計畫與原住民部落:下賓朗部落的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一飛(2012)。東排灣的男子會所(palakuwan)與社會階序--以Tjavualji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孫大川(2007)。BaLiwakes跨時代傳唱的部落音符--卑南族音樂靈魂陸森寶。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豪勳、陳光榮(1994)。卑南族神話故事集錦。臺東:臺東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hepherd, John Robert(1995)。Marriage and Mandatory Abortion among the 17th-Century Siraya。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  new window
4.河野喜六、余萬居、許木柱、黃智慧(2000)。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二卷:阿美族、卑南族。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小川尚義、淺井惠倫(1935)。原語による臺灣高砂族傳說集。東京:臺北帝國大學語言學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移川子之藏、馬淵東一、宮本延人、楊南郡(2011)。臺灣原住民族系統所屬之研究。臺北:南天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胡傳(1960)。臺東州探訪冊。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文德(20010000)。臺東縣史:卑南族篇。臺東:臺東縣政府。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Godelier, Maurice(2009)。In and Out of the West: Reconstructing Anthropology。Charlottesville: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new window
10.Strathern, Andrew、Stewart, Pamela J.(2011)。Kinship in Action: Self and Group。Boston:Prentice Hall。  new window
11.黃應貴(2012)。「文明」之路。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文德(2010)。卑南族。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董恕明(20120000)。Ina傳唱的音符:Pinaski部落變遷中的女性(1980-1995)。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許功明、柯惠(1994)。排灣族古樓村的祭儀與文化。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Mabuchi, Toichi(1976)。Optional Cult Group Affiliation among the Puyuma and the Miyako Islanders。Ancestors。The Hague:Mouton。  new window
2.陳文德(1987)。卑南族的傳統社會文化與人權現況:一個聚落的分析。臺灣土著的傳統社會文化與人權現況。臺北:大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Yanagisako, Sylvia Junko、Collier, Jane Fishburne(1987)。Toward a Unified Analysis of Gender and Kinship。Gender and Kinship: Essays Toward a Unified Analysis。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王勁之(2012)。南王系卑南人的誕生與再生。繁衍、祈福與保護:亞洲的背兒帶文化。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建成(2012)。從接生布到拼布:當代東臺灣原住民藝術家母子親緣創作的生命傳承與美感經驗。繁衍、祈福與保護:亞洲的背兒帶文化。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文德(2009)。卑南人的家。卑南族的家與植物(人文篇)。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Bloch, Maurice(2006)。Teknonymy and the Evocation of the "Social" Among the Zafimaniry of Madagascar。The Anthropology of Names and Nam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8.Harris, O.(1984)。Households as Natural Units。Of Marriage and the Market: Women's Subordination Internationally and Its Lessons。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new window
9.陳文德(19990000)。起源、老人和歷史:以一個卑南族聚落對發祥地的爭議為例。時間、歷史與記憶。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文德(20110000)。人群互動與族群的構成:卑南族karuma(H)an研究的意義。族群、歷史與地域社會:施添福教授榮退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蔣斌、李靜怡(19950000)。北部排灣族家屋的空間結構與意義。空間、力與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文德(20100000)。巫與力:南王卑南人的例子。臺灣原住民巫師與儀式展演。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文德(20040000)。衣飾與族群認同:以南王卑南人的織與繡為例。物與物質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Collier, Jane Fishburne、Rosaldo, Michelle Zimbalist、Yanagisako, Sylvia Junko(1982)。Is There a Family? New Anthropological Views。Rethinking the Family: Some Feminist Questions。New York, NY:Longman。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