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嵇康與郭象「名教與自然」思想之比較研究
作者:李建興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ee Chien Hsing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黎惟東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6
主題關鍵詞:嵇康郭象名教自然魏晉玄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1
在魏晉玄學史上,嵇康與郭象分別為「竹林時期」與「永嘉時期」的代表性人物,本論文旨在探索、比較二者有關玄學主題「名教與自然」的思想;依序從時代背景、立論目的、語詞意涵、實質內容、理論得失及影響等層面,研討和對照二者的理論系統,並釐清二者之間傳承遞嬗的關係。
魏晉「名教與自然」問題,源自於玄學家對漢末以降名教危機的反省,而提出改革現實世界的理想,同時也關涉著儒道二家思想的調和。此一主題由「正始時期」王弼的貴無論奠定理論基礎和規模,嵇康前期原本也致力於名教與自然的結合,後來由於對司馬氏政權操縱下的異化、虛偽現實的反抗,遂轉變態度而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此可視為王弼「崇本息末」思想的一種片面發展和深化,典型地反映了正始以後、魏晉禪代之際知識份子的心路歷程。嵇康將自身艱困的處境以及對苦難人生的深沉存在感受,融入他的玄學思維中,以其心目中自始至終不曾放棄的、真實自然的名教理想為依據,憤慨地批判現實虛偽的名教,以率真適性的姿態,為自己身處的荒謬時代留下見證。而面對西晉動盪局勢的郭象之玄學任務,則在於綜合總結當時兩種偏離玄學主題而片面發展的的思想,亦即嵇康自然論所主張現實是必須超越的,與裴頠崇有論所主張現實是不能超越的,力圖將這兩個相互矛盾對立的命題予以辯證地統一,從而完成調和名教與自然的理論。郭象獨化論體系從本體論上證明自然就是名教,名教就是自然;超越的玄冥之境不在名教之外,就在名教之中。他所謂「內聖外王之道」,乃是通過至人逍遙無待的主體觀照,而臻於仕與隱、山林與廟堂、名教與自然為一,萬物各各自爾獨化的境界。郭象高妙的哲學理想為玄學發展再創新局,但在實踐的意義上則較顯薄弱。
嵇康所倡「越名教而任自然」,雖因對現實激憤而偏離玄學調和名教與自然的主軸,但是他追求性靈自由及自然美感的生命精神和境界,卻深深觸動了那個苦難時代中憂患徬徨的士人心靈,刻劃出高雅脫俗的魏晉風度與神采。而郭象則是繼嵇康之後,真正能立足於「任自然」的思想基礎之上,對名教社會的價值給予合理肯定的玄學家;他從嵇康的「越名任心」、「越名教而任自然」,進一步推展到「任性逍遙」、「獨化於玄冥之境」,將嵇康所苦心尋覓的、超乎現實的彼岸世界,重新又拉回此岸的人間世界。
參考書目

壹、原典

1. 樓宇烈校釋,《老子周易王弼注校釋》,臺北市:華正書局有限公司,民國72
年9月初版
2.郭慶藩輯,《莊子集釋》,(臺北市:華正書局,民國76年8月版
3.嚴靈峰編輯,《無求備齋易經集成》,共195冊,臺北市:成文出版社有限公
司,民國65年臺1版
4.魯迅輯校,《嵇康集》,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4年7月港版
5.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7月北京第
1版第1次印刷
6.崔富章注譯,《新譯嵇中散集》,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7
年5月初版
7.陳伯君校注,《阮籍集校注》,北京市:中華書局,1987年10月版,2004年
6月重印
8.楊勇著,《世說新語校箋》〈修訂本〉,上下冊,臺北市:正文書局有限公司,
民國89年5月第一版
9.楊家駱主編,班固等著,《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共5冊,臺北市:鼎文
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5年10月6版
10.楊家駱主編,范曄等著,《新校本後漢書并附編十三種》,共6冊,臺北市:
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0年4月4版
11. 陳壽撰,裴松之注,《三國志‧魏書》,共3冊,臺北市:鼎文書局股份有限
公司,民國63年10月初版
12. 楊家駱主編,房玄齡等著,《新校本晉書并附編六種》,共6冊,臺北市:鼎
文書局,民國67年11月再版
13. 袁宏著,《後漢紀》,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60年10
月臺一版
14.周振甫譯注,《文心雕龍》,臺北市: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1
年4月初版
15.王冬珍等校注,《新編管子》,上下冊,臺北市:國立編譯館,民國91年2
月初版
16.張素貞校注,《新編韓非子》,上下冊,臺北市:國立編譯館,民國90年3
月初版
17.張湛注,《列子》,臺北縣:藝文印書館,民國64年9月3版
18.朱永嘉等注譯,《新譯呂氏春秋》,上下冊,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84年8月初版
19.賴炎元註譯,《春秋繁露今註今譯》,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73年5月初版
20.陳鐵凡著,《孝經學源流》,臺北市:國立編譯館,民國75年7月初版
21.陳飛龍註譯,《抱朴子外篇今註今譯》,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
司,民國91年1月初版1刷
22.李昉著,《太平御覽》,臺北市:大化出版社,未著出版年月
23.皇侃疏,《論語集解義疏》,上下冊,臺北市:廣文書局有限公司,民國80年
9月再版
24.王夫之著,《船山全書》,共16冊,長沙市:嶽麓書社,1998年11月第1版
第2次印刷
25. 趙翼著,《二十二史剳記》,臺北市:洪氏出版社,民國67年10月再版
26.黃汝成撰,《日知錄集釋》,臺北市:國泰文化事業公司,民國69年1月初版

貳、專書

1. 王叔岷著,《莊學管窺》,臺北縣:藝文印書館,民國67年3月出版
2. 王叔岷著,《郭象莊子注校記》,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國
82年景印一版
3. 王邦雄等著,《中國哲學史(上)》,臺北市:里仁書局,民國94年9月修訂1new window

4. 王葆玹著,《玄學通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5年4月初
版1刷
5. 王曉毅著,《嵇康評傳》,南寧市:廣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第2
次印刷
6.丘為君著,《自然與名教──漢晉思想的轉折》,臺北市:木鐸出版社,民國
70年8月版
7. 孔繁著,《魏晉玄談》,瀋陽市:遼寧教育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
8. 田文棠著,《魏晉三大思潮論稿》,西安市:陜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9. 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發展史(魏晉南北朝)》,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98
年5月重印版
10. 牟宗三著,《才性與玄理》,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國72年8月修訂6

11. 沈清松著,《現代哲學論衡》,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5new window
年10月初版
12.沈清松著,《對比、外推與交談》,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11月初版1刷
13.沈清松主編,《中國人的價值觀──人文學觀點》,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
限公司,1994年8月再版一刷
14. 余敦康著,《魏晉玄學史》,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
第一刷
15. 余敦康著,《何晏王弼玄學新探》,濟南市:齊魯書社,1991年版
16. 余英時著,《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國73年2月再版
17. 何啟民著,《竹林七賢研究》,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國73年2月4版
18. 何啟民等著,《中國歷代思想家(六)》,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
公司,民國89年8月更新版第2次印刷
19. 李玲珠著,《魏晉新文化運動:自然思潮》,臺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new window
2004年4月初版1刷
20. 林麗真著,《王弼》,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7年7月初版
21. 周大興著,《自然‧名教‧因果:東晉玄學論集》,臺北市:中研院文哲所,new window
2004年11月初版
22. 侯外廬等著,《中國思想通史》,共6冊,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23. 唐君毅著,《哲學概論》,上下冊,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國74年10月
全集校訂版
24. 唐君毅著,《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國75年
年10月全集校訂版
25.唐長孺著,《魏晉南北朝史論叢〈外一種〉》,石家莊市: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1月第1版第2次印刷
26.唐翼明著,《魏晉清談》,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1年7月
初版2刷
27. 袁保新著,《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臺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
80年9月初版
28. 莊萬壽著,《嵇康研究及年譜》,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國79年10月初

29. 莊耀郎著,《郭象玄學》,臺北市:里仁書局,民國91年8月第一次修訂2new window

30. 徐斌著,《魏晉玄學新論》,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31. 高齡芬著,《王弼老學之研究》,臺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81年1
月初版
32. 孫良水著,《阮籍審美思想研究》,臺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年7new window
月1刷
33. 陳寅恪著,《金明館叢稿初編》,收錄於《陳寅恪先生文集》,共5冊,臺北
市:里仁書局,民國70年3月版
34. 陳麗桂等著,《中國歷代思想家》(五),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
公司,民國1999年2月更新版第1次印刷
35. 馮友蘭著,《中國哲學史新編》,共7冊,臺北市: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
公司,民國80年12月初版
36. 章太炎著,《章太炎全集》,上海市: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7. 許抗生等著,《魏晉玄學史》,西安市,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
38. 葉海煙著,《老莊哲學新論》,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9年10月初版2刷
39. 張岱年著,《中國古典哲學概念範疇要論》,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9年第一版
40. 張蓓蓓著,《中古學術論略》,臺北市:大安出版社,民國80年5月第一版
九次印行
41. 張蕙慧著,《嵇康音樂美學思想探究》,臺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new window
年1月增訂2版1刷
42. 黃建中編著,《比較倫理學》,臺北市:正中書局,民國86年11月臺初版第
43. 郭梨華著,《王弼之自然與名教》,臺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84new window
年12月初版
44. 康中乾著,《有無之辨──魏晉玄學本體思想再解讀》,北京市:新華出版社,
2003年5月第1版第1刷
45. 湯用彤著,《魏晉玄學論稿》,收錄於《魏晉思想甲編五種》,臺北市:里仁
書局,民國73年1月版
46. 湯一介著,《郭象》,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8年1月初版
47. 傅偉勳著,《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哲學與與宗教」一集》,臺北市:東
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5年6月初版
48. 曾春海著,《竹林玄學的典範──嵇康》,臺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民
國89年3月初版
49. 曾春海著,《兩漢魏晉哲學史》,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1new window
月初版1刷
50. 萬繩楠著,《魏晉南北朝文化史》,臺北市:知書房出版社,2002年3月初版
第2刷
51. 萬繩楠整理,《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臺北市:知書房出版社,2003
年12月初版第3刷
52. 景蜀慧著,《魏晉詩人與政治》,臺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4
月初版2刷
53. 楊儒賓、黃俊傑編,《中國古代思維方式探索》,臺北市:正中書局,民國85new window
年11月臺初版
54. 楊儒賓著,《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1993new window
年3月1版
55. 趙稟文著,《閑閑老人滏水文集》,上海市: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湘潭袁氏
藏汲古閣精寫本,未著出版年月
56. 蔡忠道著,《魏晉儒道互補之研究》,臺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new window
年6月初版1刷
57. 蔡振豐著,《魏晉名士與玄學清談》,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86年8月初版
58. 魯迅著,《而已集》,臺北市:風雲時代出版社,民國78年初版
59. 錢穆著,《國學概論》,(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6年
10月臺14版)
60. 錢穆著,《莊老通辨》,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0年12月初

61. 錢穆著,《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三)》,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82年12月4版
62. 錢穆著,《中國思想史》,臺北市:蘭臺出版社,民國90年2月版
63. 劉汝霖著,《漢晉學術編年》,上下冊,臺北市:長安出版社,民國68年10
月臺一版
64. 戴璉璋著,《玄智、玄理與文化發展》,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民國91年3月初版
65. 謝大寧著,《歷史的嵇康與玄學的嵇康──從玄學史看嵇康思想的兩個側new window
面》,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6年12月初版
66. 羅宗強著,《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1年11
月初版
67.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著,范揚、張企泰譯,《法哲學原理》,北京市:
商務印書館,1996年8月北京第6次印刷

參、學術論文

1. 余敦康著,〈從《莊子》到郭象《莊子注》〉,《哲學與文化》,第21卷第8期,new window
1994年8月出版
2. 岑溢成著,〈嵇康的思維方式與魏晉玄學〉,《鵝湖學誌》,第9期,1992年12new window
月出版
3.李美燕著,〈「從聲無哀樂論」探析嵇康的「和聲」義〉,《鵝湖月刊》,總號第
309期,2001年3月出版
4. 周紹賢著,〈清談亡晉問題之商榷〉,《大陸雜誌》,14卷,11期
5. 周大興著,〈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釋私論的道德超越論〉,《鵝湖月刊》,new window
第17卷,第5期,1991年11月
6.周大興著,〈樂廣「名教中自有樂地」的玄學意義〉,《哲學與文化》,第21
卷第7期,1994年7月
7.周博裕著,〈「自然與名教,自由與道德」衝突之可能化解與超越〉,《鵝湖月
刊》,第31卷,6期,2005年12月
8.吳甿著,〈言意之辨與魏晉名理(七):嵇康「聲心異軌」論及其音樂美學〉,
《鵝湖月刊》,總號第124期,1985年10月
9. 胡紹軍著,〈魏晉玄學研究三十年〉,《國內哲學動態》, 1985年11、12期
10. 陳榮灼著,〈王弼與郭象玄學想之異同〉,《東海學報》,33卷,1992年6月new window
11. 陳明著,〈六朝玄音遠 誰似解人歸──大陸玄學研究四十年的回顧與反思〉,
收錄於《書目季刊》,第27卷第2期,1993年9月
12.葉海煙著,〈「比較」作為一種方法對當代中國哲學的意義〉,收錄於《第一屆
比較哲學研討會論文集》,南華管理學院哲學研究所發行,民國87年1月出

13.黃錦鋐著,〈關於莊子向秀注與郭象注〉,《淡江學報》,第9期,民國59年
11月出版
14.張節末著,〈聲無哀樂──嵇康的音樂理論體系〉,《中國文化月刊》,第148
期,2001年3月
15. 湯用彤著,〈嵇康阮籍之學〉,《中國文化》,第2期,1990年6月
16. 曾春海著,〈魏晉「自然」與「名教」之爭探義〉,收錄於《國立政治大學學
報》,第61期,民國79年6月
17.曾春海著,〈探嵇康的《養生論》及其人生價值觀〉,《哲學與文化》,第18
卷第1期,1991年1月
18.曾春海著,〈嵇康的生命才情及其生命觀〉,《哲學與文化》,第18卷第2、3
期,1991年2月
19.曾春海主編,《魏晉哲學專題》,《哲學與文化》,革新號第347期,2003年4

20. 楊儒賓著,〈向郭莊子注的適性說與向郭支道林對於逍遙義的爭辯〉,收錄於
《史學評論》,第九期,民國74年1月
21.廖明活著,〈莊子、郭象與支遁之逍遙觀試析〉,《鵝湖月刊》,總號第101期,
1983年11月出版
22.蕭振邦著,〈嵇康「聲無哀樂論」探究──兼解牟宗三疏〉,《鵝湖學誌》,第
31期,2003年12月出版

肆、學位論文

1. 周大興著,《魏晉玄學中「自然與名教」關係問題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哲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9年5月
2. 周大興著,《王弼玄學與魏晉名教觀念的演變》,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new window
士論文,民國84年12月
3. 李志勇著,《孟子與莊子修養論之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new window
士論文,民國79年6月
4. 邱茂波著,《從「內聖外王」論莊子哲學及其重要詮釋》,中國文化大學哲學
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92年6月
5. 黃漢青著,《莊子內篇與外雜篇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new window
文,民國81年5月
6. 陳芝賢著,《戴逵的「放達為非道論」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民國92年12月
7.蕭振邦著,《從後設美學論先秦至魏晉儒道美學規模》,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
究所博士論文,民國79年6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