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日本社會保障制度之研究―以權利救濟為中心
作者:吳震能
作者(外文):Jeng-neng Wu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所
指導教授:郝鳳鳴
李仁淼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9
主題關鍵詞:生存權社會保障權利救濟social security rightright to exis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3
憲政施行近百年的時期,國民之社會保障權利已為現代憲法所不可或缺的基本人權,亦為福祉國家的重要基盤。對於社會保障權利內涵和權利救濟等,各國因歷史背景之不同而發展有別,使得社會權的保障產生根本性的差異。然而,社會保障權利既是基本權,又明定於憲法,當具有實效的救濟機能,否則不能救濟之權利僅能說是恩惠或為反射性的法益。因之,基於有權利必有救濟的思維,對於社會保障權利的概念、法理念、權利救濟程序、保障方式等問題進行研究,援引日本的學說、制度、判例等,期以對比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的必要性、權利救濟程序,以及伴隨之司法制度改革,以求符合保障國民生存之社會權的憲法意旨。本論文以日本之社會保障權利救濟程序為研究議題具重大意義,以日本社會保障發展沿革和權利救濟經驗,來檢討現階段我國社會保障權利救濟的意義和界限,並從受社會保障國民的立場,研究如何確保我國社會保障權利的落實與保障的機制,以及司法裁判、司法改革等關連議題。申言之,社會保障權利的落實,非僅藉由實體之社會保障法制的內容而已,對於實現社會保障權利的權利救濟程序保障更不可欠缺。觀察社會保障法制的內容及擔當執行之行政機關的作為,常發生違背憲法侵害社會保障權利之情事,造成憲法所保障的社會保障權利無由實現,不得不藉由司法訴訟程序來救濟其權利,而在爭訟的過程中,經由辯論和具體妥當性的追求,力求新政策的形成,將有利未來社會保障權利的發展。
基於上述,除就日本社會保障訴訟的發展沿革、特徵和社會保障訴訟程序作內容分析,並預判未來社會保障訴訟可能的發展與障礙,據以了解社會保障訴訟可以達到的功能,以及檢討要達到此功能所需具備的客觀條件等。最終則著眼於司法制度的改革和國民社會保障權益的發展,從這兩者發展的過程觀察,未來司法制度的骨架應是植基於國民主權和權力分立的制度,以確立法的支配性,而以實現社會正義、強化擴充人權為其目標,此乃本論文主要的研究對象。
本論文之研究重點概述如下:緒論部分,敘述並確認「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主要文獻資料探討」外,並依循學術論述方式,針對應有的國內外文獻資料加以調查、蒐集及解析,篇末並將全文之研究架構與流程,以文字和流程圖方式表述。論文第二章「社會保障總論」:有關「社會保障之概念」,說明通說尚無定論,世界各國之社會保障制度均有其歷史背景、國情、風俗的差異,致使社會保障內容均不盡相同。然世界社會保障制度的充實,大都從二次世界大戰後才急速蓬勃發展。質言之,從社會保障外在形成過程觀之,甚至也包含政治、行政、財政等部份,如是,則為了確認社會保障之概念,必須考察、歸納我國及社會保障先進國家的發展歷史及現狀。
「社會保障法序說」,係有關保障國民生存權的一切社會保障制度相關聯法規的統稱。申言之,即是對於生活困難的國民,以國家之責任給予生活保障的給付等相關法制的法律體系。個別有關社會保障的法律,其內容規定社會保障給付的執行機關或給付者、受給付者、給付要件、給付內容,甚至相關連法律的法理、目的、財源、組織及其義務、權限、特定執行業務者的資格或職務、申訴管道、罰則等。其中有關共同的法理與原則,實有必要究明其真義。以上內容之論述,作為本文對社會保障制度概念之理解和對社會保障法制體系之基本認識。此外,「日本社會保障制度」,乃關於日本社會保障制度以概略而系統的說明。論述之目的,在於對日本社會保障制度現狀有綜合性理解,以社會保障先進國日本如何力圖追求國民生活的安定、如何調和與經濟發展的關係、現階段日本社會保障制度如何持續、如何作社會基礎的整備、如何確立社會保障制度等,以作為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運行的重要參考。
「日本社會保障權利救濟之課題」,則針對社會保障權利救濟之課題和訴訟對象亦應擴大到所有相關的受給付者、利用者、被保險人、一般國民、行政機關、服務機構,醫療機構、地方自治單位等。更證諸國民有關社會保障法制之請求權或社會保障受給權,乃基於國民之行使社會保障權利且需使其能具體實現。準此,主動請求是必要的,在多數場合受保障者須主動提出申請,或是事後補上申請書類,透過社會保障制度的規定,而達到保障國民生活之目的。因此,為使社會保障制度的內容能更充實發展,有個別需要之國民的權利行使是不可缺少。然而,期待社會保障法上權利的保障及權利行使的適當正確,制度上之種種條件的設定及有關的社會因素,甚至國民的想法和知識的理解,均為應考量的問題點。即使透過法律所認可的權利,請求程序的規定繁瑣、說明不充足,以及行使權利之種種主客觀的條件的存在與否,甚至個人對於權利意識的理解及積極態度,都是影響社會保障權利之實現的重要因素,蓋國民個人之權利意識與社會整體的權利意識是密不可分。
「日本社會保障權利救濟之程序議題」,乃說明社會保障權利無法由單一硬性的制度來保障,有必要建構一個複數、多重的權利保障體系且權利主體得有自由選擇的可能性,且各制度間有互相連結關係。質言之,尊重權利主體自由意志選擇其欲適用的權利救濟制度。如有以裁判為核心的訴訟程序如訴願制度、司法裁判制度以及屬於權利保護制度如諮商制度、福利服務利用援助事業、成年人監護制度、不滿抱怨處理制度、評鑑監督制度等對社會保障權利有實質效益的制度的分析說明。並對於日本社會保險各制度(健康保險、國民健康保險、厚生年金保險、國民年金保險、勞災保險、雇用保險、長期照護保險)、社會救助等權利救濟程序中,從請求、駁回請求、訴願、再訴願、提起行政訴訟等流程,包括其適用法條、審查機關、審查期間等相關規定,略加說明。最後在社會保障權利救濟,審判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部分爭議,從提起訴訟的時點和審判的過程,對於實現國民社會保障的權利造成影響,本篇試圖探究某些具體問題及尋求解決之道。
綜上所述,社會保障基本概念和實質程序保障規範外,以「日本社會保障權利救濟之訴訟議題」有關醫療、年金、生活保護等方面訴訟之爭點、課題和個案具體內容的敘述,作為我國社會保障法制研究之啟發,並試圖用以為我國法制修正的論述依據。最後以「結論與建議」,作為全篇文末總結研究心得。社會保障權利救濟的發展和行政訴訟程序有著密切關係,然而,權利救濟以國家或行政機關為訴訟對造,多數情況比起請求社會權利保障須耗費更多的勞力、時間、費用。若因社會保障法制體系的不完備,及幾乎可能的證據資料均掌握在國家或行政機關手中,致使原告有舉證上之困難,甚至國家或行政機關擁有能支配理論和實務的立法裁量和行政裁量權,要突破並非易事,復加上長期訴訟過程中原告死亡的訴訟繼承問題,原告有訴訟被撤銷的壓力,致使律師不樂意接受社會保障訴訟之委任,抑或法官亦因不熟悉社會保障法制而全盤接受被告之國家或行政機關的主張等可能的疑慮。基此,社會保障權利救濟之司法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即足以說明。我國面臨社會經濟狀況的變化、高齡化、少子化的人口結構轉型,人民生活意識的改變,社會保障所需費用負擔的增加,21世紀的社會保障法制的構築與權利救濟關連課題,將是今後十數年間重要的焦點。從而,本章最後歸結提出關於社會保障權利救濟的司法制度改革之芻議,包括司法審判制度整備、訴訟外救濟程序和權利保護制度的引介適用、協助權利人的相關援助組織設置等,以及對我國社會保障權利實現之未來展望和可能研究議題,作為全文歸結。
A study of Japanese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 Centered on Right Relief
Abstract
Almost a hundred years of governing under the constitution, the social security rights have become an essential in modern constitution component and the foundation for a the welfare of a nation. Due to each country’s own historical backgrounds, different countries developed their own structure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However, social security is a basic human right guarantee by the constitution. It should provide for practical relief functions, or it can become twisted into something that might be construed as kindness or a reflective act. Based on the idea that relief must accompany rights, the questions of social security right’s ideal, law, right relief procedure, and protection method are studied. By referencing Japan’s studies, procedures and precedents, it is hoped that they will show the absolut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our country’s social security system, right relief procedure and the associated laws to meet the constitutional ideal of protecting our citizens’ social righ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aning and boundaries of current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right relief based on Japan’s development. Furthermore, this paper presents a citizen’s view on how to ensure the protection of social security, precedents, and law reforms.
The fulfillment of social security is not only based on content of the actual social security act, it also needs to reflect the practical, social security’s right relief procedure.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social security act and the actions of the executing governmental branch, many incidents occurred that are unconstitutional. Resolving them requires legal proceedings to protect the relief right. In these proceedings, from debating on the practical and wholeness new policies are formed that will benefit futur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al security system.
Based on development of Japan’s social protection’s legal development, special features, and social protection’s legal proceeding’s content analysis, a forecast of possibl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obstacles of social protection’s legal proceedings to understand social protection’s legal proceedings possible function and discuss the essential objective conditions. Lastly by observing the evolving legal struc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itizens’ social security right, future foundation of the legal structur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goals of actual social justice, expanding and stiffing human rights – This is the main target of this study.
The focuse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First chapter describes and verifies not only “Research Motivation and Purpose,” “Research Boundaries and Methods,” “Literature Review,” but also follows research method to collect and analyz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es by establishing the structure of this paper with words and flowcharts. In chapter two entitled “Introduction to Social Security”, the concept of social security has not been solidified. Societies all over the world each have their own historical background, national heritage,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thus various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had evolved. Most of the advancement in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move forward explosively after World War II. Frankly, from observing the formation of social security including political, executive, and financial influences – in order to ensure the ideal of social security for our nation, the developmental history of other advanced countries must be referenced.
“Social Security Act” represents the repertoire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that guarantee a citizen’s rights. In other words, it consists of all the laws that regulate how to provide for the invalid and the needy in order to fulfill the nation’s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the rights of its citizens. Individual acts in social security consist of laws that specify the executive offices, payer, payee, payment requirements, and payment content. It even ties to associated legislation’s jurisprudence, objective, financial source, organization, responsibility, power, limits, and the qualifications and tasks of special operation companies. The associated jurisprudence and principles must be studied to understand their true meanings. The above discussions introduce the basic concept of social security and the legislative regulation.
“Japan’s Social Security Act,” The purpose of this discussion is to present an overall picture of the curren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Japan. By studying how an advance country like Japan deals with promoting and protecting the welfare of its citizens consistently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social security, our nation can reference it to develop our own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troduction to China and Japan’s Social Security Rights Relief System,” points out that social security rights relief cannot be implemented based on rigid regulations. There must be multiple repeating rights relief system to choose from and each system must be interrelated. Therefore respecting individual rights and freedom of choice is applicable to the rights relief procedure. If there is judicial based appeal process such as judicial regulation and belonging rights regulations such as consultative process, benefit services using assistant enterprise, adult guardian regulation, complaint processing regulation, evaluation overseer regulation, then they will provide real and measurable benefits to the social security rights.
Secondly, this chapter explains the various social insurance regulatory structures (health insurance, citizen health insurance,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social assistance and rights relief procedures including request, request denied, appeal, appeal denied, Second appeal, Administrative Lawsuit, applicable regulations, evaluation agencies and evolution period. Thirdly this chapter includes the related flowcharts and discussed possible scenarios of cases of social security rights relief national payment. Lastly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development of social security and attempts to pinpoint future social security rights relief incidents.
Social Security Right Relief discusses the following: Modern litigation not only can settle disputes but also can expand to form political policy. Using social security rights relief might well be spearheading this trend because it’s meaning extend the limited judicial precedent can expand to utilize, and even use Japan’s right Furthermore the should also expand to all the stakeholder including、insured、average citizen、administrative agencies、service agencies,medical facility, and local government. The purpose of Social security is to provide for health and secure life, However, due to the problems of the poor, the expanding payee, boundaries and content, the single insurer structure is no longer feasible. As the society begins to evolve more rights are recognized and the their protection level increased.
The citizen’s social security request right or social security relief right is a basic right and need to be assured. Thus active request is necessary. In most situations the client needs to initiate the request or submitted the necessary documents afterwards. With these social security regulations the rights of citizen to life can be protected. Therefore in order to further develop the social security regulations the rights of the special individual should be addressed. However for social security legislation to be applied correctly elements such as establishment of conditions, social causes and citizen’s thoughts and knowledge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s the correct execution of the social security includes the boundary of legislation, the tediousness of the request, inadequate documentation, right application, and even individual understanding of rights and attitude. Therefore the citizen’s believe in rights and societal believe in rights are interlaced. Lastly in this chapter attempts to find the solution possible problems during judicial proceedings involving social security right relief.
“Legislation Reform of Social Security Rights Relief” the citizens’ hope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can quickly, justly and efficiently provide for rights relief. In the 21st Century Social Security should be base on judicial process to construct the system expected by the citizens. Thus the social security legislative process should employed knowledgeable committee based system to fortify social security related cases as to quickly create the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In the future of social security legislative systems need to be to the point, quick and provide actual relief. Due to the increase specific social security technical cases of, cases, and social security appeal special cour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xecution of judgments and fortify the judicial process needs additional research. Furthermore, the court proceedings and lawyer has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They are the heart of the judicial system. To lower the court cost, increase civil law assistant, law service windows need to be used, increase utility of court usage, breakage relief actualize, and need to provide multiple method of solving problems, out of court settlement procedures (ADR) are also important topics. Base on our country’s constitution’s power separation and check, the judicial branch need to fulfill it’s function because it need to search for ways to fortified the judicial branch’s check on executive branch.
The Conclusion and Recommendations Chapter present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security rights relief is deeply depending on the administrative judicial procedure, however rights relief cases has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as the defendant and in most situations requires much more costly than requesting for social right protection. A complication in social protection structure is that the governmental agencies holds most of the evident in a case, therefore it is hard for the plaintiff to make a case. Furthermore the governmental agencies can control legislation and perform administrative orders; it is difficult to break through. In long-term cases the death of the plaintiff may occur and inheritance problems can cause the plaintiff to dismiss the case. These reasons discourage lawyers to accept cases involving social protection.,Also the judge might not be familiar with social protection act and take the side of the government.
Based on the above, there is s need to reform the judicial procedure for social protection rights relief. Our nation is facing changing economic conditions, aging population, low birth rate, and higher cost of social protection. The social protection legislation’s structure and rights relief of the 21st Century will be an important focus in the next decades.
However, this Chapter’s last conclusion presents recommended items in social protection rights relief’s judicial structure reform including judicial judging structure preparation, non judicial relief procedure and application of rights advocate procedure, assistive rights person’s related organizations creation and our national forecast on social protection rights realization.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依作者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一)書籍
1、大須賀明,林浩譯,生存權論,元照,2001。
2、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下),五南圖書, 2000年12月。
3、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救濟、行政處罰、地方立法,元照,2000年。
4、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命令、行政處罰及行政爭訟制度之比較研究,元照,2001年。
5、江亮演、洪德旋、林顯宗、孫碧霞編著,社會福利與行政,五南圖書,2002。
6、江亮演,社會安全制度,五南圖書, 1990。
7、李建良,憲法理論與實踐(二),1版,學林文化, 2000年。
8、李惠宗,行政法要義,五南圖書,二版一刷,2002 年10 月。
9、 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二版第一刷,2004 年9 月。
10、李震山等著,當代公法理論…翁岳生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月旦法學,1993年5月。
11、李震山,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為中心,元照,2005年。
12、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初版,元照, 2000。
13、李念祖,司法者的憲法,五南圖書,2000。
14、李念祖,憲法原理與基本人權概論,初版,三民書局,2002。
15、李光廷,健康保險制度—日、德、法、荷的經驗與啟示,頁9-11,巨流圖書,2006。
16、李惠宗,憲法要義,敦煌書局, 2002年7月。
17、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三民書局,2003年。
18、吳庚,行政爭訟法論,修訂第三版,三民書局,2005。
19、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2005年8月九版。
20、邱聯恭,司法之現代化與程序法,著者自版,1992年4月初版。
21、阿部照哉、池田政章、初宿正典、戶松秀典編著,周宗憲譯,憲法(下)―基本人權篇,元照, 2001。
22、阿部照哉、池田政章、初宿正典、戶松秀典編著,周宗憲譯,憲法(下)―基本人權篇,元照, 2001。
23、周怡君,鍾秉正,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初版1刷,洪葉文化,2007。
24、林萬億,我國憲法與社會權的實踐,收錄於蘇永欽(編),部門憲法,元照,2006年。
25、林明鏘主編,行政法實務與理論,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研究中心叢書,公法研究中心(1),元照,2003年3月。
26、林騰鷂,行政訴訟法,三民書局,2004年6月。
27、林石猛,行政訴訟類型之理論與實務,學林文化,2004年6月。
28、柯木興,社會保險,中國社會保險學會,2002年修訂版。
29、施慧玲,家庭、法律、福利國家,收錄於施慧玲(編),家庭、法律、福利國家現代親屬法論文集,元照,2001年。
30、夏曉鵑,全球化下台灣的移民╱移工問題,收錄於瞿海源、張苙雲(編),台灣的社會問題2005,巨流圖書,2005年。
31、翁岳生編,行政訴訟法逐條釋義,五南圖書,2003年5月初版二刷。
32、翁岳生編,行政法(上)(下),元照,2006年10月,三版。
33、郝鳳鳴,社會法-新學林分科六法,新學林,2008年。
34、郝鳳鳴,社會法(社會保障法講義),再版,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及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教材,自版,2007年7月。
35、郝鳳鳴,勞工及公務人員退休法(社會保障法講義),初版,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及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教材,自版,2007年3月。
36、許慶雄,社會權論,眾文圖書公司,1991年。
37、許志雄,憲法上之個人尊嚴原理,憲法之基礎理論,稻禾,1992。
38、郭明政,社會安全制度與社會法,翰蘆,1997年。
39、郭明政,年金制度及其法律規範,自版,1999年。
40、郭明政,社會憲法—社會安全制度的憲法規範,收錄於蘇永欽(編),部門憲法,元照,2006年。
41、張自強、郭介恆,訴願法釋義與實務,瑞興圖書,2002年。
42、張文郁,權利與救濟-以行政訴訟為中心,初版,元照,2005。
43、陳慈陽,基本權核心理論之實證化及其難題,憲法學基礎理論(一),二版,翰蘆,2007年。
44、陳向明,社會科學質的研究,五南圖書,2004年。
45、陳英鈐,憲政民主與人權,學林文化,2004年1月。
46、陳敏,行政法總論,三民書局,2004年11月四版。
47、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下冊),元照,2002年7月五版。
48、黃煌雄、趙昌平、呂溪木調查,我國社會福利制度總體檢調查報告,監察院,2002。
49、葛克昌,國家與社會二元論及其憲法意義,收錄於葛克昌(編),國家學與國家法-社會國、租稅國與法治國理念,月旦法學,1996年。
50、蔡志方,行政救濟法新論,二版,元照,2001年8月。
51、蔡志方,訴願法與訴願法程序解說,一版二刷,正典,2003年3月。
52、蔡志芳,行政救濟與行政法學(五),正典,2004年9月。
53、蔡維音,社會國之法理基礎,正典,2001年。
54、蕭文生,組織與救濟觀點論基本權利之保障,自版,2000年。
55、謝榮堂編篡,社會法規彙編,二版,元照,2006。
56、鍾秉正,社會保險法論,三民書局,2006。
57、蘇永欽,我國憲法中的家庭,收錄於蘇永欽(編),部門憲法,元照,2006年。
58、蘇嘉宏,洪榮彬合著,行政法概要—行政救濟法,永然文化,1999年。



(二)單篇論文
1、內政部,全國社會福利會議議題一社會福利政策之回顧與展望分組報告,內政部編印,2002年。
2、吳信華,基本權利的體系思考,月旦法學教室第9期,2003。
3、吳信華,人民聲請釋憲之窮盡救濟途徑與補充性原則,月旦法學,22期,2004年。
4、吳庚,基本權的三重性質,收於《司法院大法官釋憲50週年紀念論文集》,司法院大法官秘書處,1998年。
5、 吳庚,行政訴訟制度之初步檢討,《法官協會雜誌》,1卷1期,1999年6月。
6、 吳庚,行政訴訟中各類訴訟之關係,《法令月刊》,49卷11期,1998年11月。new window
7、 吳肖琪等,日本長期照護現況,長期照護雜誌,4卷2期,長期照護雜誌社,2000年12月。
8、 吳震能,日本社會保障訴訟制度淺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25期,2008年。new window
9、 吳震能,社會救助法修正芻議-論補充性原則,東海大學法學研究,30期,2009年6月。new window
10、李建良譯,基本權利之保護義務,政大法學評論第58期,1997年。
11、吳旭洲,漫談弱勢人權之法律維護,律師雜誌,第三二一期,2006。
12、李建良譯(Christian Starck),基本權利之保護義務,政大法學評論58期,政大,1997年12月。
13、李建良,外國人權利保障的理念與實務,台灣本土法學,第48期, 2003。
14、李建良,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收於氏著《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學林文化,1999年。
15、李建良,論基本權利的位階秩序與司法審查標準,載於第三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二),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1年。
16、李建良,2001年度行政法實務見解回顧,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8期,2002年9月。
17、李震山,程序基本權,《月旦法學教室》,第19 期,2004年5月。
18、李震山,論憲政改革與基本權利保障,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十八期,2005。
19、李震山,基本權利之衝突,收於《月旦法學教室3:公法學篇》,元照,2002年。
20、李光廷,以台灣的家庭價值觀看─日本介護保險制度成立的背景與條件,人口學刊22期,2001年10月。
21、李念祖,論我國憲法上外國人基本人權之平等保障適格,憲政時代,第二七卷第一期, 2001。
22、李仁淼,生存權的法性質,月旦法學教室,第70期,2008年8月。
23、林俊言,論受益權面向的生存權---以大法官解釋為中心,載於《軍法專刊》,第47卷第8期,2001年。

24、林俊言,論受益權面向的生存權---以大法官解釋為中心,軍法專刊,第47卷第8期,2001年。
25、林明鏘,論警職法第28條之權限概括條款與補充性原則,警察法學,5期,2006年。
26、林素鳳譯,日本行政爭訟實務現況與改革方向,植根11卷2期,植根雜誌社,1995年2月。
27、林素鳳,日本現行行政訴訟制度之特色與實務現狀,警大法學論叢第四輯,1999年3月。
28、林素鳳,概論日本現行行政訴訟制度,收錄於司法院印行,行政訴訟論文彙編第二輯,1999年6月。
29、林素鳳,日本行政訴訟法制之革新,收錄於司法院印行,行政訴訟制度相關論文彙編第四輯,2005年12月。
30、林明昕,行政訴訟法上之實體裁判要件(二),法學講座,2002年7月。
31、林明昕,暫時權利保護程序之實體裁判要件(一),法學講座,2002年6月。
32、林明昕,訴願程序中停止執行之管轄機關,法學講座,2004年3月。
33、林明昕,行政爭訟上停止執行之實體審查標準,收錄於湯德宗、劉淑範主編,2005年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出版,2006年12月。
34、林明昕,論行政訴訟法上之執行(不)停止原則,公法學的開拓線-理論、實務與體系之建構,元照,2006年9月。

35、林重魁,釋論日本行政救濟制度─兼述我國行政救濟制度缺失(二),刊載於:中興法學,第36期,1993年9月。
36、施慧玲,民法親屬編之理想家庭圖像—從建構保障制度到寬容多元價值,月旦法學,第十七期,2007。
37、郝鳳鳴,我國社會法之現況與展望,輔仁法學第15期,1996年。
38、郝鳳鳴,社會法之性質及其於法體系中之定位,載於《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10期,2003年。
39、郝鳳鳴,社會法學門研究之展望,月旦法學,第一百期,2003年。
40、郝鳳鳴,我國社會法之現況與展望,輔仁法學,15期,輔大,1997年6月。
41、孫建忠、宋家慧,我國社會救助制度發展之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報告,1999年。
42、孫健忠,親屬責任與社會救助,社區發展季刊103期,2003年。
43、孫迺翌,親屬法與社會法的交錯領域-一個教學構想的嘗試,台灣本土法學,89期,2006年。
44、孫迺翊,憲法解釋與社會保險之建構—以社會保險相互性關係為中心,台大法學論叢,第三十五卷第六期,2006。
45、馬心韻,行政處分停止執行問題探討,公務人員月刊,第88期,2003年10月。
46、莊秀美,日本社會福利體系再造,社區發展季刊,第九十八期,2002年。
47、莊秀美,日本的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社區發展季刊,92期,社區發展雜誌社,2000年12月。
48、莊秀美,高齡社會的老人長期照護對策:以日本的公共介護保險法為例,東吳社會工作學報6期,東吳,2000年3月。
49、許宗力,基本權利第六講:基本權的保障與限制(上),載於《月旦法學教室》,第11期,2003年。
50、許啟義,日本行政資訊公開法,法學叢刊46卷2期,法學叢刊雜誌社,2001年4月。
51、許義寶,論驅逐出國處分之停止執行,警學叢刊,第三十五卷第六期,2005年5。
52、郭明政,社會法治國的司法建構-第六屆大法官會議有關社會安全法制解釋之分析,憲政時代,第33卷第2期,2007年10月。
53、郭明政,台灣社會安全政策與法制之回顧與展望,收於《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基礎法學篇》,學林文化,2002年。
54、郭明政,社會法之概念、範疇與體系─以德國法制為例之比較觀察,政大法學評論58期,政大,1996年12月。
55、陳新民,論社會基本權利,收於氏著《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5版,元照,1999年。
56、陳愛娥,警察法上的補充性原則,月旦法學,83期,2002年。
57、陳愛娥,大法官對全民健康保險法制的合憲性討論─評釋字第四七二、第四七三號解釋的解釋風格,台灣本土法學25期,學林文化,2001年8月。

58、陳愛娥,立法者對訴訟制度的形成自由與訴訟權的制度保障核心,《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8期,2001年1月。
59、陳英鈐,論撤銷訴訟之暫時權利保護,收錄於葛克昌、林明鏘主編行政法實務與理論(一),2003年3月初版。
60、陳清秀,因應訴願新制度行政程序法施行之訴願審理實務問題,收於台北市政府訴願審議委員會編,訴願專論選輯─訴願專論系列之二,2002年。
61、陳慈陽,訴願法修正後相關問題之探討,臺灣行政法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臺灣行政法學會主編,2001年。
62、張桐銳,補充性原則與社會政策,收錄於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公法學篇(一),2002年。
63、張桐銳,法律與社會政策作為社會福利國模型之建構性觀點,思與言,第四四卷第三期,2006。
64、張文郁,社會弱勢者訴訟權之保障,《輔仁法學》,20期,2000年12月。
65、章瑞卿,日本憲法訴訟之基本理論(上)─介紹日本司法為保障人權做寧靜革命經過─,軍法專刊46卷10期,軍法專刊雜誌社,2000年10月。
66、詹振榮,補充性原則,月旦法學,12期,2003年。
67、雷文玫,低收入社會救助給付與設籍限制之違憲審查—Saenz v. Roe一案判決之分析,歐美研究,第三十三卷第三期,2003。
68、劉玉中,文書提出命令作為證據收集制度運用之落實,玄奘法律學報第四期,2005年12月。
69、劉得寬,成年監護法之檢討與改革,政大法學評論62期,政大,1999年12月。
70、劉宗德,憲法解釋與訴訟權之保障-以行政訴訟為中心,司法院大法官九十三年度學術研討會(下冊),2004年,司法院發行。
71、鄭麗珍,親屬互助原則與社會救助審查──以女性單親家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30期,2000年。
72、鄭正忠,司法權之意涵、特質與發展趨勢(一),載司法周刊,第九九四期,第二版,2000年8月。
73、蔡茂寅,社會法之概念、體系與範疇─以日本法為例之比較觀察,政大法學評論58期,政大,1996年12月。
74、蔡茂寅,停止執行決定之競合問題,月旦法學,77期,2001年10月。
75、蔡志方,析論訴願新制施行後之部分新增程序相關問題─再審、訴願參加及停止執行,收於台北市政府訴願審議委員會編,訴願專論選輯─訴願新制專論系列之一,2002年。
76、蔡維音,社會福利制度之基礎理念及結構─以德國法制為中心,月旦法學28期,月旦法學,1997年9月。
77、蔡維音,專業行政領域之授權立法─評釋字第五二四號解釋,月旦法學74期,月旦法學,2001年7月。
78、蔡維音,社會救助家庭成員之認定,月旦法學,第五十八期,2007。
79、蔡維音,消失的外籍配偶,月旦法學,第六十四期,2008。
80、蔡秀卿,日本國民健康保險法制上權限劃分與費用負擔,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五十一期,2002。
81、鄧學仁,日本之新成年監護制度,警大法學論集5期,桃園:警大,2000年3月。
82、鍾秉正,論社會法之生存權保障功能-以社會救助制度為例,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54期,2004年。
83、鍾秉正,從敬老福利生活津貼看社會促進制度,玄奘法律學報,第一期,2004年。
84、鍾秉正,從國家責任理論看水土保持義務-試以社會法學理為討論中心,月旦法學,127期,2005年。
85、謝榮堂,社會行政救濟與行政訴訟之主要類型解析-以我國行政訴訟法與德國社會法院法為中心,華岡法粹35卷,2006年。
86、薛承泰 杜慈容,家庭變遷與社會救助政策─以臺北市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14期,2006年。new window
87、謝榮堂,社會行政救濟與行政訴訟之主要類型解析-以我國行政訴訟法與德國社會法院法為中心,華岡法粹,35期,2006年。
88、謝榮堂,社會行政法概論之一,華岡法粹,32期,2004年。

(三) 學位論文
1.王寶鋒,憲法上訴訟權之研究—以我國大法官解釋為中心,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2.朱健文,論租稅行政爭訟之暫時權利保護程序─以德國法為中心,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3.宋健弘,訴訟權之研究─以行政救濟制度為中心,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4.邱基峻,環境保護作為憲法基本權之研究,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5.林俊廷,社會福利行政之裁量統制─以受給權保護為中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六月。
6.林石猛,行政訴訟類型之理論與實務,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7.周宗憲,憲法上人民最低生存權的性質與司法保障,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8.康春田,論行政訴訟法上停止執行之審查標準,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9.陳世明,行政法上停止執行制度之研究,警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10.陸敏清,日本照護保險法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11.楊政憲,社會基本權之研究─以德國法為借鏡,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12.蔡志方,從權利保護功能之強化,論我國行政訴訟制度應有之取向,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1988年。


(四) 研討會
1.田中 滋,日本公共介護保險未來展望,收錄於《日本公共介護保險制度施行現況及未來展望》研討會,衛生署,2001年4月。
2.石本忠義,日本介護保險制度設計,收錄於《日本公共介護保險制度施行現況及未來展望》研討會,衛生署,2001年4月。
3.矢野 聰,日本介護保險制度概要,收錄於《日本公共介護保險制度施行現況及未來展望》研討會,衛生署,2001年4月。
4.朱澤民、周麗芳、鄭清霞、梁正德,老年長期照護財務經費估算,收錄於《長期照護財務問題─各國經驗及台灣前景》研討會,國家衛生研究院,1999年9月。
5.吳凱勳,日本介護保險制度及財務規劃,收錄於《長期照護財務問題:各國經驗及台灣前景》研討會,國家衛生研究院,1999年9月。
6.李光廷,日本的介護保險與福利事業民營化對市民生活的影響,收錄於《民主政治與社會福利》研討會,嘉義:社會福利學會,2002年4月。
7.李光廷,日本泡沫經濟後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收錄於《全球化與社會福利》研討會,台中:靜宜大學,2001年4月。
8.孫迺翊,社會救助與親屬間扶養義務之關連性—更多的協助等於更多的獨立或更多的依賴,收錄於教育部法學教育教學研究創新計畫辦公室主辦,法學跨領域教學研究工作坊研習手冊法律與政策,2008年6月。
9.葛揚漢、朱文惠、任儀梅、邱奕婷,多元文化視野的社會政策之探討—以台灣外籍配偶相關研究及政策為例,收錄於台灣社會福利學會主辦,2006台灣社會福利學會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社會不均與社會實踐:健康、教育、就業、所得,2006年5月。
10.蔡維音,年金制度之法律關係及其權利救濟,收錄於《年金制度及其法律規範》研討會,政治大學,1998年11月。

(五) 政府出版品
1.王金陵,我國行政救濟制度研究,司法研究年報第十九輯第十六篇,司法院,1999年6月。
2.司法院行政訴訟及懲戒廳編,行政訴訟論文彙編第一輯,司法院秘書處,1998年5月。
3.司法院行政訴訟及懲戒廳編,行政訴訟論文彙編第二輯,司法院秘書處,1999年6月。
4.台北市訴願會編,訴願新制專論暨研討會實錄,2001年10月。
5.東海法律系、台灣省訴願委員會編,訴願業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8年11月。

二、日文部分(依作者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一)書籍
1、久塚純一,比較福祉論,早稲田大学出版部,1999年。
2、久塚純一•山田省三編,社会保障法解体新書,初版第一刷,法律文化社,2005年。
3、小川政亮,社会保障権,自冶体研究社,1989年。
4、小川政亮,社會福祉事業法,第四版,ミネルウア書房株式会社,1994年。
5、小川政亮著作集編集委員會編,小川政亮著作集7-社會保障權と裁判,大月書店,2007年10月。
6、小沼正,貧窮-その測定と生活保護,第二版,東京大學出版社,1981年。
7、大橋洋一,行政規則の法理と實態,有斐閣,1989年。
8、大石剛一郎,權利保護の意味と目的,福利オンフズマン研究会編,中央法規出版,2000年
9、下井康史,行政訴訟の実務,行政訴訟実務研究会,第一法 規 ,2006年。
10、片居木英人,社会福祉における人権と法,第三版,一橋出版株式会社,2001年。
11、木村敦,社会保障 論点・解説・展望,第二版一刷,学文社,2008年4月。
12、木村敦,社会保障 論点・解説・展望,第二版一刷,学文社,2008年4月。

13、木佐茂男,日本の司法改革の成果と課題,本林徹、石塚章夫、大出良知編市民の司法をめざして(宮本康昭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日本評論社),2006年2月。
14、木佐茂男,人間の尊厳と司法権,日本評論社,1990年3月。
15、井上英夫,高野範城,実務社會保障法講義,第一刷,民事法研究會,2007年。
16、井上英夫、高野範城編,実務社會保障法講義,第一刷,民事法研究會,2007年4月。
17、中垣陽子,社会保障を問いなおすー年金•医療•少子化,初版第一刷,筑摩書房,2005年。
18、日本社会保障法学会編,講座社会保障法,第一巻,21世紀の社会保障法,初版第一刷,法律文化社,2001年。
19、日本社会保障法学会編,講座社会保障法,第二巻,所得保障法,初版第二刷,法律文化社,2003年。
20、日本社会保障法学会編,講座社会保障法,第六巻,社会保障法の関連領域―拡大と発展,初版第一刷,法律文化社,2001年。
21、日本社会保障法学会編,講座社会保障法 第一巻 21世紀の社会保障法,法律文化社,2001年。
22、日本社会保障法学会編,講座社会保障法,第六巻,社会保障法の関連領域―拡大と発展,法律文化社,2001年。
23、古賀昭典編著,現代公的扶助法論,新版,法律文化社,1997年。
24、田中成明,現代社会と裁判,弘文堂,1996年。
25、加藤智章等4名,社会保障法,初版,有斐閣株式会社,2001年。
26、宇賀克也,行政法概說Ⅱ行政救濟法,有斐閣,2006年。
27、宇賀克也,改正行政事件訴訟法〔補訂版〕,青林書院,2006年。
28、西尾祐吾•清水浩一,社会福祉士•介護福祉士養成講座―公的扶助論,相川書房株式会社,1991年。
29、西村健一郎、岩村正彥、菊池馨実編,社會保障法,初版第一刷,有斐閣,2005年9月。
30、足立正樹,各国の社会保障,京都,法律文化社,2003年。
31、尾藤廣喜、木下秀雄、中川健太郎編著,誰も書かなかった生活保護法,法律文化社,1991年。
32、佐藤泰正•徳田克己編著,社会福祉研究の課題と方法,初版,田研出版株式会社,2001年。
33、佐藤幸治,憲法(現法律學講座 第三版),日本,青林書院,1995年。
34、芝池義一,行政救濟法講義,第三版,有斐閣,2006年。
35、阿部和光 石橋敏郎編著,市民社会と社会保障法,第二版,嵯峨野書院,2004年。
36、阿部和光 石橋敏郎編著,市民社会と社会保障法,第二版,嵯峨野書院,2004年。
37、岩村正彦 菊池馨実編著,目で見る社会保障法教材,第三版,有斐閣株式会社,2004年。
38、河合幸尾,公的扶助の権利―権利発展の歴史,豊かさのなかの貧困と公的扶助,法律文化社,1994年。
39、河合幸尾,公的扶助の権利―権利発展の歴史-豊かさのなかの貧困と公的扶助,法律文化社,1994年。
40、河野正輝,生活保護法の総論的課題,社会保障法第7号,1993年。
41、河野正輝等3名編著,新現代社会保障法入門,初版,法律文化社株式会社,2000年。
42、河野正輝,社會福祉的權利構造,有斐閣株式会社,1991年。
43、荒木誠之,社会保障法読本,新版補訂,有斐閣株式会社,2000年。
44、高藤昭,外国人と社会保障法,東京,明石書店,2001年。
45、高藤昭,社会保障法の基本原理と構造,法政大学出版局,1994年。
46、高木光、常剛孝好、橋本博之、櫻井敬子,行政救濟法,有斐閣,2006年。
47、峰島厚,権利保障の運動の成果と課題,全障研研究推進委員会編障害者の人権と発達,全国障害者問題研究会出版部,2007年8月。
48、桑原洋子,社会福祉法要說,東京,有斐閣,三版,2001年。
49、清正寛•良永彌太郎編著,論点 社会保障法,第二版,中央経済社,2000年。
50、堀勝洋,現代社会保障•社会福祉の基本問題,ミネルウア書房,1997年。

51、堀勝洋,社会保障法総論,第二版第一刷,東京大学出版会,2004年。
52、堀勝洋,社会保障・社会福祉の原理・法・政策,初版一刷,ミネルウ書房,2009年4月。
53、堀勝洋,社会保障法総論,第二版第一刷,東京大学出版会,2004年。
54、堀勝洋、岩志和一郎編,高齢者の法律相談,有斐閣,2005年。
55、桶口陽一,憲法(改訂版),創文社,日本,1998年。
56、将司洋子,貧困.不平等と社会福祉,有斐閣,1997年。
57、椋野美智子•田中耕太郎,はじめての社会保障,第三版,有斐閣,2005年。
58、菊池馨実,社会保障の法理念,有斐閣,2000年。
59、塩野宏,行政法Ⅱ,有斐閣,1999年。
60、新井章,体験的憲法裁判史,現代史出版社,1978年。
61、遠藤昇三,人間の尊厳の原理と社会保障法,法律文化社株式会社,1991年。
62、遠藤昇三,人間の尊厳の原理と社会保障法,法律文化社,1991年。
63、豊田保等4名編著,福祉社会の最前線 その現状と課題,初版,相川書房,2001年。
64、佐藤泰正、德田克已,社會福祉研究の課題と方法,田研出版,2001年5月。
65、籠山京,公的扶助論(社會福祉選書6),光生館,1988年。
(二)單篇論文
1、大野�琱茩式A司法制度改革―裁判員制度を中心に―,法の支配,136号,2005年1月。
2、大出良知,新世紀司法改革の到達点,法政研究71巻3号,2005年2月。
3、川嶋四郎,民事司法制度改革の行方,法政研究71巻3号,2005年2月。
4、片岡昇、西村健一郎著,生活保障の権利,社会保障法講座Ⅰ 社会保障の思想と理論,総合労働研究所,1980年。
5、山本忠,社会保障裁判運動と権利論,法律時報,日本評論社,1月号,2008年。
6、山本忠,障害者の権利擁護施策の動向と課題,障害者問題研究,28卷,4号,2001年2月。
7、井上英夫,日本国憲法50年と社会保障の権利,法の科学第27号,1998年。
8、井上英夫,介護保険と住民参加,ゆたかなくらし,2000年。
9、太田匡彦,生活保障受給権の基本権保障,法教242号,2000年。
10、太田匡彦,生活保障受給権の基本権保障,法教第242号,2000。
11、中川善之助,親族的扶養義務の本質(一)-改正案の批評,新報38卷6号,2001年。
12、司法改革,市民のための司法をめざして,日弁連司法改革実現本部編,日本評論社,2005年2月。
13、司法改革,市民のための司法をめざして,日弁連司法改革実現本部編,日本評論社,2005年2月。
14、田中孝男,行政不服審査法改正の意義と課題-自治体の行政実務から,自治研究,84巻4号(2008年4月号),2008年4月。
15、加藤智章,平成18年改正法に基づく保険者の変容, ジュリスト, 1327号 ,2007年。
16、石倉康次,構造改革のもとでの社会福祉法人のあり方,保育情報,368号,2007年7月。
17、池田辰夫,「デジタル型法整備支援かアナログ型法整備支援か ― レギスタン広場の風に当たれば ―」,ICD NEWS 第17号,2004年9月 。
18、李仁淼,台湾における生存権と国民年金法-憲法学の視点がら台湾国民年金法の問題点を考える-,北大法学論集,第59巻,第4号,2008年。
19、芝田英昭,社会保障改革の現局面と運動の課題,『月刊全労連』全国労働組合総連合,82号,2003年11月。
20、松村直道, 介護保険サービスの現状と改革の課題,松村直道, 自治権いばらき,第 77号, 2005年1月。
21、岩村正彦, 高齢化社会と法(1)(2), 法学教室317号、318号,2007年。
22、特集 司法制度改革の展望,都市問題研究58巻4号,2006年4月。

23、桑原洋子,生活保護の不正受給と詐欺罪,社會保障判例百選(第二版) NO.113,有斐閣,1991年。
24、桑原洋子,長期療養中の妻の居住地-藤木訴訟,社會保障判例百選(第三版)NO.153,有斐閣,2000年。
25、峰島厚,障害者自立支援法と障害者の人権保障,人権21調査と研究,191号,2007年12月。
26、特集 司法制度改革の展望,都市問題研究58巻4号,2006年4月。
27、笛木俊一,生活保護制度の歷史的推移に関する覚書-生存權原理と補充性原則の對抗関係の視點から,社會福祉研究66号,1996年。
28、笠木映里,地方分権と社会保障政策の今後―今次分権改革の動向と論点整理,ジュリスト,1361号,2008年7月。
29、笠木映里,療養費支給の対象(30事件),社会保障判例百選〔第4版〕,2008年5月。
30、笠木映里,混合診療(31事件),社会保障判例百選〔第4版〕,2008年5月。
31、笠木映里,生活保護受給者の保有する貯蓄等を収入認定の対象とする処分の違法性-福岡市中嶋学資保険訴訟(最高裁判決)(最三小判平16・3・16),ジュリスト,1290号,2005年6月。
32、菊池馨実著,介護保険制度と利用者の権利擁護,季刊社会保障研究,第36巻,第2号,2000年。
33、新連載 司法制度改革の成果と今後の展望,第1回,司法制度改革の背景と理念卅佐藤幸治 法律のひろば58巻3号,2005年3月 。
34、新連載 司法制度改革の成果と今後の展望,第1回,司法制度改革の背景と理念卅佐藤幸治 法律のひろば58巻3号,2005年3月 。
35、稲森公嘉,社会保険における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週刊社 会保障2402号,2006年10月。

(三)期刊•雑誌
1.中央社會保障推進協議會編集,社會保障,隔月刊,第411期,あけび書房,2007年。
2.中央社會保障推進協議會編集,社會保障,隔月刊,第411期,あけび書房,2007年。
3.生活保護の動向編集委員會編,生活保護の動向,平成20年版,中央法規出版株式會社,2008年5月。
4.行政法判例百選Ⅱ,第5版,有斐閣,2006年。
5.行政法判例百選Ⅱ,第5版,有斐閣,2006年。
6.社会保障判例百選,別冊ジュリスト,153號,第三版,有斐閣,2000年5月。
7.社会保障研究(季報)国立社会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
8.社会保障法,第16号,日本社会保障法学会編,法律文化社,2001年5月

9.社会保障法,第17号,日本社会保障法学会編,法律文化社,2002年5月。
10.社会保障法,第18号,日本社会保障法学会編,法律文化社,2003年5月。
11.社会保障法,第19号,介護保険と福祉契約,日本社会保障法学会編,法律文化社,2004年5月。
12.社会保障法,第20号,年金改革とグローバリゼーション,日本社会保障法学会編,法律文化社,2005年5月。
13.社会保障法,第21号,ホームレス施策と社会保険の現代的課題,日本社会保障法学会編,法律文化社,2006年5月。
14.社会保障法,第22号,自立を問う社会保障の将来像,日本社会保障法学会編,法律文化社,2007年5月。
15.社会保障法,第23号,次世代育成を支える社会保障,日本社会保障法学会編,法律文化社,2008年5月。
16.囯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編,社會保障統計年報,平成20年版,法研株式會社,2008年4月。
17.厚生省 厚生白書―社会保障と国民生活―,ぎょうせい,2008年。
18.健康保險組合連合会編,社會保障年鑑,2008年版,東洋経済新報社,2008年6月。
19.ジュリスト 社会保障判例百選,第四版,191号,有斐閣,2008年5月。
20.コンパクト福祉関連法規集,2005年版,久美株式會社,2005年。
(四)網頁
1.日本全国生活保護裁判連絡会第11回縂會基調報告http://www7.ocn.ne.jp/~seiho/Versammlung/2005Bericht.htm(最後瀏覽日:2008/4/9)。
2.日本國民生活中心網頁http://www.kokusen.go.jp/adr/index.html,
(最後瀏覽日:2008/3/29)。
3.日本司法支援中心網頁http://www.houterasu.or.jp/service/,
(最後瀏覽日:2008/4/8)。
4.松谷訴訟資料
http://homepage1.nifty.com/hkr/simin/,
(最後瀏覽日:2008/4/8)。
5.日本生活保護裁判連絡会網頁http://www7.ocn.ne.jp/~seiho/Entwurf.html
(最後瀏覽日2008/3/19)
6.全日本牽手育成會
http://www.ikuseikai-japan.jp/。
(最後瀏覽日期:2009/7/7)
7.東京都「多摩療護園」
http://www.tamaryogo.jp/sub1.html。
(最後瀏覽日期:2009/7/7)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