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俞樾《春秋》經傳研究
作者:蕭淑惠
校院名稱: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林文欽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4
主題關鍵詞:俞樾清代春秋經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23
俞樾,生于清宣宗道光元年(1821),卒於清德宗光緒三十二年(1907),歷經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位皇帝,更是經歷晚清末年外患頻仍、內亂時作、新舊交替的時代,也是中外文化相互交流與撞擊的時代。俞樾一生與晚清紛擾不安的時代相伴隨,政治上永不敘用的打擊,反而促成俞樾殫心埋首於講學與著書中,不僅在學術上有豐富的著作,也使得俞樾成為晚清學術史上重要代表作家。
俞樾一生著作豐碩,張舜徽《清人文集別錄》中評論:「著書最多者,無逾于樾。」張舜徽稱讚俞樾是晚清時期著作最多的學者,但細數其研治與特色,有關經學的研究佔有絕大多數。尤其是《春秋》經傳方面,從早期的專以訓詁校勘研究,一直到後期所倡導雖多以《公羊》思想為主,然而對於典籍文字的校讎正誤,亦未因此而拋棄不用,可見俞樾對於學術的主張,並非僅專守一家之言與專門之法,反而是兼容並蓄的融合運用,我們可以看到俞樾從一個儒家傳統文人的角色出發,到最後力圖儒家學術的保存與發揮。
俞樾在研治《春秋》經傳的過程中,為求掌握《春秋》經傳的正確,在校勘過程中雖頗有創獲,卻也有疑之太過、以己意說經的缺陷;此外,面對時代的遞變,曲園卻無視於西學的優異,仍堅持中國傳統學術,如此漠視西學與曲園兼容並蓄的治學態度大相逕庭。這些缺點,瑕不掩瑜,無法抹滅俞樾在晚清學術上的貢獻與地位。
一、經部
(晉)杜 預:《春秋釋例》,臺灣中華書局,1970年11月
(唐)陸德明撰、(清)盧文弨校:《抱經堂本經典釋文》,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0年2月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陸德明音義:《尚書注疏》,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漢)毛 亨傳、鄭 玄箋、(唐)孔穎達疏、陸德明音義:《毛詩注疏》,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漢)鄭 玄注、(唐)賈公彥疏、陸德明音義:《周禮注疏》,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漢)鄭 玄注、(唐)賈公彥疏、陸德明音義:《儀禮注疏》,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漢)鄭 玄注、(唐)孔穎達疏、陸德明音義:《禮記注疏》,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元)趙 汸:《春秋師說》,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周)公羊高撰、(漢)何 休解詁、(唐)徐 彥疏、陸德明音義:《春秋公羊傳注疏》,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周)穀梁赤、(晉)范 寧集解、(唐)楊士勛疏、陸德明音義:《春秋穀梁傳注疏》,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周)左丘明傳、(晉)杜 預注、(唐)孔穎達疏、陸德明音義:《春秋左傳注疏》,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魏)何 晏集解、(唐)陸德明音義、(宋)邢 昺疏:《論語注疏》,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漢)趙 岐注、(宋)孫 奭疏:《孟子注疏》,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晉)郭 璞注、(宋)邢 昺疏、(唐)陸德明音義:《爾雅注疏》,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梁)顧野王撰、(唐)孫 強增補、(宋)陳彭年等重修:《重修玉篇》,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朱 熹:《詩經集傳》,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陸 粲:《左傳附註》,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馮時可:《左氏釋》,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顧炎武:《左傳杜解補正》,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惠 棟:《春秋左傳補註》,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舊題丁 度等奉敕纂:《集韻》,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段玉裁:《周禮漢讀考》,收錄於《皇清經解三禮類彙編》,臺北 藝文印書館,1986年
(清)沈 彤:《春秋左傳小疏》,收錄於《皇清經解春秋類彙編》,臺北 藝文印書館,1986年
(清)阮 元:《春秋左傳注疏校勘記》,收錄於《皇清經解春秋類彙編》,臺北 藝文印書館,1986年
(清)阮 元:《春秋公羊傳注疏校勘記》,收錄於《皇清經解春秋類彙編》,臺北 藝文印書館,1986年
(清)阮 元:《春秋穀梁傳注疏校勘記》,收錄於《皇清經解春秋類彙編》,臺北 藝文印書館,1986年
(清)齊召南:《春秋左傳注疏校勘記》,收錄於《皇清經解春秋類彙編》,臺北 藝文印書館,1986年
(清)錢大昕:《潛研堂文集》,收錄於《皇清經解春秋類彙編》,臺北 藝文印書館,1986年
(清)柳興恩:《穀梁大義述》,收錄於《續經解春秋類彙編》,臺北 藝文印書館,1986年
(清)鍾文烝:《春秋穀梁經傳補注》,收錄於《續經解春秋類彙編》,臺北 藝文印書館,1986年
(清)李富孫:《春秋左傳異文釋》,收錄於《重編本皇清經解續編春秋類》,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年不詳
(清)李富孫:《春秋穀梁傳異文釋》,收錄於《重編本皇清經解續編春秋類》,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年不詳
(春秋)左丘明著、(晉)杜預集解、(日本)竹添光鴻會箋:《左傳會箋》,天工書局,1988年9月
(晉)杜 預:《春秋經傳集解》,臺北 新興書局,1990年8月
(宋)陳彭年等重修、林尹校訂:《新校正切宋本廣韻》,台北 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10月
(明)傅 遜:《左傳註解辨誤》,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段玉裁:《春秋左氏古經》,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武 億:《群經義證》,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焦 循:《春秋左傳補疏》,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朱駿聲:《春秋三家異文覈》,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劉逢祿:《春秋公羊經何氏釋例》,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劉逢祿:《公羊春秋何休解詁箋》,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劉逢祿:《左氏春秋考證》,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劉逢祿:《穀梁廢疾申何》,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王念孫:《廣雅疏證》,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阮 元:《十三經注疏校勘記》,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劉文淇、劉毓崧、劉壽曾撰:《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東漢)劉 熙撰、(清)畢 沅疏證、王先謙補:《釋名疏證補》,北京 中華書局,2008年6月第一版
(清)孔廣森著、崔冠華校:《春秋公羊傳通義》,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第一版
(二)史部
(北宋)歐陽脩、宋 祁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新唐書》,鼎文書局,1981年元月三版
(吳)韋 昭:《國語》,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漢)班 固撰、(唐)顏師古注、(清)齊召南等撰:《前漢書》,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范 曄撰、(晉)司馬彪撰志:《後漢書》,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唐)張守節:《史記正義》,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鄭 樵:《通志》,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博愛出版社,1983年9月初版
(唐)吳 兢:《貞觀政要》,收錄於《四部叢刊續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唐)杜 佑:《通典》,臺北商務印書館,1987年12月,臺一版
(清)周中孚:《鄭堂讀書記》,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宋)葉夢得:《石林燕語》,收錄於《叢書集成續編》,上海 上海書店,1994年
(清)于敏中、英廉等奉敕撰:《欽定日下舊聞考》,收錄於《文津閣四庫全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北京第一版
(三) 子部
(戰國)尉繚撰:《尉繚子》,收錄於《四部叢刊續編》,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10月臺一版
(漢)蔡 邕:《獨斷》,收錄於《四部叢刊續編》,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10月臺一版
(秦)呂不韋編、(漢)高 誘注:《呂氏春秋》,收錄於《四部備要》,臺北 中華書局,1981年
(東漢)桓 譚:《新論》,收錄於《四部備要》,中華書局,1981年
(周)墨 翟:《墨子》,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漢)王 充:《論衡》,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漢)班 固:《白虎通義》,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漢)劉 向:《說苑》,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陸 游:《老學庵筆記》,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漢)劉 向:《新序》,北京 中華書局,1985年
(清)王先謙:《莊子集解》,文津出版社,1988年7月
(清)王先謙:《荀子集解》,山東友誼出版社,1994年6月
(清)方東樹:《漢學商兌》,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王先慎:《韓非子集解》,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書版社,2002年
(清)王先慎:《韓非子集解》,藝文印書館,1983年6月
(清)孫詒讓:《墨子閒詁》,《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書版社,2002年
(四) 集部
(清)阮 元:《揅經室集》,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3月臺一版
(清)王引之:《經義述聞》,臺北 廣文書局,1971年
(漢)韓 嬰:《韓詩外傳》,收錄於《四部叢刊正編》,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清)張 鑑:《雷塘庵弟子記》,收錄於《乾嘉名儒年譜》,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83年9月
(漢)桓 寬撰、王利器校注:《鹽鐵論》,天津古籍出版社,1983年12月第一版
(清)李鴻章、吳汝綸編:《李文忠公全集》,臺北 文海出版社,1984年12月
(清)阮 元:《詁經精舍文集》,北京 中華書局,1985年
(宋)洪興祖:《楚辭補註》,台北藝文印書館,1986年12月
(清)袁 枚:《小倉山房詩文集》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3月第一版
(清)葉德輝:《書林清話》,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4月再版
(清)王先謙:《莊子集解》,文津出版社,1988年7月
(清)錢儀吉:《清碑傳合集》,上海書店,1988年
(漢)許 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 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8月
(清)張之洞:《張文襄公全集》,中國書店,1990年10月第一版
(清)戴 震:《戴震全書》,黃山書社,1995年
(清)劉師培:《劉申叔遺書》,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
(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上海書店,2000年
(明)張 燧:《千百年眼》,收錄於《明清筆記史料叢刊》,中國書店,2000年12月
(清)洪亮吉:《洪亮吉集》,北京 中華書局,2001年
(南宋)朱 熹:《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
(清)孫毓修:《中國雕版源流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2月
(清)陳 澧:《陳澧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清)俞 樾:《春在堂全書》,鳳凰出版社,2010年第1版
(清)毛奇齡:《西河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第一版
(清)李富孫:《校經廎文稿》,收錄於《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清)顧炎武:《亭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第一版
(清)王國維:《觀堂集林》,收錄於《民國叢書》,上海書店,1992年
第二類:學術著作(依出版年先後排序)
(一) 專書著作
張舜徽:《清人文集別錄》,北京 中華書局,1963年
程發軔:《春秋左氏傳地名圖考》,臺北 廣文書局,1967年new window
支偉成:《清代樸學大師列傳》,臺北 藝文印書館,1970年10月
謝剛主:〈叢書刊刻源流考〉,收錄於《中和書目論文選集》,台聯國風出版社,1974年9月
曾昭旭:《俞曲園學記》,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1971年5月
劉伯驥:《春秋會盟政治》,中華叢書編寫委員會,1977年
錢鍾書:《管錐篇》,蘭馨室書齋,1978年
杜維運、陳錦忠、黃進興編:收錄於《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臺北華世出版社,1979年new window
王力:《邏輯和語言》,《龍蟲並雕齋文集》,北京 中華書局,1982年6月北京第二次印刷
鄭振謨:《清俞曲園先生樾年譜》,臺灣商務印書館,1982年
傅隸樸:《春秋三傳比義》,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五月
章太炎:《春秋左傳讀》,學海出版社,1984年4月
(清)章學誠著、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里仁書局,1984年9月
章太炎:《章太炎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戰國)呂不韋輯、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華正書局1985年8月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洪氏出版社,1986年9月
洪興祖:《楚辭補註》,臺北 藝文印書館,1986年12月
張瑞穗:《左傳思想探微》,學海出版社,1987年1月初版
瞿同祖:《中國封建社會》,臺北 里仁書局,1987年4月初版三刷
張高評:《左傳文章義法撢微》,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8月
徐世昌等編:《清儒學案》,北京 中國書店,1990年9月第一版
林 尹:《訓詁學槩要》,臺北 正中書局,1990年10月初版
(梁)劉 勰著,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9月初版
李致忠等:《歷代刻書概況》,上海 印刷工業出版社,1991年9月第一版
陳祖武選:《晚清名儒年譜》,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1年12月
沈玉成、劉 寧:《春秋左傳學史稿》,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
陳錫勇:《宗法天命與春秋思想初探》,文津出版社,1992年8月初版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洪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5月初版
楊向奎:《清儒學案新編》,山東 齊魯書社,1994年3月
張高評:《左傳之武略》,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0月
曹 之:《中國古籍版本學》,洪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11月初版
(漢)董仲舒撰、于首奎校釋:《春秋繁露》,山東友誼出版社,1994年12月
錢 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1月臺一版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附《清代學術概論》,臺北 里仁書局,1995年2月
鄔錫非註譯:《新譯六韜讀本》,三民書局,1996年1月
汪榮祖:《史傳通說》,聯經出版社,1997年
吳連堂:《清代穀梁學》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8年
顧頡剛:《秦漢的方士與儒生》,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葉至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商鼎文化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
俞潤民、陳 喣:《德清俞氏》,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
李鳳宇:《失落的荊棘冠—俞平伯家族文化史》,長江文藝出版社,2000年
湯志鈞:《近代經學與政治》,中華書局出版社,2000年8月
(戰國)晏嬰撰、王更生校注:《新編晏子春秋》,國立編譯館,2001年6月
張麗珠:《清代義理學新貌》,里仁書局,2002年3月初版二刷new window
鮑國順:〈清代學術思想的時代意義〉,《清代學術思想論集》,高雄 復文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朱誠如主編:《清朝通史》,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2003第一版
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註》,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9月初版三刷
張大可、俞樟華:《中國文獻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
羅雄飛:《俞樾的經學研究及其思想》,北京 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12月
張 欣:《花落春仍在—俞樾和他的弟子》,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
沈長雲:《中國歷史》,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馬曉坤:《清季淳儒—俞樾傳》,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
文廷海:《清代春秋穀梁學研究》,四川 巴蜀書社,2006年12月
周雲青:《俞曲園先生年譜》,《晚清名儒年譜》,北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12月
羅炳良:《清代乾嘉歷史考證學研究》,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胡楚生:《經學研究續集》,臺灣學生書局,2007年9月new window
周遠斌:《儒家倫理與《春秋》敘事》,齊魯書社2008年8月第1版
薛正興:《王念孫、王引之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
汪學群:《清代學問的門徑》,北京 中華書局,2009年11月
謝超凡:《晚清文化視國下的俞樾及其文學著作—游心與呈藝》,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
羅軍鳳:《清代春秋左傳學研究》,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
汪啟明:《考據學論稿》,巴蜀書社,2010年6月
趙友林:《春秋三傳書法義例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
張高評:《春秋書法與左傳史筆》,里仁書局,2011年3月初版new window
張雙棣:《淮南子校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1月第二版
鄭卜五:《清代中葉經今文家之公羊學述論》,高雄 麗文圖書出版社,2005年10月
(二) 學術期刊
王世中:〈論俞樾《群經平議》《諸子平議》訓詁術語「聲轉」之運用〉,崇右學報,12期
胡楚生:〈俞樾《群經平議》中之解經方法〉,中興大學文史學報,23期,1993年3月new window
魏慈德:〈讀俞樾《儀禮平議》劄記〉,孔孟月刊,39卷1期,2000年9月new window
奚敏芳:〈俞樾《春秋左傳平議》析論〉,孔孟月刊,39卷2期,2000年10月new window
馬敘倫:〈北京大學研究所整理國學計畫〉,新教育,3卷4期
張子俠:〈蹇叔考論〉,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2卷第2期,2003年6月
黃佳駿:〈論俞樾《春秋》學的思想旨趣〉,雲林科技大學漢學研究集刊,7期,2008年12月new window
蔡長林:〈俞樾《公羊》學初探—以「王魯」說為討論中心〉,國文學報,42期,2007年12月new window
羅雄飛:〈俞樾學術思想散論〉,東方人文學誌,4卷期,2005年9月new window
高憲帥:〈從春秋歷史文學看晉國國君形象〉,德州學院學報,2012/S1
余全介:〈晉文公譎正評判的新思路〉,求索,2012年7月
(三) 博碩士論文
楊怡卿:《俞樾《右台仙館筆記》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曾志偉:〈《春秋公羊傳》三科九旨發微〉,東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5年7月
奚敏芳:《俞曲園左傳學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new window
黃翠芬:《章太炎《春秋左傳》學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new window
王有紅:《俞樾傳統學術研究》,西北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王世中:《俞曲園先生訓詁學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年new window
謝超凡:《俞樾諸子學與文學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7年
劉佳芬:《俞樾《春在堂全書》中與日本漢文學者交往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錢拓:《俞樾《群經平議》訓詁術語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