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邁向整全的人:儒家的人觀
書刊名:應用心理研究
作者:潘小慧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Pan, Hsiao-huei
出版日期:2001
卷期:9
頁次:頁115-135
主題關鍵詞:儒家人學仁學倫理人整全的人完整的人文主義ConfucianismPerson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Theory of JenMan as moralHolistic personIntegrated humanis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2)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67
  • 點閱點閱:100
期刊論文
1.潘小慧(19980600)。荀子的「解蔽心」--荀學作為道德實踐論的人之哲學理解。哲學與文化,25(6)=289,516-536+589-5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潘小慧(2000)。德行倫理學在中西:以儒家和多瑪斯哲學為例。第三個千禧年哲學的展望:基督宗教哲學與中華文化的交談會議,(會議日期: 2000年11月)。台北: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震(1995)。飛揚:抱著信心與大愛。臺北縣新莊市:輔仁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光(1996)。羅光全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唐君毅(1978)。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震(1988)。人與上帝(卷二):中西無神主義探討。台北:輔大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Cassirer, Ernst、甘陽(1990)。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MacIntyre, Alasdair(1981)。After Virtue。London:Duckworth Press。  new window
7.廖瑞銘(1987)。大不列顛百科全書。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費孝通(1948)。鄉土中國。上海:觀察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克勤(1970)。道德觀要義。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韋政通(1990)。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反思。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杜維明(1988)。儒家哲學與現代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慧敏(1993)。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凌霞(1996)。位格思想與行動主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傅佩榮(1976)。卡西勒的人文主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潘小慧(1990)。多瑪斯哲學之道德實踐的基本結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潘小慧(1992)。德行與原則--孔、孟、荀儒家道德哲學基型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潘小慧(1999)。《五行篇》的人學初探--以「心-身」關係的考察為核心展開。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潘小慧(1999)。「神本中心的人文主義」的進一步說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潘小慧(2000)。德行倫理學及其現代意義:以儒家倫理為核心展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蔡伸章(1970)。人類之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瞿海源、許木柱(1979)。心理人類學:文化與人格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光國(1985)。人情與面子:中國人的權力遊戲。現代化與中國化論集。桂冠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俊傑(2000)。傳統中國的思維方式及其價值觀:歷史回顧與現代啟示。組織文化與工作價值。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系本土心理研究室。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方東美(1989)。中國形上學中之宇宙與個人。中國人的心靈:中國哲學與文化要義。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