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牟宗三的康德學及中國哲學之前瞻--格義、融通、轉化與創造
書刊名:鵝湖
作者:林安梧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An-wu
出版日期:2005
卷期:31:2=362
頁次:頁12-24
主題關鍵詞:智的直覺物自身有限性格義窮智見德批判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82
  • 點閱點閱:6
期刊論文
1.黃克武(19981200)。梁啟超與康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0,101-1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安梧(20011200)。後新儒學的社會哲學:契約、責任與「一體之仁」--邁向以社會正義論為核心的儒學思考。思與言,39(4),57-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安梧(20020100)。從「牟宗三」到「熊十力」再上溯「王船山」的哲學可能--後新儒學的思考向度。鵝湖,27(7)=319,16-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韓水法(1990)。康德物自身學說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Delfgaauw, Bernard、傅佩榮(1979)。二十世紀的哲學。臺北:問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Kant, Immanuel、何兆武(1997)。歷史理性批判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牟宗三(1993)。康德「判斷力之批判」。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振華(1976)。康德哲學論文集。臺北:黃振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牟宗三(1992)。康德「判斷力之批判」。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牟宗三(1982)。康德的道德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安梧(1996)。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嚴復(1895)。天演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牟宗三(1983)。康德純理性之批判。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秋零。純粹理性批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Baumgartner, Hans Michael、李明輝(1988)。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導讀。台北:聯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Delfgaauw, Bernard、Smith, N . D.。Twentieth-Century Philosophy。Dublin:Cahill and Company Limited。  new window
14.牟宗三。佛性與般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牟宗三。中西哲學會通十四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安梧(1997)。儒學革命論:後新儒家哲學的問題向度。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安梧(1987)。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牟宗三(1954)。王陽明致良知教。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朱高正(2001)。康德四論。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彭文本(2004)。論牟宗三與費希特「智的直覺」之理論。當代儒學與西方文化:哲學篇。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安梧(1996)。王陽明的本體實踐學。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台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淳玲(2004)。牟宗三與康德哲學:吹縐一池春水--論感性直覺的邏輯性。康德哲學問題的當代思索。嘉義: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啟偉。康德、黑格爾哲學初漸中國述略。德國哲學論叢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振華(1976)。論康德哲學中之「必然性」概念。康德哲學論文集。台北:黃振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安梧(1993)。[存有、意識與實踐:熊十力體用哲學之詮釋與重建]導論。存有、意識與實踐:熊十力體用哲學之詮釋與重建。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安梧(1993)。[存有、意識與實踐:熊十力體用哲學之詮釋與重建] 卷後語。存有、意識與實踐:熊十力體用哲學之詮釋與重建。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安梧(1996)。康德及其〈審美判斷力的批判〉中的歷史性思惟。契約、自由與歷史性思惟。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澤厚(1986)。附論:康德哲學與建立主體性論綱。批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述評。台北: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牟宗三。康德論三層綜合。現象與物自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牟宗三。純粹知性底一切原則之系統。康德純理性批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振華(1976)。康德先驗哲學導論。康德哲學論文集。台北:黃振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牟宗三。問題的提出。現象與物自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傅偉勳(1997)。佛學、西學與當代新儒家。儒家思想與現代世界。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安梧。論盧梭哲學中的「自由」。契約、自由與歷史性思惟。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Cassirer, Emst、孟祥森(1978)。康德與盧梭。盧梭、康德與歌德。台北:龍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牟宗三(1989)。客觀的悲情。五十自述。台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牟宗三(1983)。第十二講。中國哲學十九講。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杜維明(1996)。儒學第三期發展的前景。現代精神與儒家傳統。台北:聯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