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公與私:明代大禮議的名分意義
書刊名:明代研究
作者:尤淑君
作者(外文):You, Shu-jun
出版日期:2005
卷期:8
頁次:頁67-98
主題關鍵詞:嘉靖皇帝大禮議名分禮秩天理人情尊尊親親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24
  • 點閱點閱:69
發生於明代嘉靖朝(1522-1566)時期的大禮議事件,又稱為「大禮」 之議。「大禮」是議定興獻王朱祐杬(1476-1519)稱號一事,其主要 內容即是嘉靖皇帝朱厚熜(1507-1566)的身份(identity)問題—以 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1470-1505)的嗣子身份入繼宗統、承接君統, 抑或以興獻王長子身份承接君統。表面上,大禮議事件似乎是簡單的 禮儀爭論,但若從「大禮」的參與者不惜付出被貶斥、受廷杖的代價 來看,可知大禮議不僅僅是禮儀之爭,更是帶有複雜的權力之爭。而 議禮雙方提出的「統嗣孰重」、「天理人情」及「尊尊親親」等問題, 其背後則隱含著十分複雜的政治文化意義。本文以過去在政治史的研究成果作為論述基礎,試圖於權力爭鬥的面向之外,轉而從政治文化 的角度去討論隱藏於大禮議事件中的名分意義,進而釐清有關於皇帝 身份、職權及其政治責任等問題,連帶地牽涉皇權的公共性質能否藉 由禮秩上的合理安排而得到落實,並探索皇權性質的轉化將如何影響 嘉靖朝的政治生態。
期刊論文
1.田澍(1997)。論正德十六年皇位空缺時期明廷政局的走向。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34(2),5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輝映(1990)。楊廷和事略考實。中國史研究,2,45-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輝映(1985)。論明代「大禮議」。明史研究論叢,3,167-1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璉(19970600)。從大禮議看明代中葉儒學思潮的轉向。明清史集刊,3,5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哲郎(1998)。從明代皇帝之即位詔及遺詔論明代政權之轉移。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15,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祥學(2000)。楊廷和與嘉靖初年的政治革新。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閻愛民(1991)。「大禮議」之爭與明代的宗法思想。南開史學,199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張治安(1972)。明代嘉靖初年的議禮與黨爭。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朱鴻(1978)。「大禮」議與明嘉靖初期的政治(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德熙(1980)。明嘉靖年間朱子學派批評王學思想研究,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洵(1993)。正德皇帝大傳。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孟軻。孟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宗羲、李廣柏(1995)。新譯明夷待訪錄。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夏燮(1999)。明通鑒。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清)黃丕烈(1980)。韓非子。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溝口雄三、陳耀文(1997)。中國前近代思想之曲折與展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鄭曉、李致忠(1997)。今言。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余繼登(1997)。典故紀聞。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甘懷真(2003)。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中國古代政治史研究。財團法人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余英時(2003)。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臺北:聯經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談遷(1978)。國榷。鼎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韋慶遠(1999)。張居正和明代中後期政局。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Weber, Max、顧忠華(1993)。社會學的基本槪念。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田澍(2002)。嘉靖革新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仁宇(1994)。萬曆十五年。食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Lasswell, Harold D.(1958)。Politics: Who gets what, when, how?。New York:Cleveland, OH:The World Publishing Co:Meridian Books。  new window
17.林延清(1993)。嘉靖皇帝大傳。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顯清(1992)。嚴嵩傳。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谷應泰(198509)。明史記事本末。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黎靖德、王星賢(1987)。新校標點朱子語類。臺北: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韓格理、張維安、陳介玄、翟本瑞(1990)。中國社會與經濟。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Weber, Max、林榮遠(1997)。經濟與社會。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劉子健(1963)。歐陽修的治學與從政。香港:新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溝口雄三、趙士林(1995)。中國的思想。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金耀基(19930000)。中國民本思想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呂妙芬(20030000)。陽明學士人社群:歷史、思想與實踐。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沈德符、謝興堯(1997)。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孟森(2002)。明史講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荒木見悟(1992)。明清思想論考。研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張廷玉(1997)。明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張壽安(20010000)。十八世紀禮學考證的思想活力:禮教論爭與禮秩重省。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張孚敬(1997)。太師張文忠公集。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閻步克(2003)。士大夫政治演變史稿。士大夫政治演變史稿。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Fisher, Carney T.(1977)。The Great Ritual Controversy in Ming China。The Great Ritual Controversy in Ming China。Ann Arbor Mich。  new window
35.Hucker, Charles O.(1976)。明末的東林運動。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尤淑君(2005)。明倫大典的政治文化意義。中國知識份子與近代社會變遷。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中山八郎(1995)。明清史論集。明清史論集。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小島毅(1996)。中国近代における礼の言說。中国近代における礼の言說。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楠木正繼(1985)。宋明時代儒學思想の研究。宋明時代儒學思想の研究。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懷效鋒(1998)。明清法制初探。明清法制初探。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諸橋轍次(1975)。宋儒と正名。諸橋轍次著作集‧第一卷。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王鏡輪(2003)。故宮寶卷。臺北:寶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清)王國維(2002)。殷周制度論。殷周制度論。石家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臺灣開明書店(1984)。斷句十三經經文‧論語。斷句十三經經文‧論語。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何晏、邢最(1955)。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1997)。御制官箴。官箴書集成〈第一冊〉。合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臺灣開明書店(1984)。斷句十三經經文‧禮記。斷句十三經經文‧禮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Bendix, Reinhardt(1998)。韋伯:思想與學說。韋伯:思想與學說。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臺灣開明書店(1984)。斷句十三經經文‧春秋左傳。斷句十三經經文‧春秋左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谷川道雄(1993)。中國社會構造的特質與士大夫的問題。日本學者論中國史論著選譯‧專論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溝口雄三(1993)。明清時期的人性論。日本學者論中國史論選譯‧思想宗教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小野和子(1993)。東林黨考。日本學者論中國史論選譯‧明清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余英時(1977)。君尊臣卑下的君權與相權。歷史與思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明)王世貞(1967)。嘉靖以來內閣首輔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宋)范曄。後漢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明)李清(1982)。三垣筆記,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南宋)朱熹(1986)。四書章句集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一清。明倫大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明)徐學謨。世廟識餘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明)沈朝陽(1969)。皇明嘉隆兩朝聞見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明)朱元璋(1966)。皇明祖訓,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明)張萱(1996)。西園聞見錄,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清)趙翼(1974)。廿二史劄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周)荀況(1981)。荀子,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清)毛奇齡(1985)。辨定嘉靖大禮議,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彰健(1967)。明武宗實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明)張居正(1967)。明世宗實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秦)呂不韋(1988)。呂氏春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明)謝肇淛。五雜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明)王臨亨(1997)。粵劍編,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清)黃宗羲。明儒學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翟志成(20000000)。宋明理學的公私之辨及其現代意涵。公與私:近代中國個體與群體之重建。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西嶋定生(1981)。中國古代統一國家的特質。中國上古史論文選集。臺北:華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