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男人的乳頭到燒焦的乳頭:論江文瑜詩作中的文字多義性與圖像符號意象性
書刊名:臺灣詩學學刊
作者:張怡寧
出版日期:2007
卷期:10
頁次:頁183-215
主題關鍵詞:江文瑜符號詩語言多義性解構女性主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6
  • 點閱點閱:55
期刊論文
1.洪淑苓(19990400)。雌性的號叫--《詩在女鯨躍身擊浪時》評介。文訊,162,33-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怡菁(20041100)。「海灘」意象在臺灣現代女性詩作中的隱喻特徵--「身體」與「欲望」的轉移空間。臺北師院語文集刊,9,129+131+133-1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于弘(20030700)。八、九0年代臺灣女性主義詩的寫作特色。文學新鑰,1,29+31-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劉維瑛(2000)。八0年代以降台灣女詩人的書寫策略(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怡翠(2002)。詩與身體的政治版圖--台灣現代詩女詩人情欲書寫與權力分析(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嘉英(2003)。尋找空間的女聲--以臺灣女詩人張李德和、石中英、黃金川為探究對象(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于弘(2001)。解嚴後臺灣新詩現象析論(1987-2000)(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江足滿(2004)。「陰性書寫/圖像」之比較文學論述:西蘇與台灣女性文學、藝術家的對話(博士論文)。輔仁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江文瑜、曾秋美(1995)。消失中的台灣阿媽。台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江文瑜(2001)。阿媽的料理。台北:元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江文瑜(1996)。有言有語。臺北市:女書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江文瑜(1998)。阿母的故事。元尊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丁旭輝(2000)。台灣現代詩圖像技巧研究。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簡扶育(2004)。庶民‧女史--66個台灣女人的照片故事。臺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女權會、江文瑜(1995)。阿媽的故事。台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慧如(20040000)。身體詩論:1970-1999‧臺灣。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癸雲(20020000)。朦朧、清明與流動:論臺灣現代女性詩作中的女性主體。臺北:萬卷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維登.克莉絲、白曉紅(1994)。女性主義實踐與後結構主義理論。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澤(1999)。狂飆八〇:記錄一個集體發聲的年代。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雅各(19990000)。臺灣婦女解放運動史。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義芝(19990000)。從半裸到全開:臺灣戰後世代女詩人的性別意識。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江文瑜(1998)。男人的乳頭。臺北:元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江文瑜(2001)。山地門之女:臺灣第一位女畫家陳進和她的女弟子。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江文瑜(19981030)。詩在女鯨躍身擊浪時--序「女鯨詩社」創刊號詩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利玉芳(20020928)。江文瑜的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杜潘芳格(19960208)。民主阿媽的我的一生--讀「阿媽的故事」偶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伊里(20011215)。江文瑜「阿媽的料理」上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雅薰(199703)。安家與攘外--讀《阿媽的故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