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女性研究者面對男性受訪者在訪談互動的倫理議題:女性主義觀點的反思
書刊名:樹德科技大學學報
作者:楊幸真 引用關係陳芃甄
作者(外文):Yang, Hsing-chenChen, Peng-chen
出版日期:2009
卷期:11:2
頁次:頁83-95
主題關鍵詞:女性研究者田野經驗性別關係權力情感Female researcherFieldwork experienceGender relationsPowerEmo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8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嚴祥鸞(19970400)。訪談的倫理和政治--女性主義社會學者的自我反思。婦女與兩性學刊,8,199-2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畢恆達(20030300)。男性性別意識之形成。應用心理研究,17,5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余貞誼(20051000)。質性研究如何進行深度訪談與建立互信關係。婦研縱橫,76,3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游美惠、阮曉眉(20000300)。多元文化女性主義。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54,30-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元鴻(19970600)。背叛/洩密/出賣:論民族誌的冥界。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6,29-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畢恆達、謝慧娟(20051200)。女性研究者在田野中的性別處境與政治。女學學誌,20,93-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畢恆達(20040600)。女性性別意識形成歷程。通識教育季刊,11(1/2),117-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邱貴芬(19970700)。原住民女性的聲音:訪談阿[女烏]。中外文學,26:2=302,頁130-1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梁莉芳(2001)。召回我們的力量--一個原住民部落舞團女性的生命經驗(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嘉辰(2001)。命名風波:從「女人」作為政治範疇談女性主義的政治觀(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雯君(2005)。閩客族群邊界的流動:通婚對女性族群記憶與認同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慧娟(1996)。女性研究者在田野--田野研究中的性別意涵(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典婉(2002)。台灣文學中客家女性角色與社會發展(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滿玉(2002)。bellhooks的交融教育學研究(碩士論文)。慈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范信賢(2003)。課程改革中的教師轉變:敘事探究的取向(博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Goodson, I. F.、Sikes, P.(2001)。Life history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settings: learning from lives。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Hooks, Bell(1989)。Talking Back: Thinking Feminist, Thinking Black。Boston, Massachusetts:South End Press。  new window
3.Clandinin, D. Jean、Connelly, F. Michael(2000)。Narrative inquiry: Ex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Jossey-Bas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畢恆達(2001)。社會研究的研究者倫理。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臺北:三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漢儀(2001)。社會研究的倫理。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臺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雅容(2001)。語言互動與權力:倫理的思考。危險與秘祕密:研究倫理。台北市:三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秀幸(20060000)。田野意向與祖先的凝視。田野的技藝:自我、研究與知識建構。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鍾肇政(1988)。硬頸子弟,邁步向前。新的客家人。台北市:臺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