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政治史研究的新趨勢--從抵抗權力到解構權力
書刊名:漢學研究通訊
作者:陳翠蓮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Tsui-lien
出版日期:2009
卷期:28:4=112
頁次:頁1-9
主題關鍵詞:臺灣政治史抵抗權力解構權力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44
  • 點閱點閱:220
期刊論文
1.黃文鉅(20070100)。官方民族主義與殖民地女性主體的失落--以庄司總一《陳夫人》為例。臺灣文學評論,7(1),41-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湯熙勇(20070300)。烽火後的同鄉情 : 戰後東亞臺灣同鄉會的成立、轉變與角色 (1945~48)。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9(1),1-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蘇瑤崇(20070900)。「終戰」到「光復」期間臺灣政治與社會變化。國史館學術集刊,13,45-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錦堂(20071200)。「紀元二千六百年」的日本與臺灣。師大臺灣史學報,1,51-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湯熙勇(20070300)。公平對待與秩序維持之間:日本東京澀谷事件與臺灣人的審判(1946-47)。亞太研究論壇,35,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俊宇(20070900)。「一人有慶,兆民賴之」--蔣中正在臺時期的祝壽現象及其領袖形象塑造。臺灣文獻,58(3),117-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錦堂(20070900)。跨越日本與國民黨統治年代的臺灣人之日本觀。臺灣文獻,58(3),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施志汶(20030900)。近十年歷史研究所臺灣史碩士論文之考察(1993-2002年)。臺灣史料研究,21,54-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莫素微(20070600)。戰爭、同化與階級--[周金波著]〈志願兵〉與公民身分的追尋。臺灣文學學報,10,131-1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江宜樺(20070300)。臺灣戰後政治思想與民主運動。臺灣社會研究,65,191-1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蔡錦堂(20070900)。再論「皇民化運動」。淡江史學,18,227-2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道緝(20070700)。建構新「祖國」--鄭彥棻時期(民國39-47年)的僑務工作。中央大學人文學報,31,181-2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周俊宇(20071200)。戒嚴、解嚴與集體記憶--以戰後臺灣的國定節日為中心。臺灣文獻,58(4),41-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佳宏(2007)。「美麗島大逮捕」前後國內輿論情勢之發展:以主流平面媒體為主的分析。臺灣史研究,14(1),191-2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蔡佩娥(2007)。國家與民俗節日的關係─以清明節為例。臺灣風物,57(1),110-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韶君(2003)。臺灣史研究與《臺灣史料研究》座談會記錄。臺灣史料研究,21,2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呈蓉(2007)。從日本殖民統治談臺灣人「國家」意識的形塑。當代,237,24-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君愷(2007)。緬懷從「臺灣」與「民眾」出發的臺灣民眾黨。當代,238,96-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俊宏(2007)。歷史小說中的臺灣民主國。臺北文獻,161,95-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景峰(2007)。「曾文農組合」中領導分子的角色探討。臺灣風物,57(1),143-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鄭志敏(2007)。日治時期高雄市臺籍人士地方自治參與之研究。高市文獻,20(1),58-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翠蓮(2007)。戰後初期臺灣人的認同轉變。兩岸發展史研究,4,81-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廖珮涵(2007)。選舉活動的傳單研究(1980-1990)。臺灣史料研究,29,183-2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佳宏(2007)。解嚴前後臺獨運動之匯聚。臺灣文獻,58(4),1-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周俊宇(2008)。「時代創造青年」─從戰後臺灣的青年節慶祝看國家權力對青年的形象塑造(1950-1975)。臺灣學研究,4,24-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戴寶村(2007)。解嚴歷史與歷史解嚴:高中歷史教科書內容的檢視。臺灣文獻,58(4),399-4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美惠(2007)。1985年日本征臺遺跡:伏見宮貞愛親王之鹽水港御舍營所。臺灣文獻,58(3),223-2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楊振隆(2007)。二二八事件6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人權與轉型正義學術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儀深(2008)。為何考證? 如何解讀?--評論黃彰健著《二二八事件真相考證稿》。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荊子馨(2007)。現代性/殖民性中的臺灣-亞細亞的孤兒及殖民差異。臺北。360-3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辛德蘭(2007)。近代日本皇室的視察活動:沖繩與臺灣的比較研究(1891-1941)。臺北。241-2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Allen, Joseph R.(2007)。臺灣的神馬與意識形態。臺北。332-3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雪姬(2008)。二二八事件60週年紀念論文集。臺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二二八紀念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雪姬(2008)。紀念二二八事件60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雪姬(2008)。高雄二二八事件真相再探。高雄。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廖秋紅(2007)。日治末期台灣人身分認同的演化進程--以台籍作家的志願兵題材小說為中心(1941.6-1945.8)(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英雪(2006)。文學、歷史、政治與性別--二二八小說研究(博士論文)。東海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廖崧傑(2006)。二二八事件期間台灣新生報的角色與作為分析(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康芬(2006)。政治意識形態、文學歷史與文學敘事--台灣五0年代反共文學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侑恩(2007)。影像與國族建構--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藏日據時代影片《南進台灣》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正彥(2007)。蔣渭水對臺灣民族運動之影響與貢獻,宜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郁德(2007)。臺灣「民主化」過程中的文化塑造-以教科書為探討中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何力友(2007)。戰後初期臺灣官方出版品與黨國體制之構築(1945-1949),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朝明(2007)。臺灣國族論述與美術1949-2000-政治美學的觀點,高雄。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石育民(2007)。二二八事件前後的蔣渭川(1945-1947),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顏世佩(2007)。歷史書寫的政治:二二八事件真相的爭奪戰,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邱國禎(2007)。近代臺灣慘史檔案。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彰健(2007)。二二八事件真相考證稿。臺北: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玉茹、李毓中(2004)。戰後臺灣的歷史學研究,1945-2000:臺灣史。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曾健民(2005)。1945破曉時刻的台灣:八月十五日後激動的一百天。台北市: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若林正丈、臺灣史日文史料典籍研讀會(2007)。臺灣抗日運動史研究。播種者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曾健民(2005)。1945.光復新聲--臺灣光復詩文集。INK印刻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翁佳音(20070000)。臺灣漢人武裝抗日史研究. 1895-1902。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石山、曾士榮、陳進盛(2006)。李登輝與臺灣的國家認同。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Bloch, Marc(1990)。史家的技藝。史家的技藝。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蘇瑞鏘(2007)。超越黨籍、省籍與國籍─傅正與戰後臺灣民主運動。超越黨籍、省籍與國籍─傅正與戰後臺灣民主運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政文(2007)。臺灣義勇隊:臺灣抗日團體在大陸的活動(1937-1945)。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Hobsbawm, Eric(1997)。On Hitory。On Hitory。New York。  new window
13.曾文亮、王泰升(2007)。被併吞的滋味─戰後初期臺灣在地法律人才的處境與遭遇。中華民國史專題第八屆討論會:臺灣1950-1960年代的歷史省思。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儀深(2007)。彭明敏與海外臺獨運動(1964-1972)。中華民國史專題第八屆討論會:臺灣1950-1960年代的歷史省思。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許毓峰(2007)。解嚴前後國小社會科教科書中的臺灣圖像。解嚴前後國小社會科教科書中的臺灣圖像。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果顯(2007)。戰後日常生活中的反共知識建構—以《廣播雜誌》為中心(1952-1956)。中華民國史專題第八屆討論會:臺灣1950-1960年代的歷史省思。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世瑛(2007)。1950年代反共文學的敘事邏輯與文化政治:以陳紀瀅《荻村傳》為例。中華民國史專題第八屆討論會:臺灣1950-1960年代的歷史省思。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28六十周年特輯編輯部(2007)。2.28六十周年特輯題解。2.28六十周年特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曾建民(2007)。臺灣一九四六‧動盪的曙光:二二八前的臺灣。臺灣一九四六‧動盪的曙光:二二八前的臺灣。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彭明輝(2002)。臺灣地區歷史研究所博、碩士論文取向:一個計量史學的分析(1945-2000)。臺灣史學的中國纏結。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侯坤宏(2007)。戰後臺灣白色恐怖論析。臺灣1950-1960年代的歷史省思:第八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麗雲(2007)。威權主義下臺灣電視資本的形成。1950-1960 年代臺灣的歷史省思:第八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叡人(2007)。自由的兩個概念:戰前臺灣民族運動與戰後「自由中國」集團政治論述中關於「自由」之理念的初步比較。自由主義與新世紀臺灣。臺北:允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