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原住民族知識體系中傳播研究的可能脈絡
書刊名: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
作者:林福岳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9
卷期:5
頁次:頁55-98
主題關鍵詞:原住民傳播族群傳播原住民知識體系傳播研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1) 博士論文(2) 專書(1) 專書論文(2)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8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0
  • 點閱點閱:50
傳播研究在原住民的學術領域中,其實仍是一個必須釐析和思索的議題,以及有待開發的學術場域。因為缺乏足夠的文獻和相關的研究,以至於整個傳播學術社群對於這個議題是相當生疏而匱乏的。但是當原住民電視頻道開播之後,傳播的實際運作已經邁入新的紀元,可是應對的思考和探索卻仍然闕如。所以原住民傳播研究有其更迫切的必要。回到傳播本質面來思考問題:探討究竟在原住民的生活世界中,「傳播」是以什麼樣的型態存在?傳播是如何發生和運作?而這些傳播的運作,和原住民的文化有什麼樣的關係?原住民社群基於歷史進程累積的文化體系,有其特定的傳播方式和意涵,但傳播社群長期以來卻未曾以此為做為研究的取向。其原因除了原住民社群的相對弱勢地位,當然也是因為傳播研究均以大眾傳播/媒介為核心,而忽略了在其他的社會脈絡中,可能存在著迥異於主流傳播型態的傳播運作方式。其實可以試圖從下列幾個角度來探索:1.過去本土有關原住民的傳播研究,有何特定的議題取向?這些議題呈現了什麼樣的意識觀點?2.什麼是原住民傳播的重要議題?有何異於主流傳播研究之處?從中可能發掘什麼樣重要的傳播研究取向?3.以原住民傳播為取向的傳播研究,在整體傳播學術的研究中,有什麼樣的意義?對於傳播社群會發生什麼影響?本文無意為原住民傳播研究提出定義或界定範圍,而是試圖提出即使是使用「族群傳播」一詞,在台灣仍是一個變動中的字眼和流動的概念,對於族群的主體是誰,傳播的目的和意義為何,都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實踐過程,來為族群傳播鋪陳骨架、填補血肉。
期刊論文
1.林麗雲(20000400)。為臺灣傳播研究另闢蹊徑?: 傳播史研究與研究途徑。新聞學研究,63,35-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福岳(2005)。從原住民傳播發展多元傳播圖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福岳(2007)。誰的族群? 如何傳播?。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孔文吉(20000000)。忠於原味:原住民媒體、文化與政治。臺北:前衛。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嵩音(19980000)。臺灣原住民與新聞媒介:形象與再現。臺北:時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Muiphy, James E.、Murphy, Sharon M.(1981)。Let My People Know: American Indian Journalism, 1828-1978。OK。  new window
4.Wilson, Clint C. II、Gutierrez, Felix(1985)。Minorities and Media: Diversity and the End of the Mass Communication。CA。  new window
5.翁秀琪(2004)。導論: 台灣傳播學的想像。台灣傳播學的想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