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殖民傳統性」的進步展現--徐坤泉作品與日治時期臺灣社會
書刊名:臺灣文學評論
作者:藍士博
作者(外文):Na, Su-phok
出版日期:2010
卷期:10:2
頁次:頁82-107
主題關鍵詞:徐坤泉日治時期大眾文學通俗小說自由戀愛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09
  • 點閱點閱:30
期刊論文
1.一剛(1954)。徐坤泉先生去世。臺北文物,3(2),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友煌(20071200)。迎合、抗拒與對話:參差的現代性--徐坤泉《可愛的仇人》透露的時代性意義。高市文獻,20(4),137-1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薏如(20040700)。在菁英與大眾之間--論徐坤泉「可愛的仇人」的革新意識及其通俗呈現。育達人文社會學報,1,245-2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高啟進(2002)。澎湖望安小說家「阿Q之弟」--徐坤泉 (1907-1954)。澎湖:澎湖縣文化局。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游勝冠(2006)。啟蒙者?還是殖民主義的同路人?--論左翼啟蒙知識份子所刻板化的農民形象的問題。跨領域的臺灣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臺南:國家台灣文學館: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371-3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美娥(2006)。從詩歌到小說:日治初期臺灣文學知識新秩序的生成。跨領域的臺灣文學研究學研討會。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允元(2007)。島都與帝都:二、三○年代臺灣小說的都市圖象(1922-1937)(碩士論文)。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舜鈞(1994)。徐坤泉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中島利郎、吹雪。日據時代臺灣文學:關於臺灣的「大眾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美娥、黃英哲(2007)。台湾漢文通俗小說集。東京都:綠蔭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衡道、邱秀堂(1996)。臺灣風情。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坤泉(1988)。暗礁。臺北:文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坤泉(1998)。靈肉之道。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坤泉(1998)。可愛的仇人。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彭小妍(1999)。文藝理論與通俗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鎮華(1986)。書院教育與建築--臺灣書院實例之研究。臺北:故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世偉(19990000)。日據時代臺灣儒教結社與活動。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美娥(20040000)。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260307)。臺議請願觀的三階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翁聖峯(2007)。第二章過渡時代與新舊文學論爭。日據時期臺灣新舊文學論爭新探。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建忠(2004)。大東亞黎明前的羅曼史--吳漫沙小說中的愛情與戰爭修辭。日據時期台灣作家論--現代性、本土性、殖民性。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逵涂翠花、三澤真美惠(2006)。藝術是大眾的。文藝評論集。臺南:國家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衛聰(2004)。國難與士人的性別焦慮--從明亡之後有關貞節烈女的話語說起。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文學篇。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施淑(199706)。文協分裂與三〇年代初台灣文藝思想的分化。兩岸文學論集。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承機(2006)。從清治到日治時期的〈紙虎〉變遷史。後殖民的東亞在地化思考:臺灣文學場域。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