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跨界的話語、實存的感通--關於〈中庸實踐思維體系探研的初步進展〉一文讀後
書刊名:本土心理學研究
作者:林安梧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An-wu
出版日期:2010
卷期:34
頁次:頁127-136
主題關鍵詞:中庸實踐思維本土心理學研究文化心理學社會心理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94
  • 點閱點閱:27
期刊論文
1.林安梧(2005)。解開「道的錯置」--兼及於「良知的自我坎陷」的一些思考。原道,10,179-1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安梧(20071100)。我的哲學觀:存在覺知、智慧追求與批判治療。鵝湖,33(5)=389,52-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安梧(20010600)。從「以心控身」到「身心一如」--以王夫之哲學為核心兼及於程朱、陸王的討論。國文學報,30,77-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安梧(1999)。台灣文化治療:通識教育現象學引論。台北:黎明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安梧(2001)。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臺北:明文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Weber, Max、康樂、簡惠美(1989)。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毓生、穆善培、蘇國勛、崔之元(1988)。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uber, Martin、陳維剛(1991)。我與你。臺北:久大文化: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安梧(2006)。儒學轉向: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的過渡。臺北:臺灣學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熹(1983)。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毓生(1989)。政治秩序與多元社會。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費孝通(1993)。鄉土中國.鄉土重建。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安梧(19960000)。儒學與中國傳統社會之哲學省察:以「血緣性縱貫軸」為核心的理解與詮釋。臺北:幼獅。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