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幼兒防災教育的課程與發展:防跌撞傷篇
書刊名:嘉大體育健康休閒
作者:黃娟娟 引用關係王君瑜李俞瑩
出版日期:2012
卷期:11:1
頁次:頁89-106
主題關鍵詞:防災教育幼兒防災教育敘事探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2
  • 點閱點閱:105
防災是近年世界各國相當重視的議題,學校防災教育更是全球重要的教育活動。教育部所公佈的「防災教育白皮書」內容規範了各級學校防災教育的課程、執行、支援系統建立等,希望從小培養學生的防災知能,終而減少災害的發生。我國的幼兒防災教育在學者專家的規劃下,以「五災四事故」為學習重點,包括:震災、火災、風災、水災、土石流、腸病毒、交通事故、暴力事故、跌撞傷事故等九項主題,期望幼兒能從體驗式學習的歷程中,培育出自我保護的能力。本研究選擇幼兒最常見的跌撞傷事件作為課程發展的主軸,課程發展結果共完成四項(六個)活動,包括:《尋找危險小精靈~遊戲場篇》;《尋找危險小精靈~家庭篇》;《我會保護自己》;《安全快樂行》;《肢體運動遊戲~安全旅行團》;《肢體運動遊戲~城堡探險》等。考量呈現研究資料的適切性,本研究採用敘事探究的方式,深入描寫幼兒防跌撞傷課程發展的歷程與內容,讓本研究之課程參與者~幼兒、教師都有機會為自己「發聲」。希冀從貼近幼兒生活和切身需求的觀點,透過敘事的過程,瞭解、擴展與塑造教師的教學經驗知識,展現班級師生共同建構課程的故事、建構研究文本,也藉由課程實踐紀錄與理論的對話,反思教師教學行動的內在意義。
期刊論文
1.黃振球(19950300)。談校園安全。臺灣教育,531,9-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月美(20050200)。敘事研究--一種理解課程與教學的新途徑。教育研究,130,30-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邱志鵬、常欣怡、魏淑君(20001000)。幼稚園與托兒所中幼兒安全教育、意外事件發生情形以及處理方式之調查研究。醫護科技學刊,2(4),345-3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葉欣誠、於幼華、郭彥宏(20021100)。我們在世界村中的哪一個位置?--臺灣地區環境永續性指數之計算及分析。都市與計劃,29(3),445-4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游美惠(200008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8,5-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志鏞(1997)。地震災害之形成條件及種類。保險資訊,146,40-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台灣省婦幼衛生研究所(1993)。孩子的意外是可以預防的。幼教資訊,30,15-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平漚、Rousseau, J. J.(2001)。愛彌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月琴(2001)。Baby be careful!--危險訊息的判斷。幼教資訊,122,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淑朱(1998)。安全教育。安全無慮,94,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詹于慧(2001)。幼兒安全教育。成長幼教季刊,12(4),35-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羅春清(1996)。學校安全教育。師友,343,2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翁麗芳(2010)。幼兒園防災教育教材編修與推廣說明。嘉義縣。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Lin, H. C.(2005)。The narrative inquiry of a teacher’s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Hong Kong。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冠蓁(2003)。台中縣托兒所教保人員安全教育信念與實施現況之研究(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娟娟(2003)。幼兒多元智能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柏敷、廖貞智、Wink, Joan(2005)。批判教育學:來自真實世界的記錄。台北市: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千惠、曹瑟宜(1999)。幼兒安全教育。啟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教育部(2004)。防災教育宣導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Marotz, L. R.、Cross, M.、Rush, J. M.、黃惠美(1995)。幼兒健康、安全與營養。台北市: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McLaren, Peter、蕭昭君、陳巨擘(2003)。校園生活:批判教育學導論。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羅鈞令(1998)。感覺整合與兒童發展。臺北: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教育部(2004)。防災教育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教育部國民教育司(1987)。幼稚園課程標準。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Dilley, M.、Chen, R. S.、Deichmann, U.、Lerner-Lam, A. L.、Arnold, Margaret、Agwe, J.、Buys, P.、Kjekstad, O.、Lyon, B.、Yteman, G.(2005)。Natural Disaster Hotspots: A Global Risk Analysis。The World Bank。  new window
10.魏明通(1997)。科學教育。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傑羅姆.布魯納、宋文里(2001)。教育的文化:文化心理學的觀點。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Clandinin, D. Jean、Connelly, F. Michael、蔡敏玲、余曉雯(2003)。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中華民國建築學會(2002)。幼稚園公共安全及危機處理手冊。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Kendrick, A. S.、Kaufmann, R.、Messenger, K. P.、王美恩、白麗芳(1999)。幼兒安全與保護。臺北市:華騰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胡玉立、Elkind, D.(2007)。遊戲讓孩子更聰明:玩出創造力與競爭力。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莊明貞、阮凱利、吳臻幸、柴成瑋、蕭又齊、賴玫美、何怡君、陳靜宜、江慧娟、廖窕吟(2010)。敘事探究--課程與教學的應用。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歐用生(2004)。兒童的聲音與學前課程研究。後現代課程:實踐與評鑑 \\ 游家政 ; 莊梅枝(主編)。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鄭懷超、Elkind, D.(1997)。不再錯愛孩子。台北市:信誼基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李文正,郭英慈,賴怡璇,許明仁,章瑜蓓,范雅慧(2008)。臺灣學校防災教育推動概況與展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教育部(2000)。災害防救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教育部(2009)。98 年度「防災科技教育深耕實驗研發計畫」推動成果與檢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游家政(2005)。後現代課程理論的探究取向和特性。後現代課程:實踐與評鑑。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ogdan, Robert C.、Biklen, Sari Knopp、李奉儒(2001)。質性教育研究之基礎。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嘉義市:濤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歐用生(2005)。課程再概念化--系譜和風貌。後現代課程:實踐與評鑑。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