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經典、生命與實踐工夫--從蔡仁厚先生一封書函引發的覺思
書刊名:東海哲學研究集刊
作者:林安梧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0
卷期:15(三十周年系慶特刊)
頁次:頁189-213
主題關鍵詞:存有之道本體詮釋學意義危機當代新儒家一體之仁體驗平鋪立體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43
  • 點閱點閱:72
期刊論文
1.林安梧(200706)。我讀「莊子」、 「莊子」讀我:《莊子.養生主》試讀。國文天地,2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蔡仁厚(1967)。儒家哲學與文化真理。香港:人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君毅(1973)。青年與學問。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唐君毅(1978)。人生之體驗續篇。台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仁厚(1969)。孔門弟子志行考述。台北: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牟宗三(1971)。生命的學問。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倪梁康(1999)。胡塞爾現象學概念通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安梧(2001)。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臺北:明文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唐君毅(1974)。說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安梧(19960000)。儒學與中國傳統社會之哲學省察:以「血緣性縱貫軸」為核心的理解與詮釋。臺北:幼獅。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傅偉勳(1986)。弗蘭克與意義治療法。批判的繼承與創造的發展。台北:東大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安梧(2001)。邁向儒家型意義治療學之建立:以唐君毅《人生之體驗續篇》為核心的展開。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台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年譜。陸象山先生全集卷三十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安梧(2001)。象山心學義理規模下的「本體詮釋學」。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台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