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學問家的革命與傳統的發明--以章太炎《齊物論釋》為例
書刊名:清華中文學報
作者:蔡岳璋
作者(外文):Tsai, Yueh-chang
出版日期:2013
卷期:9
頁次:頁123-168
主題關鍵詞:章太炎齊物論釋經典詮釋訓詁以佛釋莊莊子Zhang TaiyanInterpreting the QiwulunClassical hermeneuticsEtymologyBuddhist interpretations of the Zhuangz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68
  • 點閱點閱:48
期刊論文
1.劉紀蕙(20120900)。莊子、畢來德與章太炎的「無」:去政治化的退隱或是政治性的解放?。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2(3)=87,103-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梓勇(20111200)。論章太炎的今古文經學觀。漢學研究,29(4)=67,221-2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陸寶千(199006)。章炳麟之道家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253-2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荒木見悟(1970)。齊物論釋訓註(その一)。哲學年報,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邱敏捷(20060700)。楊仁山、章太炎以「唯識」解莊析論--以真心派的唯識之詮釋。佛學研究中心學報,11,201+203-2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大寧(20051200)。經典的存有論基礎。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7,59-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謝大寧(20070600)。經典的存有論基礎。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9,189-2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儒賓(20111200)。莊子與人文之源。清華學報,41(4),587-6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謝大寧(2007)。經典詮釋的認識論基礎--從經典存有論問題向認識論的過渡。第三屆中國文哲之當代詮釋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55-2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梁啟超、朱維錚(2010)。清代學術概論。北京: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錦樹(2012)。章太炎語言文字之學的知識(精神)系譜。永和:花木蘭文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馬勇(2003)。章太炎書信集。河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龔鵬程(2007)。傳統與反傳統--晚清到五四的文化變遷。近代思潮與人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儒賓(2000)。注莊的另一個故事--郭象與成玄英的論述。道教文化的精華:第二屆海峽兩岸道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一)。嘉義縣:南華大學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錦鋐(1994)。章太炎先生的《齊物論釋》。晚學齋文集。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傅傑(2007)。章太炎學術史論集。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寅恪(1961)。審查報告一。中國哲學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平原(1998)。關於經學、子學方法之爭。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胡適(1991)。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導言。胡適學術文集‧中國哲學史。北京: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慶彰(2008)。我研究經學史的一些心得。中國思想史研究前沿--經典、詮釋、方法。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汪暉(2008)。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下卷‧第一部‧公理與反公理)。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史華慈(2006)。中國政治思想的深層結構。史華慈論中國。北京:新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葛兆光(2006)。西潮又東風:晚清民初思想、宗教與學術十講。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章太炎、馬勇(2004)。章太炎講演集。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章炳麟(1972)。章太炎的白話文。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章太炎、朱維錚(1986)。章太炎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章太炎、虞雲國(2011)。菿漢三言。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汎森(1985)。章太炎的思想(1869-1919)及其對儒學傳統的衝擊。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湯用彤(1983)。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章太炎、龐俊、郭誠永(200806)。國故論衡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章太炎、張昭軍(200710)。章太炎講國學。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莊周、郭慶藩(1997)。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余英時(1984)。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章太炎(1985)。章太炎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湯志鈞(1979)。章太炎年譜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汎森(1987)。古史辨運動的興起:一個思想史的分析。臺北:允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魯迅(2005)。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錢穆(1998)。錢賓四先生全集。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嚴復、王栻(1986)。嚴復集:書信。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姜義華、章清、吳根樑、胡適(1991)。胡適學術文集.中國哲學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楊玉成(2004)。戰國讀者--語言的爆炸與閱讀理論。文學研究的新進路--傳播與接受。臺北:洪葉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