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報紙閱讀與晚清讀書人「國家」意識的形成
書刊名:二十一世紀
作者:卞冬磊
作者(外文):Bian, Dong-lei
出版日期:2013
卷期:138
頁次:頁25-34
主題關鍵詞:現代報刊劉大鵬國家意識天下民族國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2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行龍(2005)。懷才不遇:內地鄉紳劉大鵬的生活軌跡。清史研究,2005(2),69-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同奇(20060400)。「民族」、「民族國家」、「民族主義」的雙重含義--從葛兆光的〈重建「中國」的歷史論述〉談起。二十一世紀,94,116-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潘光哲(2005)。時務報和它的讀者。歷史研究,2005(5),60-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海山、霍軍(1992)。山西最早的報紙--晉報。山西文史資料,1992(5),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羅志田(2009)。近代讀書人的思想世界與治學取向。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維錚(1997)。求索真文明--晚清學術史論。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丁文江、趙豐田(2009)。梁啟超年譜長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齊美爾•蓋奧爾格、林榮遠(2002)。社會是如何可能的:齊美爾社會學文選。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Coodley, Charles H.、包凡一、王源(1989)。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Eisenstein, Elizabeth L.、何道寬(2010)。作為變革動因的印刷機:早期近代歐洲的傳播與文化變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葛兆光(2011)。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約瑟夫‧列文森、鄭大華、任菁(2009)。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章清(2012)。學術與社會--近代中國「社會中心」的轉移與讀書人新的角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Duara, Prasenjit、王福明(2010)。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Cassirer, Ernst、甘陽(1985)。人論。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大鵬、喬志強(1990)。退想齋日記。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Giddens, Anthony、田禾(2000)。現代性的後果。南京: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De Tarde, Gabriel、何道寬(2005)。傳播與社會影響。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汎森(2011)。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吉林出版事業集團。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歐梵(2008)。中國現代文學與現代性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連啟元(2010)。明代的告示榜文:訊息傳播與社會互動。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孔飛力、陳兼、劉昶(1999)。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吳叡人(2005)。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皮嘉佑(18980406)。醒世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Bergere, Marie-Claire(1968)。The Role of the Bourgeoisie。China in Revolution: The first Phase, 1900-1913。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梁啟超(1989)。中國立國大方針。飲冰室合集•文集之二十78。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葛小佳、羅志田(2011)。近代中國的兩個世界--一個內地鄉紳眼中的世事變遷。東風與西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溝口雄三、林少陽(2010)。辛亥革命新論。重新思考中國革命:溝口雄三的思想方法。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Pred, Allan、許坤榮(1999)。結構化歷程和地方:地方感和感覺結構的形成過程。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鴻泰(2004)。社會的想像與想像的社會--明清的信息傳播與「公眾社會」。晚明與晚清:歷史傳承與文化創新。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梁啟超(1989)。夏威夷遊記。飲冰室合集.專集之二十一。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