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葉維廉詩學對東西語言材質特性之開發
書刊名:東華漢學
作者:翁文嫻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4
卷期:19
頁次:頁431-447
主題關鍵詞:葉維廉詩學詮釋角度西方詩語法中國傳統詩語法現代詩語言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46
  • 點閱點閱:16
中國現代詩學領域,涵蓋面與著作同樣豐盛的是葉維廉。可惜在台灣詩評界引用他的觀念不多,大陸研究更有興趣是他對道家美學的關注。然而,海內外一致推崇他對中西文化研究的經歷,將之視為比較文學的大師級人物。葉維廉詩學開出這雙向的學術視野:一、西方翻譯所可能遭遇的問題;二、中國傳統「翻譯」可能遭遇的問題-「翻譯」一詞在今天已變成顯學,成為一地區文化與另一地區文化,異質交錯所必然出現的種種誤讀或新增事物。葉維廉詩學這兩大軸心,相隔五十年,相對於台灣在國際舞台漸漸成熟的狀態下,正可彼此映襯,辨識葉維廉詩學過程的突破與困境,在暗影底層,亦可反照台灣在古典或西方傳統相遇時出現的事物。本論文嘗試自其詩學做一個整理,舉出四項事物:一、葉氏詩學在傳釋學理論的消化狀況;二、葉氏有關詩人及作品評論的啟示;三、艾略特與中國詩的交叉研究;四、對中國現代詩語言語法的理解與建言。事隔五十年,葉維廉當年開出的方向,在中國大陸、澳門、香港,已因各地的民情需求,有不同的重心注目。於其詩學出生地台灣,正應在這半世紀文化醞釀中,對葉維廉詩學作出適當的評價。
期刊論文
1.翁文嫻(200902)。「定向疊景」時期的爆發能量--早期葉維廉詩的突破與困境。台灣文學研究集刊,5,59-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維廉(20061200)。走過沉重的年代--《雨的味道》代序。創世紀詩雜誌,149,169-1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胡蘭成、項青(197510)。談人子,見仁見智談人子。臺北:廣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Yip, Wai-Lim(1970)。Modern Chinese Poetry。Iowa City:University of Iowa Press。  new window
3.廖棟樑、周志煌(1997)。人文風景的鑴刻者--葉維廉作品評論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余蓮、卓立(2006)。淡之頌:論中國思想與美學。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余蓮、卓立(2009)。勢:中國的效力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友工、柯慶明(2004)。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葉維廉(2002)。歷史、傳釋與美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葉維廉(1983)。語言與真實世界。比較詩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傅偉勳(2012)。中國經典詮釋的五種層次--傅偉勳先生「五謂」理論再思考。中國詮釋學。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傅偉勳(2008)。接近那個創作的契機--中國現代詮釋學初探。創作的契機。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漢斯‧格奧爾格‧高達美、洪漢鼎(1993)。康德的批判所導致的美學主觀化傾向。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臺北:漢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維廉(1986)。陶潛的「歸去來辭」與庫來的「願」之比較。秩序的生長。臺北:時報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維廉。靜止的中國花瓶。秩序的生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葉維廉。艾略特的批評。秩序的生長。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葉維廉。詩的再認。秩序的生長。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葉維廉。中國現代詩的語言問題。秩序的生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傅偉勳(1990)。創造的詮釋學及其應用。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