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評介穆渭生,《唐代關內道軍事地理研究》(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8)
書刊名: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作者:蔡坤倫
作者(外文):Tsai, Kun-lun
出版日期:2015
卷期:53
頁次:頁191-205
主題關鍵詞:唐代關內道軍事地理歷史人文地理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4
  • 點閱點閱:55
期刊論文
1.牛樹林、郭敏厚(2008)。秦漢嶢關、唐藍關小考。商洛學院學報,22(3),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牛樹林、郭敏厚、耶磊(2009)。秦漢嶢關、唐藍關續考--從文獻所載「藍田縣東南」的里程說起。商洛學院學報,23(1),46-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元林(1999)。蒲津大浮橋新探。文物季刊,1999(3),52-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昌富(1989)。早期武關地望初探。文博,1989(4),20-22+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艾冲(2002)。古代潼關城址的變遷。歷史地理,2002(18),122-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艾冲(2000)。潼關創建年代考辨。渭南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5(1),10-13+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余方平、王昌富(2008)。武關早期位置探索新論。商洛學院學報,22(1),27-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洁生(1990)。唐大震關考。歷史地理,1990(7),134-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之勤(2000)。《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六《子午道》條校釋。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0(3),27-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之勤(2000)。《讀史方輿紀要》陜西省漢中府「儻駱道」條校釋。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0(1),229-2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之勤(2008)。陳倉古道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3(3),118-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之勤(1992)。藍田縣的兩個石門與唐長安附近藍武道北段的水陸聯運問題。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2(2),63-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之勤(1995)。儻駱古道的發展特點、具體走向和沿途要地。文博,1995(2),44-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仲操(1985)。歷代散關遺址小考。人文雜誌,1985(6),74-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侯甬堅(1986)。論唐以前武關的地理位置。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3),82-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姚春敏、趙曉峰(2008)。試論唐王朝修建「蒲津橋」的經濟目的與動機。運城學院學報,26(6),18-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孫長龍(2009)。唐會州及其屬縣、關口考。絲綢之路,2009(16),45-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徐志斌(2011)。論唐代儻駱道的特點與價值。陝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9(3),17-20+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馬正林(1986)。關於古散關遺址。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1),105-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馬東海(2010)。唐木峽關、摧沙堡、石門關考。寧夏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31(4),2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思足(1998)。連接秦晉有一橋--唐代的蒲津大浮橋考略。西安教育學院學報,1998(4),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梁建邦(2005)。潼關古城的建制。滄桑,2005(2),17+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梁福義(1984)。古散關遺址辨正。人文雜誌,198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許正文(1989)。潼關沿革考。人文雜誌,1989(5),93-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郭清華(1989)。陳倉道初探--兼論「暗度陳倉」與陳倉道有關問題。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2),100-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正奇、穆渭生(2009)。唐後期隴右失陷與京畿安全危機述略。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4(4),90-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維緒(2006)。漢唐嶢關、藍關考略--兼與牛樹林、郭敏厚先生商榷。商洛學院學報,2006(1),28-29+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陸敬嚴(1985)。蒲津大浮橋考。自然科學史研究,1985(1),35-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賀潤坤(1989)。安史之亂中潼關為何失守。漢中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4),47-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楊軍輝(2006)。關於唐大震關的幾個問題。甘肅農業,2006(6),292-2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雷震(2011)。歷史時期的儻駱道及其作用。陝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9(4),40-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劉永生(2000)。古城古渡古橋--永濟黃河蒲津渡遺址考古瑣記。文物世界,2000(4),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劉樹友(1997)。「哥舒白谷兩英雄,痛哭催軍萬年淚」--唐軍與安史叛軍的潼關、靈寶之戰探析。渭南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2(1),27-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劉樹友(2002)。武關考--關中要塞研究之七。渭南師範學院學報,17(3),44-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劉樹友(1998)。秦嶺諸關考--關中要塞研究之四。渭南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4(4),23-27+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穆渭生(2003)。唐代宥州變遷的軍事地理考察。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8(3),29-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穆渭生(2007)。唐代設置六胡州的歷史地理考察。唐都學刊,23(3),23-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穆渭生(2002)。唐代潼關述略--唐關內道軍事地理研究之一。陜西教育學院學報,18(4),63-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穆渭生(2006)。唐蕃戰爭後期鹽州軍事地理述論。陝西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3(2),39-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穆渭生(1996)。秦王李世民與高墌之役。陝西教育學院學報,12(2),38-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關治中(1999)。潼關天險考證--關中要塞研究之三。渭南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4(3),35-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關治中(1992)。論曹操平定關隴的奠基戰役--潼關之戰。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2(1),27-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關治中、王克西(2002)。隴山諸關考--關中要塞研究之六。渭南師範學院學報,17(1),58-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關治中、李金俠(2000)。臨晉關考證--關中要塞研究之五。渭南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5(3),111-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蘇海洋、雍際春、晏波、龍曉妮(2011)。唐蕃古道大震關至鄯城段走向新考。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7(3),62-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世清(1997)。唐代嶺南道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啟瑞(1985)。唐代後期關中防衛中形勢之演變(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廖幼華(1980)。初唐河東道研究--對外策略的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德隆(199206)。唐代前期對關內道北部的經營(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祖德(1997)。唐代淮南道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國光(200401)。唐代河南道及都畿道與國勢興衰之關係(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邵承芬(2004)。唐代江南道研究--以經濟發展為探討重心(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桂齊遜(1991)。唐代河東軍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侯甬堅(2004)。歷史地理學探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穆渭生(2009)。大唐盛世--再造大唐郭子儀。西安:三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穆渭生(2000)。郭子儀評傳。西安:三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穆渭生(2003)。大唐盛世--唐楊貴妃。西安:三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嚴耕望(1988)。治史經驗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金泉(1996)。新譯尉繚子。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譚其驥(1982)。中國歷史地圖集。上海:中國地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歐陽修、宋祁(1975)。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頫(2006)。中國歷史地理學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安、高誘、何寧(1998)。淮南子集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吉甫、賀次君、嚴觀(1983)。元和郡縣圖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史念海(1999)。唐代原州的木峽關和石門關。河山集。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史念海(1981)。潼關古城的遷徙。河山集。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健超(2007)。函谷關與潼關。漢唐兩京及絲綢之路歷史地理論集。西安:三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蘇瑩輝(1992)。唐宣宗收復河湟地區與三州七關的年代略論。唐代研究論集。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