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通靈展演現象--以「天山老母」進香會靈儀式為例
書刊名:新世紀宗教研究
作者:王鏡玲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Ching-ling
出版日期:2016
卷期:14:3
頁次:頁67-98
主題關鍵詞:進香會靈儀式展演天山老母女乩調靈訓體觀音Pilgrimage of meeting lingRitual performanceVenerable Mother of the Heavenly MountainTianshan laomuFemale spirit-mediumsModulation of ling and exercise of bodyBodhisattva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3
  • 點閱點閱:12
期刊論文
1.蔡怡佳(20121200)。從身體感研究取向探討臺灣基督宗教與民間宗教信徒之感通經驗。考古人類學刊,77,59-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鏡玲(20141000)。神聖的顯現--母神、家族象徵、靈界。哲學與文化,41(10)=485,33-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鏡玲(20151200)。神話口述與通靈象徵--「天山老母」女乩現象研究。臺灣宗教研究,14(2),65-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簡東源(2008)。臺灣西王母信仰之研究--以花蓮勝安宮、慈惠總堂為考察中心(博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佩如(2014)。母娘信仰中的女神與女人:青山脈下慈母宮的考察(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秀鳳(2009)。台灣慈惠堂瑤池金母信仰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釋念慧(2011)。母娘信仰之身體性、情感性與神聖性:以花蓮法華山慈惠堂為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鏡玲(2000)。神聖的顯現:重構艾良德宗教學方法論(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鏡玲(2011)。慶典美學。台北:博客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花蓮勝安宮文活動籌備委員會(2008)。勝安安居文化季手冊。花蓮:花蓮勝安宮文活動籌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臥雲(2008)。瑤命皈盤。臺東:慈惠堂寶華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rook, Peter、耿一偉(2008)。空的空間。台北: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Jonas, Hans、張新樟(2003)。諾斯替宗教:異鄉神的信息與基督教的開端。道風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Eliade, Mircea、吳靜宜、陳錦書(2001)。世界宗教理念史(卷一):從石器時代到埃勒烏西斯神祕宗教。臺北市:商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艾倫伯格、劉絮愷、吳佳璇、鄧惠文、廖定烈(2003)。發現無意識(I):動力精神學的源流。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杰克.古迪、李源(2014)。神話、儀式與口述。北京:中國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Pruyser, Paul W.、宋文里(2014)。宗教的動力心理學。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曾勤良(1984)。臺灣民間信仰與封神演義之比較研究。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蔡佩如(2001)。穿梭天人之際的女人:女童乩的性別特質與身體意涵。臺北:唐山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焦大衛、歐大年、周育民、宋光宇(2005)。飛鸞:中國民間教派面面觀。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Cousineau, Phil、宋偉航(1998)。靈魂考。臺北縣: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Huizinga, Johan(1996)。遊戲的人。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渡邊欣雄、周星(20000000)。漢族的民俗宗教:社會人類學的研究。臺北:地景企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Eliade, Mircea、Sheed, Rosemary(1958)。Patterns in Comparative Religion。Sheed & Ward。  new window
17.鄭志明(20090000)。傳統宗教的文化詮釋:天地人鬼神五位一體。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Otto, Rudolf、成窮、周邦憲(1995)。論「神聖」:對神聖觀念中的非理性因素及其與理性之關係的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Sangren, P. Steven、丁仁杰(2012)。漢人的社會邏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焦大衛、丁仁傑(2012)。神.鬼.祖先:一個台灣鄉村的民間信仰。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明才(2005)。奇怪的溫度。台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許宇承(2007)。臺灣民間信仰中的五營兵將。台北:蘭臺網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Jung, Carl G.、徐德林(2011)。榮格文集第五卷:原型與集體無意識。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Jung, C. G.、龔卓軍(1999)。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台北:立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Winnicott, D. W.(1991)。Playing and Reality。London:Routledge。  new window
26.James, William、蔡怡佳、劉宏信(2001)。宗教經驗之種種:人性之探索。立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Lewis, loan M.(1971)。Ecstatic Religion: A Study of Shamanism and Spirit Possession。Routledge。  new window
28.余德慧(20060000)。臺灣巫宗教的心靈療遇。臺北:心靈工坊。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Neumann, Erich、李以洪(1998)。大母神--原型分析。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丁仁傑(20090000)。當代漢人民眾宗教研究:論述.認同與社會再生產。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Eliade, Mircea、楊素娥、胡國楨(2001)。聖與俗--宗教的本質。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鄭志明、陳怡魁(2005)。臺灣傳統信仰的鬼神崇拜。臺北:大元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譯心(2014)。王母起源的靈知敘述與朝聖實踐的詮釋--以彰化-新興王母廟為例。道教女神信仰研究。臺北:輔大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怡佳、胡國楨、丁立偉、詹嫦慧(2008)。台灣民間宗教的調靈訓體。原住民巫術與基督宗教。台北:光啟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