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司馬遷筆下的衛青:以「互見」與「屬辭比事」為探究方法
書刊名:人文研究學報
作者:施譯涵
作者(外文):Shih, Yi-han
出版日期:2016
卷期:50:2
頁次:頁63-82
主題關鍵詞:司馬遷史記衛青互見比事屬辭Sima QianShijiWei QingHu jianCategorize phrases and events arrangemen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93
  • 點閱點閱:133
期刊論文
1.張高評(20150100)。比事屬辭與方苞論古文義法:以《文集》之讀史、序跋為核心。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60,225-2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秋蘭(20071200)。論《史記》「推見至隱」之敘事修辭。朝陽人文社會學刊,5(2),143-1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高評(20130600)。《左傳》因果式敘事與以史傳經--以戰爭之敘事為例。東海中文學報,25,79-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魏聰祺(20050600)。「史記」互見法之方式及功用。國教輔導,44(5)=367,1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蔣福亞(2006)。長沙走馬樓吳簡所見奴婢雜議。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歐修梅(20121000)。司馬遷抑揚李、衛、霍三將軍與戰功不相稱論。輔仁國文學報,35,6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鄒紀芳(19770300)。兩漢官私奴婢問題研究。食貨月刊,6(12),686-6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曾加(2007)。《二年律令》有關奴婢的法律思想初探。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7(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高評(20130500)。《左傳》之象徵式敘事與以史傳經--兼談《左傳》重人輕天之二元史觀。經學研究集刊,14,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恆新(2013)。《史記》中李廣與衛青悲劇性對比探析。淄博師專學報,2013(2),44-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洪淑苓(19920600)。論「史記」的兩篇合傳--「魏其武安侯列傳」與「衛將軍驃騎列傳」。國立編譯館館刊,21(1),57-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憲亮(2012)。《世說新語》「賢媛」之「賢」考辨。漢字文化,2012(5),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力(20070600)。張家山漢簡所見「隸臣妾」身份再研究--以〈二年律令〉和〈奏讞書〉為根據。興大歷史學報,18,21-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高評(20010900)。「左傳」據事直書與以史傳經。成大中文學報,9,175-1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鄭尊仁(2012)。《史記》的忠義觀及其對後世忠義傳的影響。司馬遷傳記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高評(2015)。方苞古文義法與《史記評語》--比事屬辭與敘事藝術。二十四屆詩學會議--2015「詩學與評點學」學術研討會,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盈君(2012)。漢代的衣冠禮俗(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戴子平(2010)。《史記》漢代外戚研究(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程端學(1983)。春秋本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笠、李繼芬(2001)。廣史記訂補。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牟潤孫(2009)。注史齋叢稿。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褚贛生(2009)。奴婢史。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燾(1995)。續資治通鑒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韓兆琦(1985)。史記評議賞析。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蘇洵、曾棗莊、金成禮(1993)。嘉祐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大可(1985)。史記研究。甘肅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孫德謙(1985)。太史公書義法。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司馬光、胡三省(1988)。資治通鑑。臺北:天工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燕起、陳可青、賴長揚(1990)。歷代名家評史記。臺北:博遠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靳德峻(1934)。史記釋例。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高評(1987)。左傳導讀。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新科、高益榮、高一農(2011)。《史記》研究資料萃編。西安:三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大可(2014)。史記論叢。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馬持盈(2010)。史記今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祝平一(1980)。漢代的相人術。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徐復觀(1979)。兩漢思想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素娟(2007)。空間、身體與禮教規訓--探討秦漢之際的婦女禮儀教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呂世浩(2009)。從《史記》到《漢書》--轉折過程與歷史意義。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江建俊(2001)。新編劉子新論。臺北:臺灣古籍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安平秋(2008)。史記論叢。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凌志隆、李光縉、有井範平(1992)。補標史記評林。地球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綱(1986)。梁谿集。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葛勝仲(1981)。丹陽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何去非(1985)。何博士備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司馬光(1986)。資治通鑒考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孔安國、陸德明、孔穎達、阮元(1983)。重刊宋本尚書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章學誠(1980)。文史通義。臺北: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楊儒賓(19960000)。儒家身體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逯耀東(20070000)。抑鬱與超越:司馬遷與漢武帝時代。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張高評(20110000)。春秋書法與左傳史筆。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司馬遷、瀧川龜太郎(1993)。史記會注考證。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高評(20020000)。春秋書法與左傳學史。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張素卿(1998)。敘事與解釋:《左傳》經解研究。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晁補之(1986)。濟北文粹。蘇門六君子文粹。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范曄(1981)。後漢書。新校本後漢書并附編十三種。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班固(1979)。漢書。新校本漢書集注并附編二種。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司馬遷(1986)。史記。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馬融、鄭玄、王應麟、孫星衍(2010)。古文尚書。經學輯佚文獻彙編。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