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救亡與啟蒙--臺灣戒嚴時期兒童戲劇初探
書刊名:戲劇教育與劇場研究
作者:陳晞如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Hsi-ju
出版日期:2017
卷期:10
頁次:頁75-104
主題關鍵詞:兒童劇本兒童劇運臺灣兒童戲劇戒嚴中華兒童戲劇集Children's playChildren's drama movementChildren's drama in TaiwanMartial LawChinese Children's Drama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80
  • 點閱點閱:16
期刊論文
1.山形文雄、蔡惠真(19921200)。日本兒童戲劇的歷史。美育,30,24-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簡秀珍(20120100)。觀看、演練與實踐--臺灣在日本殖民時期的新式兒童戲劇。戲劇學刊,15,7-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Almond, Gabriel A.(1956)。Comparative Political System。Journal of Politics,18,396。  new window
圖書
1.李利芳(2007)。中國發生期兒童文學理論本土化進程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杜武志(1997)。日治時期的殖民教育。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曉進(2006)。政治文化與中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文學。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汪懋祖(1922)。美國教育徹覽。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涵(2003)。中國兒童戲劇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麗紗、王麗雁、林玫君、盧昭惠(2008)。臺灣藝術教育史。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彭懷恩(1992)。中國政治文化的轉型。台北:風雲論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游珮芸(2007)。日治時期台灣的兒童文化。台北:玉山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鳳喈(1957)。中國教育史大綱。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雲五、曾作忠(1937)。意大利教育。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何國華(1996)。民國時期的教育。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朱智賢(1930)。兒童自治概論。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朱孟遷(1921)。兒童學。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祖勝(2004)。李祥石藝師南管戲劇本--口述傳錄。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余家菊(1925)。英國教育要覽。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兒童劇徵選委員會(1973)。兒童戲劇集。中國戲劇藝術中心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皇良(2003)。李曼瑰。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浦漪人(1937)。我們的教育。上海: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唐光華(1982)。政治文化的沉思者--白魯恂。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計敏(2014)。任德耀與上海兒童劇創作。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金華、何炳松(1920)。美國教育制度。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馬宗榮(1939)。大時代的教育。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馬靜軒(1932)。兒童與教育。上海:兒童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國民小學輔導叢書編輯小組(1983)。青少年兒童戲劇指導手冊。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國立編譯館(1983)。師範專科學校教育史。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濟成、陳伯吹(1934)。兒童文學研究。上海:上海幼稚師範學校叢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程其保(1929)。小學教育。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曾展謨(1927)。兒童學的新觀念。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傅學敏(2010)。1937~1945國家意識形態與國統區戲劇運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劉文格(1920)。八年歐美考察教育團報告。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趙凌河(2006)。國統區文學傳播型態。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賈冀川(2013)。解放區戲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葛一虹(2012)。葛一虹文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舒新城(1926)。中國教育指南。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蘇光文(1985)。抗戰文學概觀。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蕭凌、邵華(2010)。中國現代文學總書目.戲劇卷。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蔣息岑(1933)。兒童研究。上海:大東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劉厚生、胡可、徐曉鐘(2007)。中國話劇百年劇作選。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Almond, Gabriel A.(1993)。Comparative Politic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NY:HarperCollins College Div。  new window
40.藤本芳則(2013)。「小波お伽」の輪郭--巖谷小波の児童文学。双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蘇光文(2001)。1937~1945年中國文學愛國主義母題研究。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Weiner, Myron、Huntington, Samuel P.(1987)。Understanding political development。Boston:Little, Brown。  new window
43.丁守和(1999)。中國近代啟蒙思潮。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Wilson, Richard W.(1970)。Learning to be Chinese: 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 in Taiwan。Cambridge, Massachusetts:MIT Press。  new window
45.吳若、賈亦棣(19850000)。中國話劇史。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呂訴上(1961)。臺灣電影戲劇史。銀華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司琦(1981)。中國國民教育發展史。臺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580227)。台灣省教育廳舉辦首屆兒童劇作徵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