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運動分裂下殖民地近代報刊的經營: 以臺灣新民報社「同盟罷業」 與「冷語子事件」為例
書刊名:臺灣史研究
作者:莊勝全
作者(外文):Chuang, Sheng-chuan
出版日期:2021
卷期:28:3
頁次:頁169-210
主題關鍵詞:資本化經營臺灣民眾黨臺灣地方自治聯盟臺灣新民報社同盟罷業冷語子事件Capitalization operationTaiwan People's PartyTaiwan Local Self-Government LeagueTaiwan Shin Minpao Publishing HouseUnited strikeCold talker inciden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18
  • 點閱點閱:8
期刊論文
1.張炎憲(19990100)。黃旺成的轉折--從社會參與到纂寫歷史。竹塹文獻雜誌,10,6-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萬益(19990100)。臺灣報業史上的一等評論--論黃旺成的「冷語」「熱言」。竹塹文獻雜誌,10,29-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義麟(20070100)。祝融光顧之後--蘭記書局經營的危機與轉機。文訊,255,68-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若蘭(20150900)。臺灣初次地方選舉:日本殖民政府的制度性操作。臺灣史研究,22(3),139-1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莊勝全(20190300)。《臺灣民報》的報導取材與新聞採訪:以黃旺成的記者生涯為例。臺灣史研究,26(1),59-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蘇碩斌(20111000)。活字印刷與臺灣意識:日治時期臺灣民族主義想像的社會機制。新聞學研究,109,1-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何義麟(20111200)。新高堂書店的創立與發展--兼論近代臺灣出版業之殖民現代性。臺灣史料研究,38,23-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蘇碩斌(2006)。日治時期臺灣文學的讀者想像:印刷資本主義作為空間想像機制的理論初探。跨領域的臺灣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臺南市:國家臺灣文學館。81-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何義麟(1993)。台湾知識人における植民地解放と祖国復帰--謝南光の人物とその思想を中心として(碩士論文)。東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承機(2004)。台湾近代メディア史研究序説:植民地とメディア(博士論文)。東京大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秀政(1987)。「臺灣民報」與近代臺灣民族運動(1920-1932)。現代潮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獻堂、許雪姬(2001)。灌園先生日記(四):一九三一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春木(1930)。臺灣人は斯く觀る。臺北:臺灣民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簡炯仁(2001)。臺灣民眾黨。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榮鐘、葉芸芸(2000)。葉榮鐘全集1:日據下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史。臺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德南(1999)。堅勁耿介的社會運動家--黃旺成。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曾士榮(20130000)。近代心智與日常臺灣:法律人黃繼圖日記中的私與公(1912-1955)。新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獻堂、許雪姬、周婉窈(2003)。灌園先生日記(五)一九三二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謝春木(1931)。臺灣人の要求:民衆黨の發展過程を通じて。臺北:臺灣新民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鷲巢敦哉、臺灣總督府警務局、吳密察(1995)。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領臺以後の治安狀況(中卷)--臺灣社會運動史。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獻堂、許雪姬、鍾淑敏(2001)。灌園先生日記(二)一九二九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莊生(1992)。懷樹又懷人--我的父親莊垂勝,他的朋友及那個時代。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蔡培火、張漢裕(2000)。蔡培火全集(一):家世生平與交友。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蔡培火、林柏壽、陳逢源、吳三連、葉榮鐘(1971)。臺灣民族運動史。台北:自立晚報叢書編輯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獻堂、許雪姬、何義麟(2001)。灌園先生日記(三):一九三〇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柏維(1993)。臺灣文化協會滄桑。臺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吳三連、吳豐山(1991)。吳三連回憶錄。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煥清(1932)。臺灣新民報要覽。臺北:臺灣新民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賴婉蓉(2014)。謝春木及其作品研究。花木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周婉窈(19890000)。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臺北:自立晚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野口眞広(2017)。植民地台湾の自治:自律的空間への意思。早稲田大学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若林正丈、何義麟、陳怡宏、李承機、顏杏如、陳文松、鄭麗玲、葉碧苓、鄭政誠、許佩賢、富田哲(2020)。臺灣抗日運動史研究。大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旺成、許雪姬(2019)。黃旺成先生日記(二十)一九三四年。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黃旺成、許雪姬(2017)。黃旺成先生日記(十八)一九三一年。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黃旺成、許雪姬(2015)。黃旺成先生日記(十五)一九二八年。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怡宏、臺南市水交社文化學會(2017)。美國國家檔案館藏臺灣資料選譯(1942-1960)。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梅田俊英(1998)。社会運動と出版文化:近代日本における知的共同体の形成。御茶の水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黃旺成、許雪姬(2017)。黃旺成先生日記(十七)一九三〇年。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河原功、莫素微(2004)。三省堂與臺灣--戰前臺灣日本書籍流通。臺灣新文學運動的展開--與日本文學的接點。臺北:全華科技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仁淵(20070000)。思想轉型時期的傳播媒介:清末民初的報刊與新式出版業。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翠蓮(2008)。想像與真實:臺灣人的祖國印象。台灣人的抵抗與認同: 一九二〇~一九五〇。財團法人曹永和文教基金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世慶(1991)。黃旺成先生訪問記錄。近現代臺灣口述歷史。臺北: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何義麟(2006)。臺灣殖民解放運動的先鋒--謝南光。跨越國境線--近代臺灣去殖民化之歷程。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淇瀁(2001)。日治時期臺灣啟蒙論述的反挫:《臺灣新民報》系的「同化主義」表意。書寫與拼圖:臺灣文學傳播現象研究。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肇嘉(2007)。附錄:《臺灣新民報》小史。楊肇嘉回憶錄。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羅萬俥(1974)。外柔內剛的灌老先生。林獻堂先生紀念集‧卷三:追思錄。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戴國煇(20020000)。霧社蜂起與中國革命--漢族系中國人社會內藏的少數民族問題。臺灣霧社蜂起事件:研究與資料。臺北:國史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河原功、張文薰、林蔚儒、鄒易儒(2017)。日治時期臺灣「審查」的實際狀況。被擺布的臺灣文學:審查與抵抗的系譜。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河原功(2001)。解說《台湾出版警察報》。《台湾出版警察報》解說‧発禁図書新聞リスト。不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