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複調儒學 : 從古典解釋到現代性探究
作者:任劍濤
出版日期:2013
出版項: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集叢:東亞儒學研究叢書;17
ISBN:978-986-03-6496-5
主題關鍵詞:儒學新儒學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59
期刊論文
1.任劍濤(2007)。讀經、儒家價值與文化屈從。學術界,200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冷成金(2002)。試論「三蘇」蜀學的思想特徵。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君靜(2002)。論柯文的「中國中心觀」。史學月刊,200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童世駿(2007)。為何種普遍主義辯護?--評趙敦華教授的「為普遍主義辯護」。學術月刊,200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董志強(2003)。對維特根斯坦「家族相似」理論的批判。哲學研究,2003(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敦華(2007)。為普遍主義辯護--兼評中國文化特殊主義思潮。學術月刊,200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蔣慶(2005)。關於重建中國儒教的構想。中國儒教研究通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蔣慶(1991)。從心性儒學走向政治儒學--論當代儒學的另一發展路向。當代新儒學國際研討會。臺北:文津出版社。153-1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徐復觀(2002)。徐復觀文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復觀(1980)。徐復觀雜文:論中共。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任劍濤(1999)。倫理政治研究:從早期儒學視角的理論透視。中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牟宗三(2010)。政道與治道。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獨秀(1987)。獨秀文存。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班固(2010)。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壎。水雲村泯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建(1966)。學蔀通辨。臺北:臺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宗羲(1992)。宋元學案.象山學案。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康有為(1987)。孟子微.禮運注.中庸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曾紀澤、喻嶽衡(1983)。曾紀澤遺集。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寶楠(1996)。論語正義。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牟宗三(2007)。歷史哲學。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余英時(1989)。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呂思勉(1934)。理學綱要。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呂思勉(1988)。理學綱要。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哈佛燕京學社(2009)。波士頓的儒家。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胡適(1991)。戴東原的哲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康曉光(2010)。陣地戰--關於中華文化復興的葛蘭西式分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立文(2008)。心學之路--陸九淵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崑將(2009)。東亞論語學:韓日篇。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方正(2009)。繼承與叛逆:現代科學為何出現於西方?。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馮天瑜(2006)。中華元典精神。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Nisbet, Robert、徐啟智(1989)。西方社會思想史。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Voltaire、蔡鴻濱(2007)。論寬容。廣州:花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亞里士多德(1999)。尼各馬科倫理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亞里士多德(1959)。範疇篇解釋篇。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Laswell(1992)。政治學:誰得到什麼?何時和如何得到?。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Cohen, Carl、聶崇信、朱秀賢(1988)。論民主。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Greenstein, Fred I.、朱堅章(1979)。政治與人格。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Fossier, Robert、陳志強(2006)。劍橋插圖中世紀史。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維特根斯坦、李步樓(1996)。哲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Aristotle、Rackham, H.(1934)。The Nicomachean Ethics。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4.Williams, Bernard(2006)。Ethics and the Limits of philosophy。London:New York:Routledge。  new window
35.Schaff, Philip(1953)。The New Schaff-Herzog Encyclopedia of Religious Knowledge。Grand Rapid:Baker Book House。  new window
36.王夫之、張載(1975)。張子正蒙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任劍濤(2004)。中國現代思想脈絡中的自由主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秦家懿(1992)。王陽明。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Bell, Daniel A.、李萬全(2009)。超越自由民主。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Osterhammel, Jürgen、劉興華(2007)。亞洲去魔化--十八世紀的歐洲與亞洲帝國。臺北: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Bunnin, Nicholas、Yu, Jiyuan(2004)。The Blackwell Dictionary of Western Philosophy。Malden: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new window
42.Peschke, Karl H.、靜也、常宏(2002)。基督宗教倫理學。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蔡仁厚(1983)。宋明理學:南宋篇‧心體與性體義旨述引。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李鏡池(1981)。周易通義。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顧頡剛(2000)。古史辨自序。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李學勤(1999)。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周振甫(199104)。周易譯注。台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蔡尚思、胡道靜、郭沫若、顧頡剛、聞一多、熊十力、馮友蘭(1993)。十家論易。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牟宗三(1997)。中國哲學的特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Constant, Benjamin、閻克文、劉滿貴(1999)。古代人的自由與現代人的自由。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Simmel, Georg、曹衛東(2003)。現代人與宗教。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赫胥、王才勇(1991)。解釋的有效性。北京: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Rawls, John、萬俊人(2000)。政治自由主義。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松川健二、林慶彰、金培懿、陳靜慧、楊菁合(2006)。論語思想史。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徐復觀、楊乃藩(19810501)。徐復觀雜文續集。臺北:時報文化事業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魏源(2011)。海國圖志。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黃俊傑(1991)。孟子學思想史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牟宗三(2000)。道德的理想主義。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鄭家棟(2001)。斷裂中的傳統:信念與理性之間。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Eco, Umberto、王宇根(1997)。詮釋與過度詮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大衛‧米勒、韋農‧波格丹諾、鄧正來(2002)。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湯一介(1991)。儒道釋與內在超越問題。江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黃俊傑(200710)。東亞儒學:經典與詮釋的辯證。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畢沅、標點續資治通鑑小組(1999)。續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Habermas, J.、Lenhardt, C.、Nicholsen, S. W.(1990)。Moral Consciousness and Communicative Action。U.S.A.: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  new window
66.蔡方鹿(199602)。中華道統思想發展史。臺北:中華道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湯錫予(19840120)。魏晉玄學論稿。臺北:里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錢穆(1986)。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杜維明(1989)。儒學第三期發展的前景問題:大陸講學、問難和討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肖疌父、李錦全(1983)。中國哲學史。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Huntington, Samuel P.、劉軍寧(1998)。第三波--20世紀後期民主化浪潮。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林毓生、穆善培、蘇國勛、崔之元(1988)。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劉壎(1971)。隱居通議。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蘇國勳(1988)。理性化及其限制--韋伯思想引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王夫之(1996)。船山全書。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Ames, Roger T.、溫海明(2009)。和而不同:中西哲學的會通。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牟宗三(2005)。生命的學問。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朱熹、黎靖德、王星賢(1986)。朱子語類。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顧炎武(1985)。日知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Kant, Immanuel、鄧曉芒、楊祖陶(2003)。實踐理性批判。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Bellah, Robert N.、周穗明、翁寒松、翟宏彪(2011)。心靈的習性:美國人生活中的個人主義和公共責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李明輝(1994)。當代儒學之自我轉化。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Sartori, Giovanni、馮克利、閻克文(1998)。民主新論。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Berger, P. L.、Luckmann, T.、鄒理民(1991)。知識社會學--社會實體的建構。台北市: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戴震、何文光(1982)。孟子字義疏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蕭公權、汪榮祖(1997)。近代中國與新世界:康有為變法與大同思想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Jaspers, Karl、魏楚雄、俞新天(1989)。歷史的起源與目標。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黃俊傑(1997)。孟學思想史論。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錢穆(1974)。孔子與論語。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陳榮捷(1990)。朱熹。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de Tocqueville, Alexis-Charles-Henri Clerel、董果良(1988)。論美國的民主。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余英時(2004)。儒家倫理與商人精神。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Cohen, Paul A.、林同奇(2002)。在中國發現歷史:中國中心觀在美國的興起。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康有為、姜義華、張榮華(2007)。康有為全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牟宗三(1991)。心體與性體。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許慎、徐鉉(1963)。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朱之瑜、朱謙之(1981)。朱舜水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周敦頤(2009)。周敦頤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馮友蘭(1944)。中國哲學史。台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杜維明(2002)。儒學第三期發展的前景問題。武漢:武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鄭家棟(1990)。現代新儒學概論。廣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牟宗三(1979)。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司馬光(2005)。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朱熹、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2002)。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王守仁、吳光、錢明、董平、姚延福(1992)。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Moran, D.、蔡錚雲(2005)。現象學導論。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林麗真(1988)。王弼。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朱熹(1983)。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程顥、程頤、王孝魚(2004)。二程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牟宗三(1994)。才性與玄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孔子、孔門弟子、楊伯峻(1980)。論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曾春海(1988)。陸象山。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錢穆(1984)。宋明理學概述。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楊向奎(1997)。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Kroner, Richard、關子尹(1985)。論康德與黑格爾。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陸九淵、鍾哲(1980)。陸九淵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章學誠、葉瑛(1994)。文史通義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馮耀明(2003)。「超越內在」的迷思:從分析哲學觀點看當代新儒學。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蔡忠道(20000000)。魏晉儒道互補之研究。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龐樸(1984)。儒家辯證法研究。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Levenson, Joseph R.、鄭大華、任菁(2000)。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王弼、樓宇烈(1980)。王弼集校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de Bary, William Theodore、李弘祺(1983)。中國的自由傳統。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孟軻、趙岐、焦循、沈文倬(1996)。孟子正義。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傅偉勳、韋政通(1996)。孔子。臺北:東大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李澤厚(1985)。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蔣慶(2003)。政治儒學--當代儒學的轉向、特質與發展。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Habermas, Jürgen、曹衛東(2002)。包容他者。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謝維揚(1995)。中國早期國家。浙江人民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房玄齡(1974)。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司馬遷、裴駰、司馬貞、張守節(1982)。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吳萊。石塘先生胡氏文鈔後序。淵穎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贄(1995)。陽明先生年譜後語。陽明先生道學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宗羲(2002)。泰州學案。黃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牟宗三(1957)。略論道統、學統、政統。生命的學問。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孔繁(1997)。儒。中國儒學百科全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牟宗三、徐復觀、張君勵、唐君毅(1989)。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我們對中國學術研究及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認識。當代新儒家。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余英時(2008)。錢穆與新儒家。錢穆與中國現代學術。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明輝(2001)。我不接受林安梧講的所謂護教新儒學,林安梧完全按他的身材量身定制。終結三重文化危機--二十一世紀之重新創造。臺北:水瓶世紀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明輝(1991)。儒學如何開出民主與科學?。儒學與現代意識。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予同(1983)。「漢學」與「宋學」。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周予同(2009)。孔子。論語二十講。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哈佛燕京學社(2005)。啟蒙的反思--杜維明、黃萬盛對話錄。啟蒙的反思。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胡適(2011)。容忍與自由。容忍與自由:胡適讀本。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胡曉明(2006)。讀經、儒教與中國文化的復興--蔣慶訪談錄。讀經:啟蒙還是蒙昧?。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序經(2008)。中國文化之出路--民廿二年十二月廿九日晚在中大禮堂講詞撮略。從西化到現代化--五四以來有關中國的文化趨向和發展道路論證文選。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俊傑(2010)。中日文化交流中「自我」與「他者」的互動:類型及其涵義。東亞文化交流中的儒家經典與理念。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潘朝陽(2009)。當代新儒家的孔子詮釋:系統對照的探索。東亞論語學:中國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秦家懿、Hans, Kung、吳華(1990)。儒學:「宗教」,還是道德哲學?。中國宗教與基督教。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安梧(1998)。牟宗三先生之後--「護教的新儒學」與「批判的新儒學」。儒學革命論--後新儒家哲學的問題向度。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安梧(1996)。實踐的異化與克服之可能--悼念牟宗三先生兼及於當代新儒學之發展。當代新儒家哲學史論。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米哈伊爾.巴赫金、白春仁(1998)。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巴赫金全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牟宗三、徐復觀、張君勱、唐君毅(1991)。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我們對中國學術研究及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認識。唐君毅全集。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劉大杰(1984)。魏晉思想論。魏晉思想。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灝(1981)。晚清思想發展試論:幾個基本論點的提出與檢討。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晚清思想。臺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