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結論(阿美族社會文化史)
作者:李景崇
書刊名:阿美族歷史
頁次:293-302
出版日期:1998
出版項:臺北:師大書苑
主題關鍵詞:阿美族社會文化史
學門:人類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
期刊論文
1.陳國鈞(19711000)。南勢阿美族的娛樂活動。中國社會學刊,1,124-1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木柱(19770500)。男性成年禮的功能探討。民族社會學報,15,165-1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明義(19820300)。阿美族的曙光:阿美族教會史略。臺灣神學論刊,4,137-1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可(19630500)。南勢阿美年齡階級制度。邊政學報,2,29-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國鈞(19570515)。花蓮吉安鄉的阿美族。大陸雜誌,14(9),20-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金河(19630500)。南勢阿美的生活規範。邊政學報,2,24-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胡良珍(19630500)。南勢阿美初步民族學調查簡報。邊政學報,2,2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崇澤(19630500)。南勢阿美的名制。邊政學報,2,38-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衛惠林(19580300)。阿美族的部落制度。臺灣文獻,9(1),1-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賴川孝吉(1953)。高砂族的生業。民族學研究,10(1/2),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譚華(1991)。民族傳統體育發展歷史趨勢初探。中國成都體院學報,165-1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曾俊華(19890200)。運動行為在土著民族社會的功能探討。師大體育,27,24-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衛惠林(1955)。台灣土住族的部落組織型態與特質。中國民族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浩威(1992)。宛如山脈的背景--原住民專輯。島嶼邊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丁洪學(19780700)。秀姑巒阿美族的農曆與農業祭祀。臺灣人文,4,72-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景崇(19920600)。我國體育現代化發展之取向。國民體育季刊,21(2)=93,109-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景崇(1977)。如何提昇原住民的教育品質。今日教育,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凌純聲(1952)。古代閩越人與臺灣土住族。學術季刊,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克宗(19840400)。屏東師專平地男生與山地男生群體耐力跑訓練效果比較。屏東師專學報,2,386-3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余麗娜(1984)。米的卡都依利新--阿美族的豐年祭開始了!。世界地理雜誌,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林國章(1980)。阿美族成年祭。戶外雜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華岡山青社(1985)。阿美族盛典--豐年舞祭。美哉中華,1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余萬居。阿美族的發祥傳說與祭祀之一例。宗教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森丑之助(1901)。台灣奇萊里留社的舟祭。東京人類學會雜誌,16,1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古野清人(1938)。阿美族的農耕儀禮。民族學報,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水潭(19630500)。南勢阿美的巫。邊政學報,2,40-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戴慶齡(19630500)。南勢阿美器用簡介。邊政學報,2,48-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郭秀岩(19750900)。山地行政與山地政策。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0,97-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王初成(19630500)。南勢阿美族之農耕生計。邊政學報,2,27-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白秀雄(19630500)。南勢阿美舊有之頭目制。邊政學報,2,43-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楊玠(19630500)。南勢阿美之親屬稱謂。邊政學報,2,32-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劉學銚(19630500)。南勢阿美服飾簡介。邊政學報,2,45-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丁洪學(19780400)。秀姑巒阿美族的農曆與農業祭祀。臺灣人文,3,72-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石明宗(19940300)。運動文化的思考。中華體育季刊,7(4)=28,9-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李中和(19630500)。南勢阿美的歌舞。邊政學報,2,53-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李亦園(19570900)。南勢阿美族的部落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135-1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林朝棨(19661100)。概說臺灣第四紀的地史並討論其自然史和文化史的關係。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28,7-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凌純聲(19530500)。本系[臺大考古人類學系]花蓮南勢阿美初步調查簡報。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1,10-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許木柱(1977)。母系社會何去何從?。中國民族學通訊,15,23-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陳國鈞(19570430)。花蓮吉安鄉的阿美族。大陸雜誌,14(8),1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衛惠林(19610900)。阿美族的母系氏族與母系世系群。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2,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衞惠林(19530500)。臺灣東部阿美族的年齡階級制度初步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凌純聲(19531100)。雲南卡瓦族與臺灣高山族的獵頭祭。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2,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葉憲清(1974)。台灣平地青年與山地青年越野賽跑能力之比較。大專體育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憲清(1976)。台灣山地各族青年越野賽跑能力之比較。大專體育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陳水潭(1963)。花蓮南勢阿美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郭清候(1972)。台灣山地青年與平地青年運動能力之比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嵩山(1984)。鄒族政治制度研究--一個高山族聚落適應變遷的例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文德(1983)。阿美族的親屬制度--一個海岸聚落的例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卓宏祺(1988)。清代台灣理番政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廖文生(1984)。台灣山地社會經濟結構性變遷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豪哲(1988)。阿美族山胞城鄉遷移與生活調適之研究:以原住地東部富田社區及移住地臺北近郊山光社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仁煌(1978)。變遷中的薄薄阿美族社區(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亦園(1992)。文化與行為。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宮本延人、魏桂邦(1993)。台灣的原住民族。臺中市: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hai, Chen-kang(1967)。Taiwan aborigines: A genetic study of tribal variation。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洪英聖(1993)。台灣先住民腳印。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斌雄、胡台麗(1987)。台灣土著祭儀及歌舞民俗活動之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文忠(1981)。體育史。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義雄(1983)。體育學原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謝高橋(1993)。社會學。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移川子之藏(1935)。台灣高砂族所屬系統之研究。台北:台北帝國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千武(1993)。台灣原住民的母語傳說。台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淺田隆夫(1972)。現代職場--基礎理論。勞務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高橋英夫(1971)。人類文化與遊戲。中央公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景崇(1983)。花蓮縣國小學生體育教學興趣取向之研究。花蓮縣政府教育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宗吉(1986)。台灣土著民族遊戲的文化社會學研究。台北:臺灣師大體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瓦歷斯.尤幹(1994)。體驗山胞教育--台灣原住民教育體制的一些觀念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壬癸(1994)。臺灣南島語言的現狀與展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亦園、許木柱(1985)。台灣高山族的現代適應問題:一些初步發現及其理論意含。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金泡(1983)。台北市高雄市山胞居民生活狀況調查研究。台灣省政府:台北市政府:高雄市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沈葆楨。福建臺灣奏摺。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明玉(1992)。花蓮泰雅族學童運動參與的社會文化背景因素研究。花蓮師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應貴(1985)。光復後高山族的經濟變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蔡中涵(1993)。台灣原住民族之起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內政部(1992)。當前山胞政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藍鼎元。東征集。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亦園(1992)。馬太鞍阿美族的物質文化。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邱金松(1988)。現代體育運動思考。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亦園(1992)。台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林天生(1991)。山胞教育與山胞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吳錦發(1993)。台灣原住民文學。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洪英聖(1993)。找台灣的根。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胡小明(1989)。民族體育集錦。四川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許木柱(1987)。阿美族的社會變遷與青少年適應。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連橫。台灣通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基辛(1992)。文化人類學。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黃貴潮、黃宣衛(1989)。宜灣阿美族三儀式的活動記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蔡敏忠(1980)。體育研究法。教育部體育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劉斌雄、石磊、丘其謙、陳清清(1965)。秀姑巒阿美族的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蘇成田(1993)。史前文化。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駱香林(1936)。高砂族調查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駱香林(1957)。花蓮縣志。台灣花蓮: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李景崇(1988)。論七腳川豐年節史之意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吳騰達(1994)。鄉土體育與教育。台灣師大教育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李景崇(1976)。岱原人(原住民)之教育應何去何從。岱原人社會福利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Hsu, Mutsu(1915)。An impunitive cultural: Reactions of the Aims to Rosenzweig picture-Frustration test。Academia Sinica。  new window
45.Ferrell, Raleigh(1969)。Taiwan aboriginal groups: Tauoeu。Tauoeu: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new window
46.Bergin & Garvey(1988)。The anthropology of sport an introduction。Tokyo:The Taishukan publishing Co:.。  new window
47.Rin, Hsien(1957)。The alcoholism problem in Nan-shin Ami People。Studia Taiwanica。  new window
48.Myers, R.(1969)。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aiwan, 1895-1965。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49.Mitchell, G. D.、Mason, B. S.(1934)。The theory of play。New York:A.S. Barnes and Co.。  new window
50.Jerry, R. Thomas、Nelson, Jack K.(1990)。Research Methods in Physical Activity。Champaign, Illinois:Human Kinetics Books。  new window
51.余萬居。番社的年中行事--阿美族為中心。東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余萬居(1986)。阿美族歸化社的播栗祭。中研院民族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藤崎濟之助(1930)。台灣的番族。東京:安久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1983)。番族習慣調查報告書。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1983)。番族調查報告書。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1976)。台灣番族慣習研究。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森丑之助(1994)。台灣番族圖譜。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Blanchard, Kendall、Cheska, Alyce Taylor、寒川恒夫(1988)。運動人類學入門。東京:大修館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菅原禮(1975)。體育社會學入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鈴木作太郎(1988)。台灣之番族研究。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玲木質(1993)。台灣原住民風俗誌。台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佐山融吉(1913)。番放調查報告阿美族南勢番。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伊能嘉矩、余萬居(1986)。見諸台灣阿美蕃族的宗教觀念之一斑。中研院民族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安倍明義(1988)。番語研究。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小泉鐵、余萬居(1986)。阿美族番社的月見(賞月)祭。中研院民族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阮昌銳(1994)。台灣土著族的社會與文化。台北:台灣省立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明立國(1989)。臺灣原住民族的祭禮。台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李來旺、吳明義、黃東秋(1992)。牽源。臺東: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史明(1980)。台灣人四百年史。蓬島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許義雄(1988)。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台北市:文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陳奇祿(19920000)。臺灣土著文化研究。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歐陽教(1973)。教育哲學導論。文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安倍明義(1938)。台灣地名研究。台北:蕃語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吳文忠(1967)。中國近百年體育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林伯原(1990)。中國古代體育史。台北:華聯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王人英(19670000)。臺灣高山族的人口變遷。臺北:中研院民族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王文科(1990)。質的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阮昌銳(19690000)。大港口的阿美族。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莊英章(1992)。文化人類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莊錫昌、孫志民(1992)。文化人類學的理論構架。臺北:淑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許樹淵(1992)。田徑論。臺北市:偉彬體育研究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郭生玉(1988)。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縣:精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黃光雄、簡茂發(1991)。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賈馥茗、楊深坑(1988)。教育研究法的探討與應用。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Kaus, Richard G.(1964)。Recreation and the school。The Macmillan company。  new window
86.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94)。高砂族調查書。臺北市: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李亦園(1962)。馬太鞍阿美族的物質文化。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彭鳳(19830923)。歌聲、舞影、酒香、人醉吾鄉的豐年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鳳(19830922)。歌聲、舞影、酒香、人醉吾鄉的豐年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汝和(1972)。阿美族歲時祭儀。臺灣省通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敏麟(1972)。同胄志。臺灣省通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駱香林(1983)。阿美族。花蓮縣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衛惠林(1965)。阿美族。臺灣省通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acon, Margaret K.(1976)。Cross-cultural studies of drinking。Cross-Cultural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Alcohol: 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Paris:Morton Publishers。  new window
6.Driver, Harold E.(1973)。Cross-cultural studies。Handbook of Social and Cultural Anthropology。Chicago:Rand McNALLY & Co。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