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公務員勞動三權之行使與限制﹘以我國公務人員協會為案例之分析
作者:趙嘉裕
作者(外文):Chao ,Chia-Yu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山學術研究所
指導教授:周陽山
楊世雄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4
主題關鍵詞:公務人員公務人員協會法勞動基本權Civil ServantsCivil Servant’s Association Lawsfundamental labor right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2)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17
論文摘要
政府自民國七十六年七月十五日解除戒嚴以後,臺灣的民主化發展在各方面曾有突飛猛進的成長,使得人民的自主意識亦普遍提高,致憲法第十四條明定保障人民集會結社權更加落實,但公務人員在民國九十二年一月一日以前,迄無法享有憲法上保障人民集會結社之權利,可知公務人員之自由權利遲遲未能趕上民主先進國家。
公務人員與國家之公法上勤務關係,不論過去或現在一直屬於「特別權力關係」中之一環,而在傳統之特別權力關係下,官吏之行為與一般人不同,應受特別之拘束,憲法所保障之集會結社之自由,對官吏而言,係為維持其紀律而加以限制。而今日之特別權力關係已有變遷,其公務人員之任命、免職、遷調、退休等事項攸關於公務人員個人法律地位之基本關係,基於法治國家之要求,仍有公法上一般原理原則之適用,而不受特別權力關係之限制,因此,公務人員與國家之公法上勤務關係雖與一般雇主與勞工間之私法上勞動契約關係有些差別,但基於憲法第十四條集會結社之自由、第十五條生存權、工作權之保障,一般勞動者所能享有此種勞動基本權,公務人員是否也能享有此種勞動基本權,並藉由以自己集體之力量來爭取應有之權利與地位,是個亟待研究之課題。
公務人員同時兼具著為全體國民服務之公僕與國民的一份子等兩種身分。即是一方面是公務人員亦為國民的一份子,應享有國民的基本權利;另一方面是公務人員作為全體國民之服務者。就實際面而言,公務人員勞動三權之行使與其國民生活息息相關,在公務人員協會法尚未頒布前,法令並無規範處理紛爭之程序,致公務人員勞動三權之定位、行使與限制等問題陷入空窗期之狀態。
有鑑於此,本論文擬就「勞動三權之理論基礎」、「公務人員在勞動關係中之地位」為概念釐清,從勞動學理論之觀點加以分析研究,進而探討「公務人員勞動三權」之行使與其限制。希望藉此論述,並參考民主先進國家如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各國公務人員團體之實際運作情形及制度面的介紹,進而比較其利弊得失,以作為我國之借鏡,俾藉由檢討與分析提出具體建議,作為爾後公務人員協會法修法之參考。
Abstract
Since July 15, 1987, when Martial Law was lifted,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democratization has grown quickly in all aspects, and the people’s consciousness of liberty has also been increased, so that have allowed 14th Article of the constitution to more practically protect people’s rights to assemble and organize. Before January 1, 2003, it was only Civil Servants who did not possess the constitutional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to assemble and organize of the 14th Article. Hence, the Civil Servants’ consciousness of liberty has fallen behind that of other democratic predecessors.
No matter in the past and at present, Civil Servants and nation’s duty relationships upon the Public Laws are always belonging to one of segments of “Das besonderes Gewaltverhaltnis”. Under the traditional “Das besonderes Gewaltverhaltnis”, government officials’ behavior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thers, and should be restricted in particular. Toward government officials, people have freedom of assembly and freedom to organize, as the protection already proclaimed in writing in the constitution, is to maintain and restrict their disciplines. However, today’s “Das besonderes Gewaltverhaltnis” has been changed. Civil Servants’ employment, dismissal, transfer, retirement and so on, related to Civil Servants individual legal position of fundamental relations, based on request of a State under the Principle of the Rule of Law, there are still general principle stipulated on the Public Laws applied to without restriction of “Das besonderes Gewaltverhaltnis”. Therefore, there are differences among Civil Servants and nation’s duty relationships upon the Public Laws, as well as labor contract between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of the Labor Standard Law. In accordance with 14th Article of the constitution — freedom of assembly and freedom to organize, as well as 15th Article — rights of living and work protection, those labor fundamental rights may be entitled by general labors. Are Civil Servants also entitled to these labor fundamental rights, or rely on group gathering to endeavor to get rights and position that Civil Servants should have? That is a theme need to be studied.
Civil Servants are in possession of both Civil Servants for rendering services to all people as well as being citizens. Civil Servants , also called as citizens, who have people’s fundamental rights, and render services to all people as well. In terms of actuality, Civil Servants’ execution of the Three Labor Rights and people living are closely related. Before promulgation of the Civil Servants’ Association Laws, there is no standard of process to handle disputes so that problems of positioning, execu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ivil Servants Three Labor Rights are fallen into impractical thoughts.
In terms of this, concepts of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the Three Labor Rights” and “Civil Servants’ position in the labor relations” will be defined in this research. Starting with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viewpoints of the labor theory, execution and restriction of the “Civil Servants’ Three Labor Rights” will be further studied. It is hoped that with this discussion, and with reference of other democratic predecessors, such as United States, United Kingdom, Germany, France, Japan and so on; Civil Servants group actual operations and system introduction to make comparison of strength, weakness, achievement and loss. Meanwhile, according to this comparison as a reference in order to review, analyze and provide concrete suggestions for collation to amend Civil Servants Association Laws thereafter.
Key word:Civil Servants , Civil Servant’s Association Laws, fundamental labor rights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1.丁幼泉,《勞資關係概論》,台北:中華企業管理叢書,民國64年。
2.王學良,〈集休假合法性評議〉,收錄於《處理勞資爭議之策略與技 巧》,台北: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編印,民國78年。
3.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勞資爭議處理之國家比較》,台北: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編印,民國81年。
4.史尚寬,《勞動法原論》,台北:正大印書館,民國67年。
5.任可怡,《公務員結社行為之研究》,台北:銓敘部八十一年度出國專題研究報告,民國83年。
6.朱柔若譯,《勞工關係:結構與過程:Robert L. Sauer, Keith E. Voelker著》,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88年。
7.李震山,《行政法導論》,台北:三民書局,修訂初版,民國88年月。
8.李震山,〈從憲法觀點論生命權之保障〉,收錄於《當代公法理論》,台北:月旦出版社,民國82年。
9.李華民,《各國人事制度》,台北:五南圖書,民國82年。
10.李允傑,《台灣工會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81年。new window
11.李允傑,《政府與工會》,台北:國立空中大學,民國92年。
12.李鴻禧譯,蘆部信喜,《憲法》,台北:月旦出版社,民國86年。
13.李惠宗,《憲法要義》,台北:敦煌書局,民國87年。
14.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三民書局,民國90年。new window
15.吳庚、楊建華主持,《公務員基準法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民國79年。
16.吳庚,《行政爭訟法論》,台北:自版,民國88年。
17.吳定等,《行政學(二)》,台北:國立空中大學,民國85年。
18.呂榮海,《罷工之法律,勞資糾紛案例》,台北:蔚理法律出版社,民國78年。
19.宋承先等譯,David w Pearce編,《現代經濟學辭典The Dictionary of Modern Economics》,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0年。
20.岑士麟,《工業社會學》,台北:社會建設出版社,民國64年。
21.邱駿彥,《日本公務員協會之研究》,台北:銓敘部專案委託研究報告,民國84年。
22.邱駿彥,《勞動法裁判選輯(二)》,台北:元照出版公司,民國88年。
23.周陽山等編著,《社會科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5年。
24.周世輔、周陽山著,《國父思想:六次修憲條文逐條分析》,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9年。
25.周世輔、周陽山著,《國父思想》,台北:三民書局,修訂初版,民國87年。
26.周世輔、周陽山著,《中山思想新詮:總論與民族主義》,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4年。
27.周世輔、周陽山著,《中山思想新詮:民權主義與中華民國憲法》,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4年。
28.周陽山,《民權理念與憲政改革》,台北:東大出版社,民國82年。
29.周陽山,《憲政與民主》,台北:臺灣書店,民國86年。
30.周陽山等著,《中華民國憲法與立國精神》,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1年。
31.林紀東,《行政法》,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4年。
32.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民國67年。
33.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文第一冊》,台北:三民書局,民國76年。
34.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一)(三)(四)》,台北:三民書局,民國71年、73年。new window
35.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1年。
36.林國賢,《五權憲法與現代憲法》,台北:文笙書局,民國75年。
37.林大鈞,《我國工會立法之研究》,台北:工商教育出版社,民國76年。
38.林大鈞,《勞工政策與勞動法論》,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83年。
39.林明鏘,《公務員法》,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下),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民國87年。
40.林明鏘,《公務員法研究(一)》,台北:自版,民國89年。new window
41.林錫堯,《行政法要義》,台北:法務通訊雜誌社,民國90年。
42.胡康大著,李炳南主編,《英國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出版公司,民國86年。
43.法治斌,《憲法專論(一)》,台北:政治大學法律學系,民國74年。
44.法治斌、董保成,《中民國憲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民國86年。
45.法治斌,《行政法律關係與特別權力開係》,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法,第二版,台北:翰蘆出版社,89年。
46.施能傑,《美國政府人事管理》,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民國88年。
47.城仲模,《行政法之基礎理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0年。new window
48.范揚,《行政法總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79年。
49.翁岳生,《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台北:月旦出版社,民國86年。
50.翁岳生,《行政法(上)(下)》,台北:翰蘆圖書公司,民國87年。
51.翁岳生編,《行政法二○○○(上冊)》,台北:自版,民國89年。
52.涂懷瑩,《中華民國憲法與人權保障》,台北:三民書局,民國71年。
53.涂懷瑩,《行政法原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79年。
54.孫立平譯,Lewi s A. Coser 著,《社會衝突的功能》,台北:桂冠圖書公司出版,民國83年。
55.馬康莊、陳木信譯,George Riter著,《社會學理論》,台北:巨流出版社,民國84年。
56.陳敏,《行政法》,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7年。
57.陳敏,《行政法總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8年。
58.陳德禹,《行政管理》,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4年。
59.陳新民,《德國公務員法制概述》,收於公務員基準法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民國83年。
60.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79年。new window
61.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自版,民國84年。
62.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台北:元照出版,民國89年。new window
63.陳新民,《行政法學總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9年。
64.陳繼盛,《勞資關係》,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0年。
65.陳繼盛,《建立勞工法規完整體系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考核委員會,民國71年。
66.陳繼盛,《各國勞資爭議處理制度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民國80年。
67.陳繼盛,《我國團體協約法制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委託研究叢書(二),民國80年。new window
68.陳繼盛,《勞工法論文集》,台北:陳林法學文教基金會印行,民國83年。
69.陳繼盛,《我國團體協約法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委託研究,民國86年。new window
70.陳春生主持,《蒐集編譯德國公務人員保障制度及法規專案委託》,台北: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民國88年。
71.陳浩,《社會力政治力經濟力的互動關係》,收錄於徐正光、張曉春、蕭新煌編,1986台灣社會批判自力救濟,台北:敦理出版社,民國76年。
72.陳國鈞,《勞工問題》,台北:三民書局,民國63年。
73.陳國鈞,《現代勞工問題及勞工立法》,台北:正光書局,民國70年。
74.許濱松,《論激勵管理與人力資源的有效運用》,台北:七友出版傳播,民國70年。new window
75.許濱松,《人事行政》,台北:華視文化,民國79年。
76.許濱松,《中華民國公務人員考試制度》,台北:五南圖書,民國81年。
77.許濱松主持、施能傑協同主持,《台北市政府退休公務人員生活之研究》,台北: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民國81年。
78.許濱松,《各國人事制度》,台北:華視文化,民國88年。
79.許南雄,《各國人事制度:Comparative civil service》,台北:商鼎文化,民國88年。
80.許南雄,《各國人事制度》,台北:商鼎文化,民國91年。
81.許慶雄,《憲法入門》,台北:月旦法學出版社,民國79年。
82.許慶雄,《社會權論》,台北:眾文圖書公司,民國80年。new window
83.許慶雄,《憲法入門Ⅰ-人權保障篇》,台北:元照出版,民國88年。
84.黃越欽,《勞工法與相關法規》,勞工行政人員訓練叢書(第二輯),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民國77年。
85.黃越欽,《公營事業勞動關係法比較研究》,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民國81年。
86.黃越欽,《勞動法論》,台北: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民國83年。new window
87.黃越欽,《勞動法新論》,台北:翰蘆出版公司,民國91年。new window
88.黃程貫,《勞動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民國91年。
89.黃程貫,《勞動法案法院判決之研究分析》,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委託研究,民國90年。
90.黃錦堂,《公務員的義務-重建文官體制》,台北:業強出版社,民國83年。
91.黃錦堂,《地方自治法治化問題之研究》,台北:月旦法學出版社,民國84年。new window
92.曹俊漢,《公務員協會組織與功能之研究》,台北:銓敘部專案委託研究報告,民國84年。
93.傅肅良,《中國憲法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76年。
94.傅肅良,《各國人事制度》,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0年。
95.張家洋,《行政法概要》,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76年。
96.張天開,《美國勞工運動簡史》,台北:世界書局,民國47年。97.張天開,《各國勞資關係制度》,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民國69 年。
98.張其恆編譯,《世界勞動關係總覽》,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勞工所,民國87年。
99.張鏡影,《行政學論》,台北:自版,民國56年。
100.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合著,《經濟學-理論與實務》,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民國80年。
101.張世賢,《各國憲法彙編》,台北:中華民國公共行政學會,民國84年。
102.焦興鎧譯,William B. Gould, IV原著《美國勞工法入門》,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85年。
103.焦興鎧,《勞工法制之最新發展趨勢-美國勞工法論文集(二)》,台北:月旦法學出版社,民國86年。new window
104.詹火生,《從衝突理論觀點看勞雇關係》,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民國78年。
105.詹火生譯,達倫道夫著,《衝突理論》,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民國79年。
106.詹火生,《勞資關係與勞工福利》,台北:幼獅出版社,民國79年。new window
107.楊世雄、張瑞猛、劉志鵬,《勞資倫理的重建》,台北: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民國79年。
108.楊世雄譯,《第三條路哲學:A.F Utz著》,台北:九鼎文化,民國80年。
109.楊世雄,《馬克思的經濟哲學-中共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90年。new window
110.楊國樞,《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民國82年。new window
111.楊通軒,《爭議行為合法性之判斷基準-勞動法裁判選輯》,台北:月旦法學出版社,民國87年。
112.衛民,《勞資關係-問題與對策》,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79年。
113.衛民,《工會組織與勞工運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民國82年。
114.衛民、許繼峰,《勞資關係與爭議問題》,台北:國立空中大學,民國92年。new window
115.蔡震榮,《行政法理論與基本人權之保障》,台北:三鋒出版社,民國83年。new window
116.蔡墩銘,《德、日刑法典》,初版一刷,民國82年。
117.盧瑞鍾、洪泉湖、劉阿榮等合著,《中華民國憲法與立國精神》,台北:幼獅文化事業,民國82年。
118.盧瑞鍾,《人性的根源:生命的真相與基因的智慧》,台北:翰蘆出版公司,民國90年。
119.歐育成,《日本公務員制度》,台北:湘文印刷事業出版有限公司,民國73年。
120.鄧學良,《勞資事務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6年。
121.管歐,《中華民國憲法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5年。
122.簡良機,《勞基法實務爭議問題之研究》,台北:蔚理出版社,民國79年。
123.簡良機,《勞資爭議立法規範及處理制度之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0年。
124.劉慶瑞,《中華民國憲法要義》,台北:三民書局,民國76年。
125.劉志鵬,《勞動法解讀》,台北:月旦出版社,民國85年。
126.謝高橋,《社會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78年。
127.藍科正,《台灣公部門勞雇關係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民國86年。
(二)政府出版品
1.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公務員協會組織及運作之研究》,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民國81年。
2.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編譯,《歐美國家公務員制第概要-美英德法之現況》,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民國89年。
3.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健全經社法規工作小組編,《勞工爭議權相關法規之研究-歐美與日本先進國家經驗與我國應有的勞資爭議規範》,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民國78年。
4.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各國工會組織、勞工福利及教育》,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民國70年。
5.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公務員基準法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民國83年。
6.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日本生產力本部勞動部,爭議行為與勞動法》,民國79年。
7.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編,〈團體協約之理念、立法與實例(高級)〉,《勞工福利資訊》,民國86年。
8.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編,《勞動三法修正草案》,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民國91年。
9.銓敘部編譯,《各國人事法制叢書(第一輯),德意志聯邦公務員法》,台北:銓敘部,民國78年。
10.銓敘部編,《研討公務員基準法草案重要文獻彙編》,台北:銓敘部,民國82年。
11.銓敘部編譯,《各國人事法制叢書第二輯(美國功績制保護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台北:銓敘部,民國82年。
12.銓敘部編譯,《各國人事法制叢書第三輯(文官制度與行政革新)》,台北:銓敘部,民國83年。
13.銓敘部編譯,《各國人事法制叢書第五輯(日本地方公務員制度)》,台北:銓敘部,民國84年。
14.銓敘部編,《文官制度改革系列叢書第七輯-公務員基準法專輯》,台北:銓敘部,民國84年。
15.銓敘部編譯,《各國人事法制叢書第一輯(法、德、奧、日、韓-國家公務員法)》,台北:銓敘部,民國84年。
16.銓敘部編譯,《各國人事法制叢書第四輯(德國公務員退撫法律及柏林邦公務員法)》,台北:銓敘部,民國85年。
17.銓敘部編譯,《各國人事法制第五輯-日本地方公務員制度》,台北:銓敘部,民國86年。
18.銓敘部編,《英法德三國人事制度考察報告》,台北:銓敘部,民國86年。
19.銓敘部編,《文官制度改革系列叢書第七輯-公務人員協會法專輯》,台北:銓敘部,民國89年。
20.銓敘部編,《公務人員協會法草案重點說明》,台北:銓敘部,民國91年。
21.銓敘部編,《公務人員協會法及其配套措施宣導資料》,台北:銓敘部,民國91年。
22.銓敘部編,《公務人員協會法及其作業規定彙編》,台北:銓敘部,民國93年。
23.臺北市政府人事處編,《公務員組織團體之研究》,台北:臺北市政府人事處,民國81年。
(三)博、碩士論文
【博士論文】
1.李麒,《軍事勤務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7年。new window
2.周世珍,《公務人員保障制度之理論與實際》,台北大學法學系博士論文,民國90年。new window
3.邱華君,《從考試權獨立觀點論我國公務人員保障制度》,中國文化 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3年。new window
4.蔡炯燉,《勞動集體爭議權之研究-中美日三國法制之比較》,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1年。
【碩士論文】
1.王德君,《美國公務部門工會活動與其勞僱關係之研究》,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
2.丘周剛,《美國公共部門勞動關係之研究-兼論我國未來法制之展望》,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
3.申康,《勞動契約與團體協約法制化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
4.李仁淼,《日本公務員之基本人權-以勞動基本權和政治活動自由為中心》,淡江大學日文研究所,民國80年。
5.李弘仁,《公務員勞動基本權-勞動三權之行使與限制-中日法制之比較研究》,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0年。
6.余德軒,《公務人員勞動基本權之研究》,中興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民國87年。
7.余振芳,《論我國警察人員的結社權與組織工會的關係》,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
8.汪孝倫,《中日公務員懲戒與懲處制度之比較研究》,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
9.吳昆璋,《我國公立中小學教師籌組工會可行性之研究》,中正大學勞工研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
10.吳姿慧,《台灣地區團體協商制度之研究》,政治大學勞工研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
11.吳育仁,《團體協商程序規範之研究-以美國為例》,政治大學勞工研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
12.吳永發,《日本不當勞動行為制度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 士論文,民國84年。
13.吳蓉蓮,《公務機關中勞動者勞動三權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14.林炫秋,《論罷工權之行使與限制》,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9年。
15.林永芳,《公務員組織團體權利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0年。
16.林青昭,《日本公務員爭議權規範法理之探討》,淡江大學日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
17.林祝同,《工會民主概念之研究》,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
18.林更盛,《德國勞動契約終止制度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8年。
19.洪瑞清,《美國勞資爭議處理制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7年。
20.徐崑明,《論公務人員保障制度-以美國法之比較為中心》,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21.陳增芝,《日本勞動基本權之形成與構造﹘兼論權利之比較衡量》,淡江大學日文研究所,民國79年。
22.陳昇旭,《我國團體協約內容之分析》,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
23.陳彥良,《論勞動者消極團結自由﹘以德法之法制為中心》,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
24.陳永昇,《我國工會聯合組織之研究》,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25.陳國勝,《論警察介入勞資爭議之界限》,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 碩士論文,民國82年。
26.陳榮祥,《從公務員法制建立的法理基礎論我國警察人員之權利保障》,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
27.游瑞德,《中、日公務員懲戒制度之比較研究》,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0年。
28.游鉦添,《公務員概念與體系之檢討》,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
29.張濟平,《美國不公平勞動行為制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民國78年。
30.張惠玲,《我國公務員組織協會之研究》,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
31.張憲政,《勞資爭議中仲裁制度的理論與實務-以我國仲裁制度為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32.張雨新,《美國公務人員罷工權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33.湯德宗,《公務員之權利保護與身分保障一特別權力關係理論之檢討》,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民國70年。
34.黃程貫,《契約當事人地位對等原則》,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1年。
35.黃瓊枝,《論公務員之守密義務與國民知的權利》,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5年。
36.黃正芳,《論國民小學教師權益之保障》,中與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37.黃雙喜,《罷工爭議權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38.黃駿逸,《美國聯邦公務人員勞動三權之研究-兼論我國考試院公務人員協會法草案》,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39.郭盈森,《我國公務員基準法草案規劃過程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
40.郭明政,《勞動關係中權利爭議處理之比較研究》,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
41.葉建廷,《不當勞動行為規範法制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42.楊玉攻,《我國國營事業民營化過程中工會扮演的角色-以中鋼公司、 臺機公司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
43.楊通軒,《爭議行為與損害賠償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9年。
44.楊彩霞,《我國公務人員權利保障法制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45.蔡維音,《罷工行為規範之憲法基礎探討》,台灣大學法律研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
46.蔡進閱,《從溝通基本權論我國集會遊行法之執行》,中央警官學校 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
47.蔡美凰,《勞資爭議處理制度與勞工階級形成》,中國文化大學勞工 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
48.蔡信章,《美國勞僱爭議仲制度之研究-兼論我國相關法規應有之發展》,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
49.鄧如玲,《我國公務人員權利保障制度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
50.劉佑知,《美國聯邦文官懲戒之研究》,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50年。
51.劉邦棟,《勞工爭議行為法律問題之研究》,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
52.劉崇仁,《論日本公務員之團體交涉權》,中國文化大學日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9年。
53.劉金娃,《勞動者團體權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8年。
54.劉宏基,《勞資關係中集體協商過程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8年。
55.劉明鏡,《勞資爭議假處分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
56.劉文隆,《公務員義務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論文,民國84年。
57.賴美貞,《團體協商與勞工參與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 碩士論文,民國81年。
58.盧智賢,《罷工替代工人之研究》,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59.魏朝光,《日本勞資爭議處理制度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3年。
60.藍達生,《中美勞資爭議中仲裁及勞動司法制度之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61.鄭津津,《美國罷工法規之研究-兼論我國相關法規應有之發展》,中國文化大學中美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7年。
62.鄭載裕,《罷工問題之剖析》,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3年。
63.鄭清風,《團體協商制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3年。
64.羅文璣,《公務員停職問題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四)期刊
1.王惠玲,〈我國工會法制之展望〉,《臺灣法學會學報》,第18期,民國86年11月,頁433-465。
2.王惠玲,〈WTO衝擊下的勞資關係與勞動政策〉,《勞資關係》,第16期,民國87年2月,頁18-28。
3.王惠玲,〈我國工會之法制與發展〉,《政策月刊》,第48期,民國88年7月,頁2-9。
4.王惠玲,〈工會組織法理基礎之探討〉,《中國行政》,第66期,民國88年8月,頁43-58。
5.王惠玲,〈工會組織法理基礎之探討〉,《中國行政》,第66期,民國88年8月,頁43-58。
6.王文,〈論公務員之責任〉,《輔仁法學》,第15期,民國85年6月,頁17-45。new window
7.王文忠,〈公務人員協會之協商、調解與爭議裁決〉,《人事月刊》,第223期,民國93年3月,頁53-56。
8.王廷懋,〈我國公務員懲戒制度之問題與改革〉,《法官協會雜誌》,第1卷第1期,民國88年6月,頁117-143。
9.古松茂,〈勞資爭議處理制度何去何從〉,《勞工行政》,第117期,民國87年1月,頁56-60。
10.古松茂,〈公務員(人員)行使勞動三權之探討〉,《勞工行政》,第123期,民國87年7月,頁53-60。
11.古松茂,〈勞資爭議處理制度之變革〉,《勞工行政》,第139期,民國88年11月,頁19-26。
12.丘周剛,〈從釋字373號論我國公共部門勞動關係之建構〉,《法律評論》,第61卷第9、10期合刊,民國84年10月,頁8-18。
13.丘周剛,〈美國公共部門協商僵局之一般解決程序〉,《勞工研究》,第121期,民國84年10月,頁19-28。
14.丘周剛,〈美國公共部門團體協商之法律政策分析〉,《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6期,民國88年6月,頁95-113。new window
15.朱武獻,〈公務人員保障法之實施與檢討〉,《月旦法學》,第32期,民國87年1月,頁33-46。
16.朱石炎,〈公務員懲戒制度之探討〉,《月旦法學》,第32期,民國87年1月,頁30-33。
17.任可怡,〈美國公共部門勞動關係利益爭議制度之研究〉,《空大行政學報》,第1期,民國83年5月,頁187-200。new window
18.任可怡,〈美國紐約州公共部門勞動關係政策之研究〉,《考銓》,第13期,民國87年1月,頁55-62。new window
19.李震山,〈基本權利之衝突〉,《月旦法學》,第1期,民國84年5月,頁60-61。
20.余伯泉,黃啟埴,〈形式的預言:國營事業工會勞動三權之研究(1984-1990)〉,《勞資關係論叢》,第1期,民國83年5月,頁61-90。
21.周陽山,〈民權主義的現代性與國際意義〉,《理論與政策》,第9卷第3期,民國84年7月,頁111-121。new window
22.周陽山,〈國父思想在今日社會中應有的角色與功能〉,《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盟訊》,第96期,民國88年8月,頁10-15。
23.周陽山,〈政治學與中國研究-現實囿限、觀念應用與典範建立〉,《華岡社科學報》,第14期,民國89年6月,頁25-30。
24.周陽山譯,〈各國憲法新編〉,《憲政思潮》,復刊第1期,民國90年1月,頁173-181。
25.周陽山,〈從公民文化到公民社會-一項現實的考察〉,《華岡社科學報》,第16期,民國91年6月,頁1-9。
26.林明鏘,〈從公務員基準法草案論我國公務員法制未來之發展〉,《人事月刊》,第24卷第5期,民國86年5月,頁26-37。
27.林明鏘,〈公務員法裁判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8期,民國90年1月,頁99-112。
28.林大鈞,〈英國製造業勞資關係的演變〉,《勞工行政》,第79期,民國83年11月,頁59-60。
29.林大鈞,〈我國勞動條件檢查之理想與實際〉,《政大勞動學報》,第5期,民國85年1月,頁75-88。new window
30.林大鈞,〈英國工時制度之探討〉,《勞資關係》,第14卷第9期,民國85年1月,頁15-25。
31.林振裕,〈我國勞資關係面臨之衝擊與因應策略〉,《勞工行政》,第119期,民國87年3月,頁28-37。
32.林振裕,〈勞資爭議行為之法律關係初探勞資爭議行為之法律關係初探〉,《勞工行政》,第121期,民國87年5月,頁6-14。
33.林振裕,〈勞工參與制度與勞資關係〉,《中國勞工》,第988期,民國88年1月,頁10-13。
34.林奕銘,〈從勞動法觀點論我國公務人員協會入會方式之建構〉,《人事行政》,第125期,民國87年7月,頁42-50。
35.林奕銘,〈析論待遇調整協商之必要〉,《公務人員月刊》,第41期,民國88年,頁30-38。
36.林奕銘,〈英國公務員團體簡介〉,《人事行政》,第131期,民國89年3月,頁38-55。
37.吳育仁,〈美國勞資集體協商制度之法律政策分析〉,《歐美研究》,第32卷第2期,民國91年6月,頁209-269。new window
38.邱駿彥,〈勞基法工時制度修正草案之檢討〉,《月旦法學》,第13期,民國85年5月,頁30-38。
39.紀俊臣,〈組織與環境變遷管理〉,《研習論壇》,第4期,民國90年4月,頁2-6。
40.紀俊臣,〈英、美、日對跨域自治事務之處理機制與經驗評析〉,《中國地方自治》,第56卷第7期,民國92年7月,頁4-20。
41.徐筱菁,〈公營事業人員法律地位研究-從公務員法與民營法之觀點〉,《中山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3卷第1期,民國90年3月,頁33-64。new window
42.葉長明,〈公務人員協會法草案簡介〉,《人事行政》,第129期,民國88年8月,頁9-11。
43.許志雄,〈人權規定之第三人效力〉,《月旦法學》,試刊號,民國84年3月,頁59-60。
44.許慶雄,〈人權保障之基本概念-本質、分類、享有主體之探討〉,《淡江學報》,第35期,民國85年年2月,頁401-421。
45.許慶雄,〈人權保障之基本概念-本質、分類、享有主體之探討〉,《律師通訊》,第202期,民國85年7月,頁12-26。
46.許慶雄,〈日本行政部門之組織與運作-與我國相關制度之比較〉,《現代學術研究》,第8期,民國86年9月,頁203-219。
47.許慶雄,〈勞工權利與憲法〉,《法律雜誌》,第219期,民國86年12月,頁13-21。
48.許濱松,〈中華民國公務人員權利保障制度之探討〉,《亞洲研究》,第7期,民國83年2月,頁2-39。new window
49.許濱松,〈待遇調整競賽責任的歸屬〉,《人事月刊》,第19卷第2期,民國83年8月,頁4-11。
50.許濱松,〈中華民國公務人員權利保障制度之探討〉,《考銓季刊》,第1期,民國84年1月,頁37-54。new window
51.許濱松,〈英美公務員政治中立之研究-兼論我國公務員政治中立應有之作法 (上)〉,《人事月刊》,第20卷第4期,民國84年4月,頁11-17。
52.許濱松,〈英美公務員政治中立之研究-兼論我國公務員政治中立應有之作法 (下)〉,《人事月刊》,第20卷第5期,民國84年5月,頁46-56。
53.許濱松,〈文官制度與行政中立的設計與建立〉,《政策月刊》,第18期,民國85年7月,頁18-19。
54.許濱松,〈如何提升退休生活品質〉,《人事月刊》,第24期,民國86年1月,頁38-44。
55.許濱松,〈公務人員專業加給紛爭之成因及其解決〉,《人事月刊》,第25期,民國86年7月,頁14-21。
56.許濱松,〈從英美經驗談公部門功績 獎勵問題 (上)〉,《公務人員月刊》,第16期,民國86年10月,頁24-34。
57.許濱松,〈從英美經驗談公部門功績 獎勵問題 (下)〉,《公務人員月刊》,第17期,民國86年11月,頁29-42。
58.許濱松,〈從職務列等調整論我國公務職位職務列等應有之興革〉,《立法院院聞》,第28卷第5期,民國89年5月,頁31-39。
59.許濱松,〈為文官制度改革建言〉,《公務人員月刊》,第56期,民國90年2月,頁53-56。
60.許繼峰,〈勞工議題進入政府議程之策略〉,《勞資關係論叢》,第1期,民國83年5月,頁91-108。
61.陳繼盛,〈勞動關係之倫理課題〉,《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2期,民國89年12月,頁15-23。
62.陳新民、吳綺雲譯,吳庚總校訂,〈德意志聯邦公務員法〉,收錄於《各國人事法制叢書》,銓敘部,民國84年2月,頁59-121。
63.陳正良,〈勞資關係原理與團體協商解析〉,《勞資關係》,民國87年5月第17卷第1期,頁6-29。
64.陳正良,〈勞資關係的概論及本質(上)〉,《勞工行政》,第127期,民國87年11月,頁16-27。
65.陳正良,〈勞資關係的概論及本質(下)〉,《勞工行政》,第128期,民國87年12月,頁47-57。
66.陳愛娥,〈公務員之操守與利益迴避的現代問題〉,《月旦法學》,第18期,民國85年11月,頁6-12。
67.陳愛娥,〈政府資訊公開法制的憲法基礎〉,《月旦法學雜誌》,第62期,民國89年7月,頁24-35。
68.張劍寒,〈行政革新與行政法〉,《人事月刊》,第19卷第3期,民國83年9月,頁20-29。
69.張雨新,〈美國公務人員罷工權相關法制與爭議解決程序之研究〉,《勞工研究》,第131期,民國87年4月,頁27-49。
70.張志銘,〈臺灣勞資關係立法的新動向:論析勞資爭議處理法〉,《勞工行政》,第69期,民國83年1月,頁23-25。
71.張志銘,〈團體協商作為工會運動的本質-論工會組織型態〉,《政策月刊》,第34期,民國87年5月,頁15-17。
72.曹俊漢、陳朝政,〈公務人員協會制度的比較分析 (上)〉,《公務人員》,第16卷第41期,民國88年11月,頁3-13。
73.曹俊漢、陳朝政,〈公務人員協會制度的比較分析 (下)〉,《公務人員》,第16卷第42期,民國88年12月,頁45-50。
74.黃越欽,〈憲法中工作權之意義暨其演進〉,《法令月刊》,第51卷第10期,民國89年10月,頁34-55。new window
75.黃越欽,〈憲法中勞動基本權之意義與展望〉,《政大勞動學報》,第11期,民國91年1月,頁1-29。new window
76.黃越欽,〈國際勞工公約與憲法法院-兼論司法院釋字第三七三號解釋〉,《憲政時代》,第28卷第3期,民國92年1月,頁3-49。
77.黃程貫,〈關於權利事項與調整事項勞資爭議之區分〉,《勞資關係論叢》,第2期,民國83年12月,頁1-26。
78.黃程貫,〈德國關於團體協約餘後效力之理論發展與爭論〉,《政大法學評論》,第64期,民國89年12月,頁371-388。new window
79.黃程貫,〈德國勞動法上關於工作權保障之討論〉,《憲政時代》,第29期,民國92年7月,頁69-93。
80.黃程貫,〈我國勞動法發展趨勢之觀察與展望〉,《月旦法學》,第100期,民國92年9月,頁91-106。
81.黃程貫,〈我國罷工合法要件之檢討〉,《月旦法學》,第107期,民國93年4月,頁46-58。
82.黃錦堂,〈德國聯邦體制之研究〉,《歐美刊》第9卷第6期,民國83年6月,頁27-43。
83.黃錦堂,〈地方文官體制之研究-我國問題暨德國制度之比較〉,收錄於彭錦鵬主編,《文官體制之比較研究》,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民國85年3月,頁173-222。
84.黃錦堂,〈當前公務員依法行政之困難與克服之道〉,《考銓》第69期,民國90年4月,頁5-16。new window
85.湯德宗,〈大法官有關行政、立法兩權關係主要解釋析論〉,《憲政思潮》,第24卷第3期,民國87年12月,頁65-109。new window
86.彭雪玉,〈勞資關係的演變-從勞工關係到人力資源發展〉,《勞工行政》,第113期,民國86年9月,頁44-53。
87.彭錦鵬,〈文官體制的彈性管理理念-美國經驗及其啟示〉,《歐美研究》,第25卷第4期,民國84年12月,頁99-135。new window
88.彭錦鵬,〈英國政署之組織設計與運作成效〉,《歐美研究》,第30卷第3期,民國89年9月,頁89-141。new window
89.楊通軒,〈勞工參與企業經營在德國所引起之勞工法問題〉,《法學叢刊》,第166期,民國86年4月,頁41-62。new window
90.楊通軒譯,〈團體協約自治在德國集體勞工法體系中之地位〉,《律師雜誌》,第220期,民國87年1月,頁77-87。
91.楊通軒,《聯盟策略與勞工政策-從工會聯盟觀之》,《勞資關係論叢》,第8期,民國87年12月,頁119-153。
92.楊通軒,〈勞動契約內容之研究〉,《法律評論》,第65卷第46期,民國88年6月,頁8-21。
93.楊通軒,〈論德國勞資爭議仲裁制度〉,《勞資關係月刊》,第18卷第6期,民國88年10月,頁23-41。
94.楊通軒,〈勞資爭議仲裁制度之研究-兼論德國勞資爭議仲裁法制〉,《華岡法粹刊》,第27期,民國88年12月,頁219-267。new window
95.楊通軒,〈勞動者的概念與勞工法〉,《中原財經法學》,第6期,90年7月,頁227-305。new window
96.楊通軒,〈歐洲聯盟勞工法律之研究〉,《中原財經法學》,第7期,90年12月,頁159-210。new window
97.楊通軒,〈從市民社會論國家在勞資關係中之角色-以臺灣為例〉,《輔仁學誌》,第38期,93年1月,頁131-178。
98.楊世雄,〈私有財產權的合理基礎〉,《政大勞動學報》,第12期,民國91年7月,頁167-185。new window
99.楊世雄,〈社會哲學意義下的經濟理論社會哲學音義下的經濟理論-馬克思與凱因斯〉,《政大哲學學報》,第1期,民國83年5月,頁51-61。new window
100.楊世雄,〈馬克思國家理論的哲學反省〉,《政大哲學學報》,第2期,民國84年11月,頁163-181。new window
101.焦興鎧,〈雇主雇用罷工替代者在美國所引起之勞工法爭議〉,《歐美研究》,第25卷第2期,民國84年6月,頁57-100。new window
102.焦興鎧,〈美國聯邦政府勞資關係制度之最新發展趨勢〉,《歐美研究》,第26卷第3期,民國85年9月,頁49-94。new window
103.焦興鎧,〈國際勞動基準之發展趨勢及我因應之道〉,《勞工行政》,第133期,民國88年5月,頁33-37。
104.焦興鎧,〈國際勞動基準之最新發展趨勢及我國因應之道〉,《勞資關係》,第20卷第8期,民國90年12月,頁6-20。
105.焦興鎧,〈全球化與基本勞動人權之保障〉,《理論與政策》,第17卷第3期,民國93年1月,頁77-102。new window
106.詹火生,〈建構以民眾需求為導向的社會福利政策〉,《社區發展季刊》,第67期,民國83年9月,頁28-32。new window
107.詹火生,〈提升勞動條件改進工作環境〉,《社區發展季刊》,第67期,民國83年9月,頁285-288。new window
108.詹火生,〈人口結構變遷對年金制度之影響〉,《勞工行政》,第81期,民國84年1月,頁7-15。
109.詹火生,〈推動勞資雙贏的勞工行政〉,《中國勞工》,第9卷第41期,民國84年2月,頁6-9。
110.詹火生,〈我國就業安全衛生制度探討與展望〉,《臺灣勞工》,第31期,民國84年11月,頁40-43。
111.詹火生,〈衝突管理與溝通技巧〉,《人力發展》,第30期,民國85年7月,頁21-25。
112.詹火生,〈變遷社會中的勞資關係與勞工政策〉,《社會建設》,第5期,民國85年7月,頁56-60。
113.詹火生,〈邁向新世紀的勞動政策〉,《勞工行政》,第1卷第20期,民國87年4月,頁2-6。
114.詹火生,〈從勞動基準法擴大適用談勞資關係〉,《中國勞工》,第986期,民國87年11月,頁8-9。
115.詹火生,〈Social Policy and Social Work by David Denney〉,《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3卷第2期,民國88年12月,頁227-234。
116.詹火生,〈國民年金制度應審慎規劃〉,《厚生雜誌》,第11期,民國89年8月,頁34-35。
117.詹火生,〈劇變時代的社會福利政策〉,《國家政策論壇》,第1卷第10期,民國90年12月,頁171-177。new window
118.詹火生、林慧芬,〈Taiwan: An Emerging New Welfare state(1990∼2002)〉,《國家政策論壇》,92年秋季刊,民國92年7月,頁205-214。
119.詹火生、林慧芬,〈臺灣社會福利過去、現在與未來〉,《國家政策論壇》,92年冬季刊,民國92年10月,頁207-212。
120.廖義男,〈公務員怠於執行職務之涵意與最高法院七十二年臺上字第七○四號判例之評述〉,《台大法學論叢》,第24卷第2期,民國84年6月,頁111-122。new window
121.趙嘉裕,〈公務人員協會法施行情形之檢討研究〉,《文官制度改革系列叢書第十五輯-改進人事制度專案研究報告(六)》,民國93年。
122.蔡茂寅,〈工作權保障與勞動基本權的關係及其特質〉,《律師雜誌》,第219期,民國86年12月,頁22-30。
123.蔡茂寅,〈社會權﹘生存權與勞動基本權〉,《月旦法學》,第 49期,民國88年6月,頁137-144。
124.蔡昭明,〈擁有生存權之餘該不該也有死亡權-理性探析對安樂死應有的迎拒〉,《社會建設》,第95期,民國85年7月,頁118-122。
125.衛民,〈美國集體協商制度〉,《政大勞動學報》,第1期,民國81年1月,頁301-336。new window
126.衛民,〈公共部門的集體協商-美國公務人員的經驗〉,《勞資關係論叢》,第2期,民國83年12月,頁81-121。
127.衛民,〈政府規範、集體協商或勞工參與-二十一世紀臺灣勞資關係模式分析〉,《勞資關係》,第157期,民國84年5月,頁6-17。
128.衛民,〈公共部門教師組織-從勞動三權中團結權的分析〉,《空大行政學報》,第6期,民國85年11月,頁55-74。new window
129.衛民,〈台灣的產業民主:集體協商或勞工參與〉,《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第1卷第3期,民國87年3月,頁137-173。
130.衛民,〈從勞動三權觀點論公共部門教師會協商權與罷工權〉,《中山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1卷第2期,民國88年6月,頁265-299。new window
131.衛民,〈中英勞資爭議仲裁制度比較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64期,民國89年12月,頁389-426。new window
132.衛民,〈從協商權的角度論-公務人員協會的發展空間與限制〉,《公務人員月刊》,第85期,民國92年7月,頁11-17。
133.鄧學良,〈日本勞資事務處理與春鬥〉,《勞工行政》,第81期,民國84年1月,頁55-60。
134.鄧學良,〈改進我國勞資爭議處理程序之具體建議〉,《月旦法學》,第14期,民國85年7月,頁29-36。
135.鄧學良,〈我國勞資爭議處理之程序規範〉,《勞工行政》,第104期,民國85年12月,頁39-42。
136.鄧學良,〈勞資協商與交涉-論建立團體協商制度安定生產秩序〉,《勞資關係》,第16卷第6期,民國86年10月,頁12-16。
137.鄧學良,〈日本勞資協議制度之研究-兼論我國應有之勞資溝通制度〉,《勞工研究》,第134期,民國88年1月,頁10-29。
138.盧瑞鍾,〈從思想與人性觀點看福利政策(上)〉,《人事月刊》,第19卷第5期,民國83年11月,頁12-18。
139.盧瑞鍾,〈從思想與人性觀點看福利政策(下)〉,《人事月刊》,第19卷第6期,民國83年12月,頁4-11。
140.盧瑞鍾,〈為民服務與工作態度〉,《人事月刊》,第20卷第2期,民國84年2月,頁62-69。
二、日文部分
1.下井隆史、浜田富士郎編著,《労働組合法の理論課題》,東京:世界思想社,1982年。
2.下井隆史,《国営、公営企業の労働関係法》,東京:有斐閣,1985年。
3.下井隆史,《労働基準法》,東京:有斐閣,1990年。
4.下井隆史,《労働法》,東京:有斐閣, 1998年。
5.小西國友、菅野和夫合著,《演習労働法》,東京:有斐閣,1983年。
6.小西國友、渡邊章、中山烏士元也合著,《労働関係法》,東京:有斐閣,1992年。
7.小西國友,《労働法の基礎》,東京:日本評論社,1993年。
8.小高剛,《行政法各論》,東京:有斐閣,1984年。
9.小林直樹,《憲法講義(上)》,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87年。
10.小林孝輔,《基本人権論》,東京:文真堂,1976年。
11.小原昇,《地方公務員の勤務條件と労使関係》,東京:學陽書房,,2000年。
12.大石義雄,《公務員と労働基本権》,東京:嵯峨野書院,1987年。
13.山內一夫,《行政法》,東京:第一法規出版,1986年。
14.山口敏弘,《労働基本權》,收錄於池田政章、阿部照哉編,新版憲法(3)基本的人權Ⅱ,東京:有斐閣,1989年。
15.山口浩一郎,《労働組合法》,東京:有斐閣,1996年。
16.中村睦男,《生存権、教育権,現在憲法大系(7)》,東京:法律文化社,1989年。
17.中村睦男,野中俊彥,高橋和之,高見勝利,《憲法Ⅰ》,東京:有斐閣,2000年。
18.中村博,《公務員の爭議行為と處分》,東京:中央經濟社,1971年。
19.中川剛,《基本的人権の考え方》,東京:有斐閣,平成3年。
20.木村宗則,《增補労働組合法》,東京:嵯峨書院,1980年。
21.木下正義、小川賢一,《労働法》,東京:成文堂,平成3年。
22.田中舘照橘,《公務員法》,東京:有斐閣,1986年。
23.田中二郎,《新版行政法(中卷)》,東京:弘文堂,1988年。
24.田村浩一,〈公務員の勤務關係〉,收錄於雄川一郎、塩野宏、園部逸夫編,《現代行政法大系(9)-公務員、公物》,1984年。
25.石井照久,《労働法》,東京:弘文堂,1980年。
26.石井照久,萩沢清彥,《労働法総論》,東京:有斐閣,1986年。
27.石川吉右衛門,《労働組合法》,法律学全集,東京:有斐閣,昭和60年。
28.本多淳亮,《労働法総論》,東京:青林書院,1986年。
29.外尾健一,《労働法入門》,東京:有斐閣,1976年。
30.向山寬夫,《労働法講說》,東京:中央經濟研究所,1980年。
31.吾妻光俊,《勞動法概論》,東京:青林書院,1959年。
32.沼田稲次郎,《労働基本権論》,東京:勁草書房,1969年。
33.青木宗也等編,《公務員の勞動基本権-立法構想と鬥い方向》,東京:總合勞動研究所發行,1979年。
34.清宮四郎,《憲法要論》,東京:法文社,1961年。
35.室井力,《現代行政法入門(I)》,東京:法律文化社,1982年。
36.室井力,《特別權力關係論》,東京:勁草書房,1985年。
37.美濃部達吉,《日本國憲法原論》,東京:有斐閣,1948年。
38.峯村光郎,《增補公労法の理論の実際》,東京:勁草書房,1977年。
39.峯村光郎,《公務員勞動關係法》,東京:有斐閣,1990年。
40.高橋貞三,〈公務員の労働基本権〉,收錄於田中二郎、原龍之助、柳瀬良幹編,《行政法講座第5卷-地方自治、公務員》,東京:有斐閣,1982年。
41.栗田久喜、柳克樹,《国家公務員法、地方公務員法》,東京:青林書院,1997年。
42.浦部法穗,〈憲法學教室Ⅰ〉,《日本評論社》,1990年。
43.菅野和夫,《労働法》,東京:弘文堂,2000年。
44.清正寬,菊池高志編,《労働法》,東京:有斐閣,1998年。
45.淺井清信,《労働法論》,東京:有斐閣,1970年。
46.清水敏,〈公務員労働関係法制の改革と公務員の範囲〉,收於《公務員制度改革と労働法》,東京:日本労働法学会,2003年。
47.晴山一穗,〈行政法学の立場から見た公務員制度改革〉,收於《公務員制度改革と労働法》,東京:日本労働法学会,2003年。
48.橫田喜三郎,《組合の自由其と國際的規準と日本》,東京:有斐閣,1979年。
49.橫井芳弘,〈労働法におけゐ從屬労働の概念〉,收錄於《労働法の爭議》,ジュリスト增刊,東京:有斐閣,平成2年。
50.鵜飼信成,《公務員法》,法律學全集7-Ⅱ,東京:有斐閣,1983年。
51.塩野宏,〈西德公勤務法制の基本構造〉,收於《行政組織法の諸問題》,東京:有斐閣,1990年。
52.藤田宙靖,〈我國公務員懲戒問題之研究〉,收錄於雄川一郎、塩野宏、園部逸夫編,《近代行政法大系(1)-現代行政法課題》,1984年。
三、英文部分
(一)英文書籍
1.Arnold, David S. Public Official Associations and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 ( Fairfax V.A.: George Mason University,1994) .
2.Barret, Richard S. Fair Employment Strategies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Inc.1996) .
3.Beaumont, PE. Public Sector Industrial Relations (Routledge, London and New York,1992) .
4.Bekke, Hans A. G. M., Perry, James L. and Toonen, Theo A. J. Civil Service System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6) .
5.Broida, Peter. A Guide to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 Law and Practice, 12th edition(Arlington, Virginia: Dewey Publications, Inc.1999).
6.Barbash, Jack. The Elements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Madison, WI: University of Wisconsin,1984).
7.Bean, Ron. Comparative Industrial Relations: An Introduction to Cross-National Perspective, 2nd ed (London: Routledge,1994).
8.Bureau of National Affairs, Basic Patterns in Union Contracts, 11th ed ( Washington, DC: Bureau of National Affairs,1986).
9.Coleman, Charles J. Managing Labor Relations in the Public Sector (San Franciso : Jossey-Bass Publishers,1990).
10.Cooper, Phillip J. Public Administration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Oranldo, Florida: Harcourt Brace & Company, 1998 ).
11.Chamberlain, Neil W. and James W. Kuhn. Collective Bargaining, 3rd ed (New York: McGraw-Hill,1986).
12.Dwoskin, R.Rights of the Public Employee(Chicago: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1978) .
13.Dessler, Gary.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7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1997).
14.Dunlop, John T. Industrial Relations Systems (New York: Henry Holt,1958).
15.Eston, David.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1965).
16.Farnham, David and Horton, Sylvia. Managing People in the Public Services (Houndmills: MacMillan Press Ltd.,1996).
17.French, W., C. Bell and R. Zawacki.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Theory, Practice, and Research, 3rd Ed ( Med., Homewood, Illinois: Richard. D. Irwin, Inc.,1989).
18.Fossum, John A. Labor Relations: Development, Structure, Process, 5th ed ( Homewood, IL: IRWIN,1992).
19.Greenwood, John.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Britain Today (London: Routledge,1993) .
20.Getman, Julius G. and Bertrand B. Pogrebin. Labor Relations (Westbury, NY: Foundation,1988).
21.Hadley, Ernest C. A Guide to Federal Sector Labor Arbitration, 2nd edition (Arlington, Virginia: Dewey Publications, Inc.,1999).
22.Kingner, Donald E. and John Nalbandian.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2nd ed ( Prentice Hall, Inc.,1985).
23.Koeban, Thomas A. and Harry C. Katz. Collective Bargaining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 From Theory to Policy and Practice, 2nd ed (Homewood, IL: IRWIN,1988) .
24.Maranto, Robert and Schultz, David. A Short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Civil Service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Inc.,1991).
25.Molander, C. and Winterton, J. 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London: Routledge,1994).
26.Mills, Daniel Quinn. Labor-Management Relations, 4thed(New York: McGraw-Hill,1989).
27.Robson, W. A., The Civil Service in the Britain and France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Publishers,1995).
28.Rosenbloom, David H.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Law (New York: Marcel Dekker, Inc.,1997).
29.Shafritz, Jay M., Albert C. Hyde. And David H. Rosenbloom. Personnel Management In Government: Politics and Process, 4th ed (Marcel Dekker, Inc.,1992).
30.Silver, Isidore. Public Employee Discharge and Discipline, 2nd ed (New York, N. Y. : John Wiley & Sons, Inc.,1995).
31.Suttle, J. L., Improving Life at Work: Behavioral Science Approaches to Organizational Change (Santa Monica, CA: Good-year Publishing,1977) .
32.Tompkins, Jonatha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Government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1995).
33.Walton, Richard E. and Robert B. McKersie. A Behavioral Theory of Labor Negotiations (New York: McGraw-Hill,1965).
(二)英文期刊論文
1.Bamber, Gerg J. and Russell D. Lansbury. “Studying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Industrial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Industrial Relations: A Study of Developed Market Economies, ed. Greg J. Bamber and Russell D. Lansbury. ( London: Unwin Hyman, 1987), pp.3-29.
2.Barbash, Jack.“Collective Bargaining: Contemporary American Sxperience,” Readings in Labor Economics and Labor Relations, 4th ed., Lloyd G. Reynolds, Stanley H. Masters, and Colletta H. Moser.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1986), pp.363-373.
3.Conte, Michael A. and Jan Svejnar. “Productivity Effects of Worker Participation in Management, Profit Sharing, Worker Ownership of Assets and Unionization in U.S. Fir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No.6 (1988), pp.139-151.
4.Cooke, William 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ect of Joint Union-Management Programs on Employee-Supervisors Relations,”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No.43 (1990),pp.587-603.
5.Cox, Madeline E.“Constitutional law-First Amendment-public employee’s right to free speech in the workplace expanded.”(case note),Seton Hall Law Review,Vol.19,No.2(Spring,1989), pp.380-405.
6.Croley, Steven P.“Theories of Regulation: Incorporating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ss,”Columbia Law Review,Vol.98,No.1 (Jan,1998), pp.3-166.
7.Freeman, Richard B. and Jeffrey Pelletier.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Legislations on British Union Density,” British Journal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No.28 (1990), pp.141-164.
8.Fredman, Sandra. “Crown employment, prerogative powers, consultation and national security. (Great Britain)”Industrial Law Journal,Vol.14,No.l (Mar,1985), pp.42-46.
9.Granz, David H. “Government employer not required to possess search warrant or probable cause for work-related search of employee’s office.” (1987-1988 Annual Survey of Labor Relations and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Law),Boston College Law Review, Vol.30,No.l (Dec,1988),pp.174-187.
10.Gray,A. and Jenkins, B.“From Public Administration to Public Management: Reassessing a Revolu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73 (Spring,1995),pp.683-684.
11.Hatano, Daryl G.“Employee Rights and Corporate Restrictions-A Balancing of Liberties.”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Vol.26,No.2(Winter,1981), pp.5-13.
12.Hayford, Stephen L.“First Amendment Rights of Government Employee: A Primer for Public Official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January/FebruaI,1985), pp.241-248.
13.Kirby, Donald.“Situating the Employee Rights Debate.”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Vol.4 (1985), pp.269-276.
14.Katz, Harry C., Thomas A. Kochan, and Kenneth R. Gobeille. “Industrial Relations Performance,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QWL Programs: An Interplant Analysis,”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No.37(1983) ,pp.3-17.
15.Lewis, N.D.“A Civil Service Act for the United Kingdom.” Public Law, (Autumn,1998), pp.463-488.
16.Lipsitz, Lewis. “Work Life and Political Attitudes: A Study of Manuel Workers,”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No.58 (1964),pp.951-962.
17.Mayor, Bruce.“The evolution of federa1 employee appeal rights.” The Federal Circuit Bar Journal,Vol.1,No.2(Summer ,1991),pp.37-50.
18.Moore, John Bassett.“Restriction on the Civil Rights of Federal Employees.” Columbia Law Review,Vol.47,No.7(November,1947), pp.1161-1189.
19.O’Connor, Mary S.“ Employee Profit Sharing in Japan,” Personnel Journal, No.60(1981), p.614.
20.Rosenbloom, David H.“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and the Constitution: An Emergent Approach.”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 January/February ,1975), pp.52-59.
21.Sachs, Keith L. “Personal grievance or protected speech, only a reasonable investigation can tell — the termination of at-will government employees.” New England Law Review, Vol.30,No.3 (Spring,1996), pp.779-842.
22.Servodidio,Gianni P. “ Balancing the interests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employee in the context of political patronage and freedom of speech.” Tulane Law Review,Vol.67,No.2(Dec,1992), pp.550-560.
23.Vitone, Patrick M. “Administrative law: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ct.”Akron Law Review,Vol.15,No.1(Summer,1981), pp.175-182.
24.Wilson, Timothy. “Employment law: creating a new doctrine for judging the value of public employee speech rights — sound policy or doctrinal mutiny.”Oklahoma Law Review, Vol.50,No.1(Spring,1997), pp.89-116.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