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丘逢甲、「詩界革命」及其與日治時期台灣傳統詩界的關係
作者:王惠鈴
作者(外文):WANG HUI LING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魏仲佑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6
主題關鍵詞:丘逢甲 詩界革命 嶺雲海日樓詩鈔 新派詩 詩界革新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3)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3
丘逢甲於乙未內渡後,所作詩集《嶺雲海日樓詩鈔》中的多數詩作,具有晚清「詩界革命」新派詩的藝術特色,被梁啟超譽為「詩界革命一鉅子」,並與黃遵憲合稱為「黃丘」。且日治時期《台灣文藝叢誌》、《詩報》與施梅樵,先後將丘逢甲《嶺雲海日樓詩鈔》、黃遵憲《人境廬詩草》公開合刊,可見丘逢甲於「詩界革命」新派詩的寫作技巧與詩學理念,頗受到當時兩岸詩界的肯定。本論文首先探討丘逢甲內渡前《柏莊詩草》中的風土詩作、近體聯章組詩的寫作取向上與「詩界革命」的關係,再從《嶺雲海日樓詩鈔》中與晚清維新人士酬唱詩作的內容,確立其文學與政治的立場,又從丘逢甲發表於《清議報》的17題45首詩作分析中得知,其價值位於「詩界革命」初期以詩為劍、宣揚維新的功能與意義上,並比較丘逢甲與黃遵憲於「詩史」、「諷刺詩」、「新題詩」寫作特色上的不同,最後觀察日治時期台灣詩界革新與論戰的過程,與丘逢甲秋懷組詩引起林痴仙、林幼春等人唱和所代表的意義,和《嶺雲海日樓詩鈔》在當時台灣詩界被重視的情況。本論文目的在分析丘逢甲於「詩界革命」中的具體表現、突出的特色、侷限性與定位問題,並討論「詩界革命」文學改革潮流在日治時期的台灣詩界中,被連橫、台灣文社推動的情況,以突顯丘逢甲在當時台灣詩界革新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詩文集

(一)丘逢甲詩文集

1、施梅樵《丘黃二先生遺稿合刊》,台中州,東亞書局,1942.11。
2、丘逢甲《嶺雲海日樓詩鈔》,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70種,1960。
3、丘逢甲《嶺雲海日樓詩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附江瑔〈丘倉海傳〉)
4、丘逢甲《嶺雲海日樓詩鈔》,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5。(附丘菽園《揮麈拾遺》)
5、丘晨波主編《丘逢甲文集》,廣州,花城出版社,1994.6。
6、丘逢甲《丘逢甲遺作》,台北,世界河南堂丘氏文獻社,1998。
7、丘逢甲著,廣東丘逢甲研究會編《丘逢甲集》,長沙,岳麓書社,2001.12。
8、丘逢甲、王恩翔《金城唱和集》,陳支平主編《台灣文獻匯刊》第4輯第10冊,北京九州出版社與廈門大學出版社聯合出版,2004。

(二)近代詩文集

1、王松《臺陽詩話》,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34種,1959。
2、洪棄生《瀛海偕亡記》,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59種,1959。
3、連橫《臺灣詩乘》,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64種,1960。
4、連橫《劍花室詩集》,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94種,1960。
5、連橫《雅堂文集》,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208種,1964。
6、洪棄生《寄鶴齋選集》,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304種,1972。
7、謝道隆《小東山詩存》,謝家自印本,1974.12。(國立台中圖書館藏)
8、康有為《康南海先生詩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5。
9、丘煒萲《菽園詩集》,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368》,《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37》,台北,文海出版社,1977。
10、錢仲聯《人境廬詩草箋注》上下2冊,台北,源流文化事業公司,1983.4。
11、錢仲聯《清詩紀事》,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7,1版1刷。
12、林朝崧《無悶草堂詩存》上下兩冊,《台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一輯第8、9冊,台北,龍文出版社,1992.3。
13、林資修《南強詩集》,《台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一輯第10冊,台北,龍文出版社,1992.3。
14、呂敦禮《厚菴遺草》,《台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三輯第9冊,台北,龍文出版社,2001.6。
15、施梅樵《捲濤閣詩草》,《台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三輯第11冊《梅樵詩集》,台北,龍文出版社,2001.6。
16、黃遵憲著,吳振清、徐勇、王家祥編校《黃遵憲集》上下2冊,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0。

二、研究專書

(一)丘逢甲研究專書

1、鄭喜夫《民國丘倉海先生逢甲年譜》,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1.11。
2、逢甲大學人文社會研教中心主辦《丘逢甲與台灣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逢甲大學,1997。(會議時間1996.3.16-17)
3、逢甲大學人文社會研教中心主辦《丘逢甲與台灣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補編》,台中,逢甲大學,1997.2。(會議時間1996.3.16-17)
4、楊護源《丘逢甲傳》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台灣先賢先烈專輯》。
5、丘秀芷《剖雲行日-丘逢甲傳》,台北,世界河南堂丘氏文獻社,1998。
6、吳宏聰、李鴻生主編《丘逢甲研究-1984年至1996年兩岸三地學者論文專集》台北,世界丘氏文獻社,1998。
7、逢甲大學人文社會研教中心、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東海文教基金會主辦《丘逢甲、丘念臺父子及其時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逢甲大學,1999.5.15-16。
8、丘念台《嶺海微飆》,台灣,海峽學術出版社,2002.10。
9、余美玲《柏莊詩草研究》,逢甲大學中文系,國科會計畫,2002.8.1-2003.7.31。
10、徐博東、黃志平《丘逢甲傳》,台灣,海峽學術出版社,2003.9。
11、丘鑄昌《丘逢甲交往錄》,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10。
12、廣東丘逢甲研究會《紀念丘逢甲誕辰14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廣州,廣東丘逢甲研究會,2004.12.23-24。

(二)近代文史研究專書

1、李漁叔《魚千里齋隨筆》,台北,中華詩苑,1958.12。
2、廖漢臣編纂《台灣省通志稿》卷6〈學藝志〉文學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59.6。
3、連橫《臺灣通史》,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128種,1962。
4、丁文江《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台北,台灣世界書局,1962。
5、屈沛霖《廣東詩話》,香港,龍門書店,1968。
6、吳天任《黃公度先生傳稿》,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72。
7、錢仲聯輯《黃遵憲詩論評(坿年譜)》,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96》,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10,影印版。
8、張朋園《立憲派與辛亥革命》,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3.2,再版。new window
9、吳天任《清黃公度先生遵憲年譜》,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
10、龔鵬程《詩史本色與妙悟》,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4。new window
11、汪國垣《汪辟疆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12。
12、張永芳《晚清詩界革命論》,廣西,漓江出版社,1991.5。
13、嚴明《清代廣東詩歌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8。(蘇州大學博士論文)
14、魏秀梅《清代之迴避制度》,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66),1992.5。new window
15、夏曉虹《覺世與傳世-梁啟超的文學道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5,2刷。
16、吳文星《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1992.7,初版二刷。new window
17、徐續《嶺南古今錄》,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2.10。
18、吳芳吉《吳芳吉集》,四川,巴蜀書社,1994.10。
19、魏仲佑《黃遵憲與清末「詩界革命」》,台北,國立編譯館,1994.12。new window
20、邱燮友、傅錫壬等8人《中國文學史初稿》,台北,福記文化圖書公司,1995.1,校訂4版。
21、宋美華《十八世紀英國文學──諷刺詩與小說》,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7。
22、王溢嘉《精神分析與文學》,台北,野鵝出版社,1995.8,初版10刷。
23、魏仲佑《晚清詩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12。
24、夏曉虹《詩界十記》,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1997.4,2刷。
25、吳宓《吳宓日記》,三聯出版社,1998.3。
26、梁啟超《飲冰室詩話》,張品興編《梁啟超全集》第9冊第18卷,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27、黃秀政等《臺灣史志論叢》,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3,初版二刷,頁153-185。new window
28、黃美玲《連雅堂文學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5,初版。new window
29、施懿琳《從沈光文到賴和-台灣古典文學的發展與特色》,高雄,春暉出版社,2000.6,初版。
30、夏曉虹《晚清社會與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3。
31、郭延禮《中國近代文學發展史》第二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32、徐肖南《走向世界的客家文學》,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11。
33、蔣英豪《黃遵憲師友記》,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8。
34、陳平原《當年遊俠人》,台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11。
35、管林《嶺南晚清文學研究》,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11。
36、國家圖書館特藏組《台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台北,國家圖書館,2003.12,初版。
37、桑兵《庚子勤王與晚清政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4。
38、黃美娥《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台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台北,麥田出版社,2004.12。new window
39、王德威《台灣:從文學看歷史》,台北,麥田出版社,2005.9,初版1刷。

三、期刊論文

(一)丘逢甲研究論文

1、林熊祥〈邱逢甲在台灣文學史之位置〉,《台灣文獻》9卷1期,1958.3.27,頁1145-1147。new window
2、梁國冠〈台灣詩人丘倉海評傳〉:牛仰山編《1919-1949中國近代文學論文集.概論.詩文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9,頁461-487。
3、張永芳〈丘逢甲與詩界革命〉:《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0年第9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頁275-278。
4、丘鑄昌〈試論丘逢甲與康、梁、黃之關係〉,《學術研究》,2001年第2期,頁118-123。
5、余美玲〈丘逢甲《柏莊詩草》中的四首台灣風土詩探析〉,陳嘉瑞、廖振富主編《中台灣古典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台中縣文化局,2002.3,頁83-111。
6、余美玲〈新亭空灑淚,詩中聞懺聲-再論丘逢甲內渡後詩作〉,《日治時期的台灣傳統文學研討會論文集》,東海大學中文系,2002.4.13,頁49-62。
7、丁旭輝〈由「滄海」及相關意象看丘逢甲內渡後的心境與夢想〉,《漢學研究》21卷1期,2003.6,頁367-390。new window
8、羅秀美〈丘逢甲的白話書寫—以詩界革命為觀察視域〉,「紀念丘逢甲誕辰140周年學術研討會」,廣州,廣東丘逢甲研究會主辦,2004.12.23-24日。
9、汪叔子〈關於丘逢甲內渡歸籍的一件檔案史料〉,《嶺南文史》1998年第1期,頁24-28。
(二)近代文史研究論文

1、綠珊盦〈台南黃蘗寺僧與天地會八卦教〉,《台南文化》(舊刊)3卷2期,1953.9,頁29-32(總頁數465-468)。
2、許常安〈飲冰室詩話所見晚清詩界革命之主張〉,日本,《中國會報》17集,1965。
3、許常安〈關於晚清詩界革命之用語〉,日本,《斯文》44號。
4、許常安〈關於丘逢甲的詩〉,《漢文學會會報》24號。
5、段雲章〈戊戌維新的「天南」反響-以新加坡《天南新報》和邱菽園為中心〉,《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5期,頁97-111。
6、梁啟超〈與梁君力書〉,張品興編《梁啟超全集》第10冊第20卷,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頁5921。
7、郭延禮〈詩界革命的起點、發展及其評價〉,《文史哲》,2000年第2期,頁5-12。
8、羅秀美〈淺論「詩界革命三傑」典範地位—以《飲冰室詩話》為例〉,《元培學報》第八期,2001.6,頁105-115。
9、施懿琳〈台灣文社初探-以1919-1923的《台灣文藝叢誌》為對象〉,國立台灣文學館「櫟社成立一百週年記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1.12.8-9,頁1-24。
10、余美玲〈從《小東山詩存》探析謝頌臣之生平與交遊-以櫟社詩人圈為主〉,國立台灣文學館「櫟社成立一百週年記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1.12.8-9,頁1-28。
11、黃美娥〈醒來吧!我們的文壇——再議1941年至1942年台灣新舊文學論戰〉,東海大學中文系「日治時期的台灣傳統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4.13,頁182-202。
12、羅秀美〈近二十年來(1980-2000)台灣學者有關中國近代詩/學之研究述評〉,《元培學報》第九期,2002.12,頁63-81。
13、藍偵瑜〈梁啟超訪台對傳統文人的影響之考察──以林痴仙為分析對象〉,游勝冠總編輯《島語:台灣文化評論》第3期,高雄,春暉出版社,2003,頁54-65。
14、項念東〈梁啟超的「詩史」觀—《飲冰室詩話》的若干詩學思想分析〉,《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4期,2003.7,頁465-468。
15、余美玲〈日治時期台灣秋懷組詩探析〉,《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第45卷,2004.7,頁223-248。new window
16、黃美娥〈尋找歷史的軌跡:臺灣新舊文學的承接與過度(1895-1924)〉,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史研究》第11卷第2期,2004.12,頁145-183。

四、學位論文

(一)丘逢甲研究學位論文

1、徐肇誠《丘逢甲嶺雲海日樓詩鈔研究》,碩士論文,成功大學歷史所,1993.6。
2、楊護源《丘逢甲:清末台粵士紳的個案研究》,碩士論文,中興大學歷史所,1995。
3、賴曉萍《丘逢甲潮州詩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中文所,2002.9。

(二)相關學位論文

1、洪博文《日治時期文學作品所反映的台灣民主國形象》,台南,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2、陳鍾琇《唐代和詩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1.6。
3、江淑美《清代台灣客家子弟教育研究(1684-1895)》,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4、朱我芯《詩歌諷諭傳統與唐代新樂府研究》,台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班,博士論文,2004.6。new window
5、王嘉弘《清代台灣賦的發展》,台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5。

五、其他

(一)近代報刊

1、台灣文社《臺灣文藝叢誌》,台中,鄭汝南、蔡世賢發行,1919-1924年刊本,台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殘卷本。
2、梁啟超《新民叢報》17冊,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
3、梁啟超《清議報》12冊,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
4、趙毓林、梁啟超《新小說》6冊,上海,上海書店,1980.12。(複印資料)

(二)網路下載的文獻

1、陳金樹〈丘逢甲南遊的原因〉,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文學碩士,http://www.fgu.edu.tw/~wclrc/drafts/Singapore/chen-chi/chen-chi.htm。
2、陳金樹〈丘逢甲在南遊詩中所表現的心態〉,同上。
3、陳金樹〈丘逢甲南遊詩的寫作特色〉,同上。
4、余美玲〈鹿港詩人施梅樵詩歌探析〉,www.chinese.ncue.edu.tw/poem/鹿港詩人施梅樵詩歌探析1.docnew window
5、王德威〈後遺民寫作〉,見《中研院近現代文學研究室》網頁,http://.fgu.edu.tw/~wclrc/drafts/America/wang-de-wei/wang-de-wei_03.htmnew window
6、「未來之書」網頁,網址是http://home.kimo.com.tw/cowperc.t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