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若絕若續之「輔『仁』」心理學
書刊名:應用心理研究
作者:翁開誠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ong, Kai-cheng
出版日期:2006
卷期:31
頁次:頁161-193
主題關鍵詞:儒家心理學輔仁的心理學人文心理學另類心理學RenConfucianismPsychologyPsychology of Fu-JenHumanistic psychologyAlternative psycholog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9)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8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41
  • 點閱點閱:108
期刊論文
1.翁開誠(19990100)。由仁義禮智架構來看諮商與心理治療--一場對話。應用倫理研究通訊,9,28-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翁開誠(19950700)。Current Findings about What Causes Empathy: A Critical Review。輔仁學誌. 文學院之部,24,左290-271+269-2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翁開誠(19940600)。Narrative Thinking and Advanced Empathy。輔仁學誌. 文學院之部,23,384-3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翁開誠(20021200)。覺解我的治療理論與實踐--通過故事來成人之美。應用心理研究,16,23-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翁開誠(19970600)。同理心開展的再出發--成人之美的藝術。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26,261-2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翁開誠(20040900)。當Carl Rogers遇上了王陽明:心學對人文心理與治療知行合一的啟發。應用心理研究,23,157-2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Vitz, P. C.(1990)。The use of stories in moral development: New psychological reasons for an old education method。American Psychologist,45,709-720。  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翁開誠(2000)。〈我對倫理、諮商與諮商教育之粗論〉。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翁開誠、邱延亮(2000)。《台北市因工作罹難勞工調查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潘英海與丁興祥、翁開誠(2002)。《台北市沒落產業勞工歷史研究-搶救值得保存之產業與勞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惠琴、翁開誠(2003)。《自我的生成與轉化─敘說、辯證與實踐之初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lumenthal, A.(1975)。A reappraisal of Wilhelm Wundt。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孔守謙(2000)。說你, 說我, 說我們同性戀的故事--一個同志相互敘說團體的嘗試(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於慰慈(2003)。從駱駝到野薑花:一個老社工的重生(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國尹(2000)。阿媽-一個像男人的女人(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邱英芳(1995)。性別基模在諮商情境中對訊息處理歷程的影響(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宗展(2003)。返假歸真-從愛情敘說朝向主體性實踐(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佩娟(2005)。故事、固式、梏釋──一個「好學生」在駐地實習場境中的自我生成與實踐歷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琡惠(1996)。一個諮商研究生的學習故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惠宜(2005)。找到自己的翅膀--公部門社工督導的轉化歷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莊秀慧(2004)。這是一個玩真的世界!--我在體制大宅裡的敘說、反映與實踐(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臨風(2003)。放下專業,立地成人--一個困知勉行的專業實踐歷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健豪(1998)。新手諮商員學習與生命的交響:矛盾、舞台與溫柔(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Wong, K. C.(1995)。A narrative approach to empathy(博士論文)。University of Minnesota,Minneapolis, MN。  new window
13.施志鴻(2003)。犯罪如同故事--故事的探索與理解(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詹朝旭(2003)。鑪火炙身與重生--一個成年男性的自我敘說(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柯寶絢(1998)。尋愛--諮商過程中生命故事的重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溫錦真(1995)。以故事觀點研究大學生的自我認同(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振弘(2002)。沙程--一個男同志的主體實踐與小說創作(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甄蘋(1999)。壓迫中的解放與自由-一個諮商員的自我敘說.自我生成與專業實踐(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鄧明宇(2000)。獻身與沉淪:一個男性的自我生成與發展(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曉薇(2005)。《順陶與逆流─透過敘說,找.到.一個國中輔導老師有意味的形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runer, J.(1986)。Actual mind, possible worlds。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new window
2.王守仁(1997)。王陽明傳習錄及大學問。臺北:黎明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chön, Donald A.、夏林清、鄭村棋(2004)。反映的實踐者:專業工作者如何在行動中思考。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梁漱溟(2002)。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馮友蘭(1997)。人生的哲理。臺北:生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赫根漢、郭本禹(2004)。心理學史導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方東美(1980)。中國人生哲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澤厚(1996)。中國現代思想史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榮捷、朱榮貴(19960000)。宋明理學之概念與歷史。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澤厚(1996)。華夏美學。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杜維明(1992)。人性與自我修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馮友蘭(1991)。中國哲學史新編。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勞思光(1984)。新編中國哲學史。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澤厚(1996)。中國古代思想史論。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成中英(2005)。合內外之道:儒家哲學論。臺北:康德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丁興祥(2006)。一條回家的路─重新面對「人」的複雜性。《質性心理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牟宗三(1990)。《心體與團體》。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成中英(1986)。《知識與價值》。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袁信愛(1999)。〈仁學與人的自我建構〉。《仁學百年─譚嗣同仁學的回顧與展望》。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孫昌齡(2005)。〈院系史:心理學系〉。《北京輔仁大學校史》。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葉浩生(2004)。《西方心理學與流派》。廣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Viney. W.、King, D. B.(2003)。A history of psychology: Ideas and context。北京。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