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當代臺灣歷史論述的雙重挑戰
書刊名:思想
作者:王晴佳
出版日期:2006
卷期:2
頁次:頁93-123
主題關鍵詞:臺灣歷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65
  • 點閱點閱:58
期刊論文
1.方志強(20010600)。「進步」的理念--二十世紀的挑戰。新史學,12(2),131-1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杜正勝(19900300)。發刊詞。新史學,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潘光哲(20050300)。想像「現代化」--一九三0年代中國思想界的一個解剖。新史學,16(1),85-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隆志(20011000)。學術論辯、科際對話與臺灣歷史社會研究--讀柯志明《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灣史研究,8(1),179-1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淑珍(20020600)。「經學式」、「科學式」與「理學式」的歷史詮釋學--近代中國/臺灣史學發展的三個面相。當代,60=178,3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余英時(19921000)。歷史女神的新文化動向與亞洲傳統的再發現。九州學刊,5(2)=18,5-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婉窈(19961200)。綃山傳奇--賀雙卿研究之檢討與展望。新史學,7(4),159-1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玉法(19940900)。臺海兩岸史學發展之異同(1949-1994)。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18,47-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邢義田(20040400)。變與不變--一個史語所歷史學徒的省思。當代,82=200,56-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貞德(19991200)。從醫療史到身體文化的研究--從「健與美的歷史」研討會談起。新史學,10(4),117-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光興(20050300)。「亞洲」做為方法。臺灣社會研究季刊,57,139-2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游鑑明(19960800)。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4,297-3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晴佳(2006)。文明比較、區域研究和全球化:第20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所見之史學研究新潮。山東社會科學,2006(1),27-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心揚(19950900)。美國新社會史的興起及其走向。新史學,6(3),155-1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貞德(19960600)。超越父系家族的藩籬--臺灣地區「中國婦女史研究」(1945-1995)。新史學,7(2),139-1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甫昌(20011200)。民族想像、族群意識與歷史--《認識臺灣》教科書爭議風波的內容與脈絡分析。臺灣史研究,8(2),145-2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光興(19920500)。在「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研究」之間。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2,85-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杜正勝(19971200)。醫療、社會與文化--另類醫療史的思考。新史學,8(4),143-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周婉窈(19990600)。實學教育、鄉土愛與國家認同--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第三期「國語」教科書的分析。臺灣史研究,4(2),7-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汎森(20040900)。歷史研究的新視野:重讀「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古今論衡,11,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顧燕翎(19960800)。從移植到生根:婦女研究在臺灣(1985-1995)。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4,241-2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游鑑明(20051200)。是補充歷史抑或改寫歷史?近廿五年來臺灣地區的近代中國與臺灣婦女史研究。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3,65-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杜正勝(19950300)。作為社會史的醫療史--並介紹「疾病、醫療與文化」研討小組的成果。新史學,6(1),113-1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杜正勝(19921200)。什麼是新社會史。新史學,3(4),95-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蒲慕州(19921200)。西方近年來的生活史研究。新史學,3(4),139-1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沈松僑(19910300)。現代化的回顧與展望--「中國現代化研討會」紀要。新史學,2(1),115-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鄭欽仁、薛化元、潘光哲、劉季倫(2004)。鄭欽仁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Lewis, Bernard(1975)。History: Remembered, Recovered, Invented。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王仲孚(2005)。台灣中學歷史教育的大變動。台北:海峽學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貞德、梁其姿(2005)。台灣學者中國史研究論叢:婦女與社會。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浮田和民(1898)。史學通論。東京:東京專門學校講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梅爾清(2003)。Building Culture in Early Qing Yangzhou。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2001)。台灣史。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寬重、劉增貴(2005)。台灣學者中國史研究論叢•家族與社會。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蕭友山(1971)。台灣解放運動の回顧。東京:竜渓書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仲孚(2001)。爲歷史留下見證:《認識臺灣》教科書參考文件。臺北:海峽學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又寧、張玉法(1981)。中國婦女史論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又寧、張玉法(1988)。中國婦女史論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勝彥、吳文星、溫振華、戴寶村(1995)。臺灣開發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芳明(1988)。臺灣人的歷史與意識。高雄:台北:敦煌:敦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傅大爲(1992)。異時空裡的知識追逐。台北:東大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鮑家麟(198804)。中國婦女史論集。臺北:稻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鮑家麟(199104)。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臺北:稻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克武、張哲嘉(2000)。公與私:近代中國個體與群體之重建。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晴佳(2002)。臺灣史學五十年(1950-2000) : 傳承、方法、趨向。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矢內原忠雄(1934)。帝國主義下の臺灣。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芳明(1992)。探索臺灣史觀。臺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郭季舟(1999)。70年代臺灣左翼運動。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芳明(1998)。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史論。台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若林正丈、吳密察(2004)。跨界的臺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臺北:播種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若林正丈、吳密察(2000)。臺灣重層近代化論文集。臺北:播種者文化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芳明(1988)。楊逵的文學生涯:先驅先覺的臺灣良心。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曹永和(19790000)。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柯志明(20010000)。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北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益源(20060000)。蔡廷蘭及其《海南雜著》。臺北:里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紹馨(19790000)。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林維紅,張斐怡。破壞傳統?--台灣的婦女史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貞德(1999)。傑出女性、性別與歷史研究--從克莉斯汀狄琵珊的故事說起。性屬關係(下)「性別與文化、再現」。臺北:心理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Liu, Mei-hxii、Hung, Li-ching、Vickers, Edward(2005)。History Textbooks, Identity Politics, and Ethnic Introspection in Taiwan: the June 1997 Knowing Taiwan Textbooks Controversy and the Question It Raised on the Various Approaches to ‘Han’ Identity,。History Education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East Asia。New York:Routledge。  new window
3.余英時(1992)。海洋中國的尖端--台灣。發現台灣:1620-1945。台北:天下編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梁啓超(1980)。新史學。梁啓超史學論著三種。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柳立言(2005)。淺談宋代婦女的守節與再嫁。台灣學者中國史研究論叢--婦女與社會。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熙遠(2005)。中國夜未眠--明清時期的元宵、夜禁與狂歡。台灣學者中國史研究論叢。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鴻泰(2005)。從消費的空間到空間的消費--明清城市中的茶樓與茶館。台灣學者中國史研究論叢。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盧建榮(2005)。新文化史的學術性格及其在台灣的發展。新史學.第4輯.新文化史。鄭州:大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