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華夏文化、社會和諧與廿一世紀文明發展之可能向度--從「新儒學」之後的「後新儒學」起論
書刊名:宗教哲學
作者:林安梧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9
卷期:49
頁次:頁121-136
主題關鍵詞:新儒學後新儒學中國哲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837
  • 點閱點閱:116
期刊論文
1.林安梧(20011200)。後新儒學的社會哲學:契約、責任與「一體之仁」--邁向以社會正義論為核心的儒學思考。思與言,39(4),57-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安梧(19970600)。「揭諦」發刊詞--「道」與「言」。揭諦,1,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安梧(20000500)。當代新儒學之回顧、反省與前瞻--從「兩層存有論」到「存有三態觀」的確立。鵝湖,25(11)=299,36-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安梧(20030400)。「道」「德」釋義:儒道同源互補的義理闡述--以「老子道德經」「道生之、德蓄之」暨「論語」「志於道、據於德」為核心的展開。鵝湖,28(10)=334,23-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安梧(20020100)。從「牟宗三」到「熊十力」再上溯「王船山」的哲學可能--後新儒學的思考向度。鵝湖,27(7)=319,16-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安梧(1997)。咒術、專制、良知與解咒:對「台灣當代新儒學的批判與前瞻」。第一屆台灣儒學國際會議,台灣成功大學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Merleau-Ponty, M.(1983)。覺知現象學。台北:雙葉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Piovesana, Gino K.、江日新(1989)。日本近代哲學思想史。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弼、王志銘(1980)。老子微旨例略。台北:東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Heidegger, Martin、孫周興(1993)。走向語言之途。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牟宗三(1968)。心體與性體。台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安梧(19960000)。儒學與中國傳統社會之哲學省察:以「血緣性縱貫軸」為核心的理解與詮釋。臺北:幼獅。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安梧(20030000)。人文學方法論:詮釋的存有學探源。臺北:讀冊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Habermas, Jürgen、Shapiro, Jeremy J.(1971)。Knowledge and Human Interests。Beacon Press。  new window
9.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安梧(19930000)。存有、意識與實踐:熊十力體用哲學之詮釋與重建。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牟宗三(1975)。現象與物自身。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牟宗三(2003)。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Huntington, Samuel P.、黃裕美(1997)。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傅偉勳(198606)。弗蘭克爾與意義治療法--兼談健全的生死觀。批判的繼承與創造的發展--「哲學與宗教」。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安梧(199601)。無盡的哀思:悼念牟宗三先生兼論「形而上的保存與實踐的開啓」。當代新儒家哲學史論。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安梧(200212)。二十一世紀人文精神之展望:「存有」、「場域」與「覺知」。新世紀教育展望與實踐。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安梧(1987)。人性史哲學的方法論。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安梧(199712)。咒術、專制、良知與解咒:對「台灣當代新儒學的批判與前瞻」--對於《後新儒家哲學論綱》的詮解。儒學革命論:後新儒家哲學的問題向度。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安梧(199604)。後新儒家哲學論綱。儒學與中國傳統社會之哲學省察--以「血緣縱貫軸」為核心的理解與詮釋。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安梧(199604)。語言的異化與存有的治療--以老子《道德經》為核心的理解與詮釋。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臺北:明文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